锐评|“高龄”电梯维保难,卡在哪?

娱乐头条 5940℃

锐评|“高龄”电梯维保难,卡在哪? - 陆剧吧

急速下坠、意外困人、关门夹人……据报道,不少小区的电梯故障让人心惊胆战。故障频发的背后,是这些电梯已经跨入了“高龄”阶段,部件老化等问题不断,轻则妨碍居民生活,重则产生安全隐患。

所谓“高龄”电梯,一般指使用超过15年的老旧电梯。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全国“高龄”电梯达73.68万台,且每年增速在10%左右。任何机械设备使用久了,都可能出现部件老化、磨损等“老龄病”,电梯作为高频率运转的小区基础设施,更是如此。然而,虽然“电梯惊魂”屡见不鲜,但无论维修还是更换,“谁来负责、谁来出钱”总会反复折腾,常常卡壳搁浅。

数据显示,我国电梯事故80%是维护保养不到位所致。目前,我国尚没有规定电梯强制报废年限,只有主要部件有明确的报废标准。也就是说,只要年检合格、安全性能达标、没有严重事故隐患,“老当益壮”的“高龄”电梯仍能上岗。而电梯讲究“三分靠产品,七分靠维护”,如果日常维护保养能严格落实,使用寿命也会延长。但问题就出在“严格落实”上,有些小区物业和外包公司为贪便宜,忽视维保质量,怎么便宜怎么来,平时放任不管,等有故障报修再去处理。如此敷衍了事,视安全隐患如无物,居民自然不买账。

电梯属于大件公共设施,大修和更换成本着实不低,由于涉及物业、业主和属地等多个主体,往往各有各的诉求和关注。通常物业公司认为电梯故障是由于自然老化、长期超负荷运作造成;业主则认为是物业维保不到位所致,主张费用从物业费和小区公共收益中支出,而不是动用公维基金或由业主自筹。难以调和的分歧,常常导致电梯故障“久治不愈”,解决方案久拖不决。

找准病症,才好对症下药。最近,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围绕老旧电梯改造更新明确了一批重要标准,各地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应以此为准绳,与属地政府部门形成联动机制,指导老旧电梯定期“体检”,敦促维保单位尽职尽责做好常态化管理。在涉及电梯大修和更换问题时,各方更应切实履行监管协调职责,针对修和换给出专业建议,并且对相关责任主体、资金来源和使用等方面进行规范,广泛动员居民参与到民主决策过程。

电梯安全运行,事关千家万户,重视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电梯作为小区公共设备,需要多方共同维护。居民文明乘梯、物业严格维保、监管执法有力,每个环节都是安全防线,缺一不可。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孙延安

流程编辑 马晓双

标签: 娱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