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带来了一盒百年人参。
任多美看到人参,就直夸成色好,但她清楚婆婆一定不是买给自己的。果不其然,婆婆紧接着就说人参是买给张伟宸的,只不过,张伟宸一个西医医生,却是断然不会吃的。
可其实,那一盒百年的人参,是婆婆拿来让她送给张伟宸领导的。任多美一瞬间的停顿,所有的鄙夷,婆婆根本想不到。
当任多美以领导作风严谨为由拒绝时,婆婆反问了这样一句致命的话:
“那怎么办,两手空空地去吃饭呀?”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让你去是为了帮我儿子搞好关系的,不是单纯吃饭的。至于怎么送礼,如何送礼,那就是你任多美的事情了。
工具
任多美结婚的时候,父母曾张口要过巨额彩礼,并没有得逞。婆婆认为要彩礼的人家,就是卖女儿而不是为了结婚。多美也觉得不合理,就选择站在了婆婆一方。
为此,婆婆对多美一直客客气气,还保持着婆媳的分寸感。即便知道家里的密码,只要多美不在家,就坚持不擅自进家门。这让多美很感动,也很感恩。
结婚三年多以来,多美把婆婆奉做“顶头上司”一般,从不顶嘴也不吵架,凡事都听着顺着。即便看到婆婆一进门就用手摸桌子检查卫生,她都装作看不到,得了夸奖还会恭维一句,“都是妈调教得好。”
看到婆婆带了很多东西,就一直感恩戴德地感谢。即便这些东西,都是带给张伟宸的,但她依旧欣然接受,而且还与有荣焉。
在多美心里,对于婆家和娘家是一番计较的。
因为出身小地方,父母身上难免有爱攀比和贪富贵的习性,而她又顺利嫁到大城市,住着大房子,老公帅气多金有能力。虽说没有按照父母的想法,给他们彩礼。但娘家的生活水平却因为她,在老家已经算是排上号的富足了。
所以,多美给娘家贴的标签是贪婪。
婆家这边,公婆都有很高的退休金,名下还有多套房产,虽然对她要求高,但至少不会算计她的私房钱,而且还多以帮衬为主,即便都是看在老公的份上,但她已经很知足了。
所以,多美给婆家贴的标签是金主。
因为清醒,更因为那份和睦,任多美选择把婆婆供起来。她天真地以为:只要她对婆婆够尊敬,婆婆就会对她有一分真心。
但终究逃不过现实,她的尊敬,婆婆根本就不需要,不需要自然也就没有感触。那一盒百年人参,哪怕被领导拒绝了,婆婆宁愿厚着脸皮收回,也不愿意把它送给多美。
至于多美的乖巧,婆婆甚至觉得本应该如此。自己的儿子如此优秀,什么样的女人找不到,偏偏娶了一个二流大学毕业,又从小地方爬上来的女人。在婆婆的认知里,那盒百年人参对多美而言,犹如天上的星星可遇而不可得,即便领导不屑要,也不能便宜了多美,更不可能送给多美的母亲。即便多美一直在朝着完美媳妇的方向努力,都丝毫不能撼动婆婆坚韧的心肠。
儿媳是外人,是工具。
隐痛
婆婆来儿媳家,站在门外等待的时候,一直是来回踱步的,脸上更多的是不耐。在电梯叮的一声,儿媳赶回来的那刻,婆婆先是叹了一口气,而后才换了脸色,笑迎着多美。
多美一直都是懂事的,这点婆婆心里很清楚。但在婆婆眼里,选择儿媳的标准不是漂亮、懂事,而是要高于儿子,或是和儿子持平。不论是学历、家世及能力,都不能比儿子差。
儿子选择了多美,这个哪哪都跟儿子差一大截的女人,就成了婆婆的心病。
为什么都说婆媳关系最难相处?
婆媳关系难处的原因,除了婆婆和媳妇两个人各自的修养、性格等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她们之间尴尬的关系。婆媳关系难相处,难在两个女人是被动拉到一起的,一老一少两个女人,本来没有任何的关系,因为一个男人而被动地拉到一起成了亲人,完全由不得她们选择。
更关键的是婆媳关系,却是家庭的副产品,让两个只有利害关系,没有任何直接关系的女人,在一个家里长时间的和平共处,还要达到一种水乳交融的地步,谈何容易?
多美和婆婆在外人看来,是一对和睦的婆媳,虽不是一家人,却亲如一家人。但其中的隐痛却只有当事人最清楚。
尤其是婆婆,她一直认为儿子很优秀,也以儿子为荣。虽然在婚姻上,不想为一个不相干的女人,破坏了他们的母子情。但疙瘩却留在了她的心里。
看到多美买了一个吸尘器,就立马教训多美拖地要用拖把湿着拖,不然不干净。可是,只要地板干净,谁会去刻意计较是怎么拖的。但这在婆婆眼里却是必须要及时纠正的“大事”。因为她见不得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女人,享受着她的儿子带来的荣耀。她必须要把儿媳调教成第二个自己,那个无私奉献、又不贪图享乐的女人。
婆婆为何同意多美进门,却不接纳呢?
因为婆婆太矛盾了,她不想惹儿子不高兴,也不想儿子因为婚姻的事情记恨自己。但她也真的迈不过这道坎,因为多美离她设想的儿媳差太多。所以,婆婆在尽可能保持自己的时候,最大范围地挑多美的刺。小到一个吸尘器,做得每一顿饭,大到什么时候该生孩子,以及孩子的教养问题。
只要多美有一丁点不听话,就能触发婆婆的逆鳞。
无知
婆媳,并非天生的仇敌。
现实中,至少刚结婚前三年的儿媳,对婆婆多半是尊重的,虽然不会像对待亲妈那样亲昵,但也不会反目成仇。但是,也就是这三年,在婆婆眼里,恰是调教儿媳的最佳时间。
多美的婆婆看似温婉无害,对多美的要求却很高。一进门凳子都不坐,就用手检查卫生。如果说她是为了儿子的生活环境着想,也还能理解。但事实是这段时间她的儿子出差在外,家里只有多美一个人住。即便真的偷懒,两天没搞卫生,也完全影响不到儿子。但她还是如此做了,为的就是要把这些像刻烙印一般,刻在多美的心里,让多美形成下意识的自我要求。
在催生这件事上,更是敌我分明的。
“我有一个想法,希望你能早点要个孩子。你们家呢家底比较薄,我们家也就不指望了。但是你要知道你将来生的这个孩子,他可是姓张啊,是张家的孩子,而且我们一定会给他营造一个最好的物质环境,可不是一般家庭能比的。”
这一段话里出现了“你们家”、“我们家”,那多美是谁家的,孩子又是谁生的呢?婆婆既然把多美当成外人,又有何立场要求一个外人给她生孩子呢?听起来既可笑,又无知。
诚然,多美的自身条件不好,但既然已经进了一家门,又希望能生养后代,就不应该拿多美的娘家说事,更不应该说出“杀鸡取卵”的话。
更讽刺的是多美婆婆以为自己的做法很得体,总以为只要她够轻声细语,就能降低言语带来的伤害。一边使命踩低多美的娘家,一边又炫耀自己的家境如何耀人。
无知!
多美的婆婆,就是这种最无知的婆婆:既想把多美调教成如自己一般无私对儿子好的人,又看不起多美的出身,总要捧高踩低,去证实自己的优越感。既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是不是太异想天开了。
记住,一张桌子上吃饭的未必能成为一家人。
《她们的名字》很现实,尤其把婆婆的形象刻画得很真实。
多美的婆婆是城市人,自身条件好,即便接纳了小地方出身的儿媳,即便深知儿媳对自己的讨好,但依旧改不了尖酸刻薄的嘴脸。不是说婆婆多恶毒,只是她一辈子都很难把儿媳,当成一家人。
正如《心居》里的冯晓琴,在顾家当牛做马了十几年,依旧换不来家人的待遇。丈夫死了,一家人不是质疑她的忠诚,就是试图撵她出家门。
但这才是很多婆婆的真实面目:婆婆不把媳妇当家人,更不会当女儿。没有血缘的羁绊,也不会把陪伴当长情。人坐在一张桌子上,心却隔了好几层隔膜。这种感情很容易建立,只要一本结婚证,但也很容易斩断,一句感情不和就相见不相识。这里面掺杂了太多的权衡利弊,也有太多的一地鸡毛。
如同多美,她很聪明,知道自己的短板,也知道婆家瞧不上自己。所以,把姿态放很低,句句都恭维,事事都听话,但又怎样呢?婆婆那再温柔的话,依旧是把杀人的刀,不朝痛处割,就朝伤疤戳。
倒不如一开始就不奢求婆婆的认同,婚姻本是公平的,也是新的起点。做人更应该走好脚下的路,展望未来的美好,何必纠结过去,而错失了憧憬。
既然婆家有意见,干脆就退一步海阔天空,娘家算计没关系,婆家看不上也影响不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爱自己多一些,反而会轻松很多。
女人,要记住,婚姻里不是非得要靠一边才是最好的。既然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都暖不了人心,那就谁都不爱,谁也不恨,做个干脆的自己,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