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驴得水》: 一前一后、一正一邪, 人的两面性和人性异化的丑陋是那么的不堪

电影快讯 1874℃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具有人性,可当人性被异化,人或许比动物更加可怕。电影《驴得水》借驴讽人,借古讽今,以喜剧甚至略带荒诞的表现手法讲述了在民国时期的一所偏远山区的学校中,校长和老师们将一头驴虚报成老师冒领薪水而引发的一系列啼笑皆非却又发人深省的故事。影片借助不同寻常的喜剧效果和充满荒诞色彩的故事情节完美地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并通过人物形象的不同变化来展示电影所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在这其中,铜匠一前一后、一正一邪的强烈对比更是将人性的异化和丑陋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驴得水》: 一前一后、一正一邪, 人的两面性和人性异化的丑陋是那么的不堪 - 陆剧吧

初见铜匠——自然淳朴的原始主义者。 最初的铜匠呈现出来的可以说就是人类最原始的状态,没有受到过教育,对于生活也只有最基本的要求,可以称得上纯真、朴实。导演第一次介绍铜匠的时候,用了一个小全景,将铜匠衣衫褴褛、头发蓬乱甚至汉语都说不标准的野蛮人形象展现在观众眼前,这是他的自然属性也是原始主义者的表征。 而校长和老师们则从外表到内心都对铜匠做了包装和改变,从衣衫褴褛到西装革履,从别扭丑陋到有板有眼的形体动作,铜匠从内到外都在经历着不同的变化。 然而,此时的铜匠憨厚的外表下隐藏着的依然是一颗天然干净的心,当他知道自己要冒充老师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拒绝的。 在铜匠第一次接受了孙佳和一曼的形体教育和知识教育之后,他仍然不能够完整地讲完一节课,同时导演也用一个个特写镜头来展示铜匠的紧张和不安,这是一个质朴之人的最简单表现。 最后帮助铜匠脱身的,依然是他的自然属性。 在得知特派员并不懂英语之后,一曼让铜匠用他独特的语言去欺骗特派员,而这一次的欺骗也造就了铜匠的改变。

电影《驴得水》: 一前一后、一正一邪, 人的两面性和人性异化的丑陋是那么的不堪 - 陆剧吧

再见铜匠——受尽侮辱的悲情主义者。 在经历过各种教育之后,铜匠这个形象开始变得有血有肉,一曼的情感和孙佳教给他的知识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成就了他同时也毁灭了他。当得知自己在一曼心中只是一个牲口,当他的真心付出收回的只是一次次的谩骂,当他知道老师和校长都只是拿他当作一个工具,他的内心受到了侮辱,人格遭到了蔑视。在与一曼的当面对质中,导演用一个中近景来表现一曼和铜匠之间支离破碎的关系,这时没有任何忧伤的背景音乐加以衬托,色彩也很明亮,没有特别复杂的镜头语言,在一片寂静的氛围中让观众感受到了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一曼送给铜匠的头发从铜匠手中脱落,预示着之后的一曼财发,同时也代表了铜匠对一曼的放弃和报复。 铜匠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我爱你,你爱我,可就是这样单纯的思想却遭到了所有人的利用和侮辱,同时也造就了他自身的悲情。

电影《驴得水》: 一前一后、一正一邪, 人的两面性和人性异化的丑陋是那么的不堪 - 陆剧吧

三见铜匠——人性异化的现实主义者。这是铜匠最后的人性状态,受尽屈辱的他开始变得冷血,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复仇者,他的人性已经开始异化,已经不再是那个简单纯真的铜匠,而是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牲口。 他对一曼由爱生恨,报复手段也极其残忍,完全丧失人性。 面对一曼的自扇耳光,铜匠不为所动,而此时导演用一个略带仰拍的近景镜头来表现两人的关系,在画框之上的铜匠显得尤为高大,而画框之下的一曼则变得渺小而臣服,任由铜匠无休止地糟蹋自己,与此同时,淡黄的侧光和教室内昏暗的光线交相融合,斜射在二人的脸上,暖色的光线和二人冷却的关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曼的面如死灰和铜匠的冷面如铁让观众更加感受到铜匠的残忍和人性的泯灭。

铜匠身上的这种人性被异化,不仅仅表现为狂妄报复、极端病态的扭曲人性,还表现为不敢承担责任、胆小怕事的小人心理。 作为现实主义者的代表,铜匠自身也没有摆脱悲凉的命运,最后只能通过扮演死人来瞒天过海并且乞求美国人带他出去,这和他之前对一曼的嚣张跋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也完美展示了人性异化的现实主义者的两面性。

从自然纯朴的原始主义者到人性异化的现实主义者,这种最原始最简单到最现实最复杂的人性转变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同时也让整部电影更有说服力。 导演就是想通过这种极端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人的两面性和人性异化的丑陋,而铜匠代表的也不仅仅是铜匠,他更代表的是一类人物群像。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