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年会不能停》导演、编剧董润年:打工人多抱怨职场不公平、上班没意义,面对裁员越来越紧张

娱乐头条 5108℃

截至1月22日,电影《年会不能停》上映25天,票房突破9.52亿元,成为2024年元旦以来票房最高、观影人次最多的影片。猫眼显示已有2398.4万人看过这部电影,豆瓣平台上41.9万人打出了8.2分的高分,被称作“近年来国产喜剧电影天花板”。

该片由董润年编剧并执导,大鹏白客庄达菲王迅孙艺洲等人主演,讲述了钳工胡建林(大鹏 饰)在集团裁员之际阴差阳错被调入总部,知晓内情的人事经理马杰(白客 饰)为保饭碗,帮其隐瞒等一系列荒诞的事件,获得了“虚拟与现实重合度高达99%”“直击打工人的情绪痛点”等好评。

1月中旬,董润年在自己的工作室接受了九派新闻的采访。

董润年曾是《老炮儿》《厨子戏子痞子》《心花路放》等电影的编剧。《年会不能停》的创作灵感来自一场2017年之前的中学同学聚会,当时,他发现一些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同学说话有一套古怪又形象的术语,他对此产生浓厚兴趣—这些“互联网企业语言”的背后能折射出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董润年意识到,上班对每个人都是一个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上班族”又是一个占人口体量大多数的群体,而喜剧恰好是一种能理性记录生活的方式。

他认为喜剧传播度天然高,但理解其实有门槛,需要观看的人有逻辑、有同理心,对事情的原理有了解,这样才能笑得出来。多欣赏喜剧,也能提升人们理解生活、接受生活的能力。

专访《年会不能停》导演、编剧董润年:打工人多抱怨职场不公平、上班没意义,面对裁员越来越紧张 - 陆剧吧

董润年。图/九派新闻

【1】电影是在长沙万达广场办公楼里实景拍摄

从2017年5月开始,我们就想做《年会不能停》,中间几次剧作陷入困境,停下来写别的剧本。2022年9月,基本算定下终稿了。

最初的故事和现在呈现给大家的非常不同。最开始写的时候,剧本主要讲的是一个面临裁员风险的年轻人,为保住自己工作,希望在年会上好好表现引起董事长赏识,更像是年轻人通过组团,然后找到跟他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上年会节目,一次次过关斩将的故事。

为了呈现真实的职场环境,我们在2017年和2018年进行了一轮采访,2020年进行了二轮采访,又在2021年进行了三轮采访。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普通人的职场心理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所以最早写完第一版故事的时候,会觉得有点不满足,因为了解到的职场经历的深度和广度,都没办法在初版故事里呈现出来。

2017年,我们采访的那些互联网大厂员工,虽然也会讨论裁员问题,但感觉他们内心还是比较坦荡,没有那么紧张,更多是谈论如果这个工作不做了可以跳槽去哪儿,做一个什么样的工作。那时候大家想辞职,想创业,对丢掉工作这件事没有那么恐惧,还是对未来充满希望。

但是当我们2020年和2021年再采访时,明显感觉到同样是面对裁员话题,大家越来越紧张,裁员已成为一个社会新闻类的话题。所以我们把集团大裁员作为《年会不能停》的一个重要背景,在这种强压下,我们的故事便能顺理成章地出现荒谬的局面。

专访《年会不能停》导演、编剧董润年:打工人多抱怨职场不公平、上班没意义,面对裁员越来越紧张 - 陆剧吧

影片中,胡建林(大鹏 饰)初进公司,被马杰克(白客 饰)接待。图/受访者提供

荒谬的故事需要更真实的场景去构建。在拍摄时,我们一点点地从内容、视觉到各个层面还原真实的职场。整个电影是在长沙万达广场一层办公楼里实景拍摄,当时我们租了一层毛坯间,根据之前考察过的很多大型企业的办公室来搭建,大到地板、墙面,小到每一个办公桌上的办公用品,我们都研究了细节。

我们几位主演也都曾有过类似的职场经历。大鹏之前在搜狐工作,一直到2018年才离职,当时聊胡建林这个人物的时候,大鹏就说,互联网大厂我可太了解了。

除此之外,我们在前期也采访了一些传统企业,后来我们发现,大家抱怨的事综合来讲就是两个方向。

一是不公平。大家都在说,干了很多活,结果被更会拍马屁、更会汇报的同事揽功,或者被自己领导轻描淡写地拍张照片,在上层领导的报告里说一句什么话,这个功劳就成他的了,明明自己辛苦半天,却什么也没捞着。

二是对工作价值感到很迷茫。有些人虽然在大公司,但感觉自己成天在填表格,写日报、周报、月报,没干什么实事,两句话就可以说完的事,得写5份报告来形容,写的时候越发对自己现在干的事产生怀疑,质疑自己的工作对集团或社会是否有任何贡献,能否体现自己的价值。

反而,我们在采访中遇到一些技术性工种,他们即时满足感特别明显,更清楚自己工作的价值。虽然有些工人可能觉得赚的钱不多,但认为自己凭借手艺吃饭,做好了一个零件,再做别的零件,最终也能造出一艘船,看到船下水的时候,就觉得特满足。

我觉得这是很有趣的现象,所以也在我们的片子里有所体现。来自老工厂的胡建林,虽然钱挣得不多,但他对自我的认知是最强的。反而像潘潘(庄达菲 饰)这种在大厂里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年轻人,不知道自己每天在干什么。

【2】年会重头戏拍摄时,主演发烧,拍一条吸一次氧

影片里有一个数人头的情节,很多观众反馈说好笑,这源于我们有位曾任过hr总监的职场顾问。剧本筹备期间,她就说其实越大的公司,head count(数人头)这个工作越是人力资源部的重要工作,因为公司太大了,领导根本不知道有多少人,钱花到哪里去了。

有句很出名的话叫“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我们在做这个剧本的过程中一直有类似的体验。

2020年我看到一则新闻,在北京某大厂办公楼,有人在做月度卫生大检查时发现一位流浪汉在大厦里住了一个月,没有任何一个人发现他。这件事对我触动特别大。

这样一个大型企业,按理说是当下管理最严密的公司,通常进电梯都得刷卡,被安保人员盘问半天。但即便这样,竟然有人能混进去,假装在那上班,一个月不被识破,还能在里边活得很自如舒坦。

当时就觉得,其实很多大家以为的严密成熟、胸有成竹都是表面现象,都是假装的。实际上背后千疮百孔,有很多缝隙。最终我们把这个桥段放在了庄正直身上。

专访《年会不能停》导演、编剧董润年:打工人多抱怨职场不公平、上班没意义,面对裁员越来越紧张 - 陆剧吧

王迅在《年会不能停》中饰演庄正直。图/受访者提供

影片中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喜剧演员,包括传统东北喜剧出身的演员,综艺节目里出来的演员,喜剧风格也不一样。起初,我也会思考是否需要调和大家的喜剧风格。

但是跟大鹏、白客聊完后,我们一致觉得这个戏里的所有人都是挺真实的人物,剧作也建立在真实逻辑上,所以没必要刻意夸张地演喜剧,硬说段子,整个表演都按现实逻辑来就行,可以让观众去体会影片里生活化的喜感。

拍摄期间也遇到了一些挑战。最大挑战就是在体育馆里拍那场年会高潮戏,原本计划用3天拍,也协调好了所有演员的档期,但大鹏、白客、庄达菲这3位主演全都发烧了,烧到40度左右,所以最后我们不得不拆成2个阶段来拍,第一个阶段拍了3天,第二个阶段拍了2天。

台下的这部分戏,有托马斯(大木 饰)、庄正直(王迅 饰)的时候,其实没有董事长(欧阳奋强 饰)。有董事长、徐云峰(李乃文 饰)的时候,没有庄正直,所以很多镜头最后只能分拆着去拍,用了很多蒙太奇手法。

几位主演当时的身体状况也不太好,原以为给他们7天时间足够休息,但大鹏和白客拍完第一条,心跳已经到了一分钟160下到170下,我们紧急给他们调了氧气袋。但由于唱跳太费体力,他们每拍完一条就得吸氧,有一条拍完了后,我看回放发现大鹏手破了在流血,还纳闷是不是撞到哪了。他说是刚才唱歌的时候眼前一黑,整个人就要晕倒了,为了保持清醒,他就一直用手抠着自己,生生把自己抠出了一个口子。

几个全景镜头里边,大鹏都是这样抠着手去表演的。后来他还“嘴硬”说这是给角色设计的动作,因为胡建林到这么大一个场面肯定紧张,这是紧张的自然表现。说实话,演员们真的是非常敬业。

王迅在拍那场戏之前突发肾结石,前一天疼得整个人都站不起来,只能去紧急动手术。早上动完手术,下午他就赶过来拍在体育馆里的那场戏。戏里他需要跑来跑去,扑倒托马斯,跟对方打斗。拍完一条,我说这条不错,趁热打铁,我们就照刚才那样再来一条。王迅老师就说导演等我15分钟,我说怎么了?他说,伤口开线了,现在在流血。

年会那场戏特别精彩,大家也真的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代价去拍。我觉得拍电影有时候就是这样,越是艰苦的环境,越是大家一起面对这种困难和挑战,可能劲越容易往一处使,迸发出这种力量来。那场戏特别好,《我的未来不是梦》也给很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3】人人都是一台工厂机器里的“螺丝钉”

影片开头的时候,工厂跟大厂在同一个时代的画面让人有种割裂感,这其实是一组蒙太奇镜头,我们想展现标准件厂如何进化成一个大集团,但最开始的工厂还被留在后边。一方面是想展现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胡建林作为标准件厂的工人,有点被时代抛弃的感觉。

包括影片中胡建林带着一群中层做锤子,还说我们都是螺丝钉的情节,有观众不解,问为什么影片觉得螺丝钉代表的稳定、自给自足的工作状态是一件好事,其实很多打工人会自嘲只是螺丝钉。

这可能是因为我是20世纪80年代生人,我觉得螺丝钉精神是我们一直以来被教育、被自我认同的方式。在整个社会层面,我们每个人是渺小的,但又是必不可少的,起到固定作用的,就像在工厂里边,再大的机器少了一个螺丝钉,也有可能会出现运转不灵的事故。

在我们那个年代的人看来,螺丝钉精神不是一种自嘲,而是一种自我肯定的精神,它恰恰在肯定我们每一个个体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不起眼,但又是必不可少的。

专访《年会不能停》导演、编剧董润年:打工人多抱怨职场不公平、上班没意义,面对裁员越来越紧张 - 陆剧吧

影片中的胡建林(大鹏 饰)。图/受访者提供

胡建林和我的年纪差不多,我们这代人会接受两点:第一,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可能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螺丝钉;第二,我们也相信在整个社会机器的运转中,即便是一个普通螺丝钉,它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对胡建林来说,它确实是一个很正常的自我认知。

但可能最近这些年,年轻朋友们受到的教育更多的是需要彰显自我,让自我的价值获得认同。其实我感觉这之间不矛盾,只是说我们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彰显自我、承认自我,正如我们片子里选这两首歌也是一样的道理。

胡建林年轻的时候,唱的是《我的未来不是梦》,这首歌鼓励年轻人承受苦难、默默劳动、辛勤耕耘,才能换来未来。但有趣的是,歌曲并没有许诺你的未来是升官发财,没有许诺你的未来多么有钱,只是告诉你,你做完这些,未来才能够有意义、有价值。

但最后胡建林报名参加节目的时候,报的是《superstar》。这首歌更符合当下人的心理,大家不愿只满足于做一个普通人,而是希望成为聚光灯下的超级明星。一方面这展现了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心态的不同,另外也是在暗示胡建林内心逐渐发生的一种变化。

影片结尾是开放式的,胡建林等人在年会上的表现让董事长改变了意见,也有观众认为是不是太理想主义了,现实职场生活中没法等到一个“青天大老爷”来解决。其实董事长说的话是“我会让那些本不该失去工作的同事们回来的”,但是哪些是本不该失去工作的,哪些是本该失去工作的,或许董事长自己才有最终解释权。

标准件厂的这些人拿回了自己的工作,因为他们确实是被冤枉的。三位主角和确实犯了罪的那几位的结局我们也有展示,但其他人的结果,我们其实是留白给观众去脑补的。

比如皮特(孙艺洲 饰)和马克(童漠男 饰)这两个人的职位有哪些变化。被裁员的95%员工,有人回来了,还是失去工作,其实观众相信什么,他就会去脑补什么。

专访《年会不能停》导演、编剧董润年:打工人多抱怨职场不公平、上班没意义,面对裁员越来越紧张 - 陆剧吧

影片中,孙艺洲饰演皮特。图/受访者提供

有趣的是,批评这个结果“理想主义”的人,潜意识里恰恰希望有这样一个结局。某种意义上,他会把对现实的不满转移到电影结局上,就像叛逆(庄达菲 饰)说的,如果坚持一个底线、坚持一个正义就算理想主义的话,那确实理想主义门槛也有点低。

现实中,我希望观众看这个电影以后,内心能有触动。最好当他再遇到一些不公正的时候,会想电影里那几个人去反抗了,我到底要不要反抗?哪怕内心的这个小火苗煽动一下,我觉得我们这个电影也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还有观众看了《年会不能停》会重新思考对同事关系的定义。可能一些长辈会跟大家说,在职场要谨言慎行,提防同事,不能什么事都瞎说。但我个人认为,同事是可以成为朋友的。

我们经常说,跟一个人能不能当朋友,得一起经历些什么才能知道。恰恰是职场同事天天在跟我们相处,经常一起经历些问题,因此在工作场合,你会更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人品。

比如你们面对困难的时候,互相是怎么做的?面对荣誉和利益的时候,互相又是怎么做的?从这些问题来看,其实是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本性。只要你在一个公司能待够半年以上,就很容易了解同事之间的性格,哪些是跟你合得来的,哪些是你可以信任的。

专访《年会不能停》导演、编剧董润年:打工人多抱怨职场不公平、上班没意义,面对裁员越来越紧张 - 陆剧吧

胡建林(大鹏 饰)、潘潘(庄达菲 饰)、马杰克(白客 饰)是要好的同事三人组。图/受访者提供

刚开始的时候,任何一个职场人有自我保护意识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当我们经过几轮共事,逐渐了解和信任一个人的时候,我觉得可以去做朋友,完全没必要因为害怕将来怎么样,刻意去跟同事们保持距离。

我觉得人是群体动物,你一旦找到一个互相可以信任的人,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都非常强烈,也直接影响到你在职场里工作的心情,和你对这份工作的热爱程度。

【4】国内喜剧从祛魅、解构,发展到提供共同想象的阶段

我是天津人,从小就听相声、看小品,接受了很多喜剧的熏陶。我很喜欢天津电视台一台栏目剧《杨光的快乐生活》,片头歌曲有一句很有名的词叫“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经典呈现了天津人生活的状态,其实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喜剧”的状态。

对我来说,喜剧是一种观察世界和观察生活的方式,是一种生活态度。万物皆可喜剧,你面对的所有东西,都可以用喜剧的眼光去看它。

现实生活里,我们对困难和痛苦是畏惧和害怕的,但当你用喜剧的态度去看待这些困难,当你对它能笑出来的时候,就会不那么害怕它。你会逐渐觉得,其实这些也没有什么,痛苦是短暂的,甚至是可以拿出来跟别人开玩笑的一件事,以后你会更有勇气去真正面对它,获得更多力量,并有更多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

生活需要继续,生活需要进行。喜剧就是能给人力量继续生活的一个方式。

专访《年会不能停》导演、编剧董润年:打工人多抱怨职场不公平、上班没意义,面对裁员越来越紧张 - 陆剧吧

董润年参加2023年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红毯。图/受访者提供

据我观察,近几十年来,周星驰喜剧中无厘头的方式对我们内地喜剧人的影响最大。他是很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的方式,让人对“权威”祛魅。之后互联网兴起,很多喜剧人会去解构一些东西,本来大家对于一个共同认知的理解根深蒂固,那么打破人们固有认知,就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笑点。

互联网发展二十多年到现在,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能解构的东西都已经被解构得差不多了。互联网时代每个个体的想法都被凸显,集体的共同认知正在被瓦解。

但是我觉得这种文化现象和文化认知,又有一个轮回。当所有东西都被瓦解了以后,其实大家会渴望有一个新建立起来的共同认知。因为我们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由一群人的共同想象构建的,我们对我们的来源、精神、道德、未来都有一个共同想象,这个很重要。

据我观察,我们国家影视创作又开始进入到这种共同想象之中,这恰恰是我觉得这几年现实主义电影越来越受观众欢迎的原因。比如《我不是药神》《人生大事》都是在各个维度、各个层面上重建我们作为中国人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即我们的道德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的未来应该是怎么样的?我们对抗的不公到底是什么?

《年会不能停》这部电影其实也在试图努力做这件事。影片中喜剧的那个部分是包裹在这种试图建构共同想象的基础上,我们想建立的共同想象,其实就是探讨在职场这个层面如何寻求公平。

我看到一些评论说,他们看完电影出来后,突然觉得身上有点劲,感觉又能去面对上班这件事。对我来说,这其实是对我们特别好的褒奖。

2023年我们还拍了一个脱口秀题材的职场网剧《不讨好的勇气》,它讲的是一个有讨好型人格的女白领,通过讲脱口秀重新找回自我,对抗了在企业里面遇到的各种不公,也获得真正爱情的故事。

我们把这部网剧的职场背景也放在了众和集团,那是另一个部门内宣部和市场部发生的故事,已经杀青,现在在后期制作中,希望今年暑期能够跟大家见面。

这次在路演的过程中,有很多观众在现场反馈希望能拍第二部,包括我们的主演也跟我聊过这件事。虽然我自己不太希望重复自己的创作,但确实我也非常珍惜这部作品。

当初我们在创作和拍摄过程中,大家一起经历了很多开心时刻,再见面一起跑路演后,又像一家人一样,特别开心。

专访《年会不能停》导演、编剧董润年:打工人多抱怨职场不公平、上班没意义,面对裁员越来越紧张 - 陆剧吧

《年会不能停》主创参加2023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左一为董润年。图/受访者提供

现在我们也在认真考虑做《年会不能停》续集这件事,但现在还完全没有故事。我这个人好奇心比较重,特别希望每部作品完成后都能尝试一点新的东西,之前主要在推进一部科幻片和一部动作片的创作,也是没有尝试过的领域。

希望能创作一些比《年会不能停》更能给观众带来新鲜、刺激、好玩体验的电影。

九派新闻记者 周雨禾 北京报道

编辑 万璇 吴迪

【来源:九派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标签: 娱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