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杜江解密“主旋律电影为何如此动人”

电影快讯 1059℃
张译、杜江解密“主旋律电影为何如此动人” - 陆剧吧

演员张译、杜江(摄影:谢明)

海外网10月10日电 十一国庆档,一部主旋律电影上映10天,票房突破23亿元,刷新了国庆档票房的历史记录。它就是《我和我的祖国》,一部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用7个“小人物”故事拼接讲述的主旋律电影,叫好又叫座,打破了刻板印象,也打动了无数观众。

10月9日,《我和我的祖国》电影主创团队及部分演员走进人民日报社,与党报记者分享电影台前幕后故事,共同探讨新中国不平凡的历史。

电影主创团队及演员被赠予与电影相关的《人民日报》历史报样(摄影:陈斌)

从开国大典的紧张前夜,到香港回归的分秒必争,再到国庆阅兵的独自返航,从原子弹爆炸的深情对白,到神舟回乡的白昼追星,从女排夺冠的上海里弄,到全民奥运的北京市井……为什么会选择这7个故事,来表达普通中国人的国家记忆?

“我们的初衷是寻找70年历史发展的重要瞬间,这些事件要与所有老百姓有关系,全民有记忆,并充满强烈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打动观众。”《我和我的祖国》总制片人、导演黄建新说,“这部电影有一个幕后主角就是‘国’,虽然7个故事写的是‘我’,这个‘我’其实代表着所有人民,背后的核心主角还是‘国’。”

在“北京你好”导演宁浩看来,《我和我的祖国》的定位非常好,一开始自己还没反应过来,后来觉得是很准确的,把每一个个体与祖国联系起来产生共情。事实上,观众是有爱国主义需求的,有一种个人对祖国表达爱的需求。

对于《我和我的祖国》获得如此高的票房,“相遇”导演张一白说道:“票房,不是钱的问题,是数字问题,它代表着观众的心意。票房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社会价值。这部电影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意义是被观众认可的,可以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活教材。”

“相遇”领衔主演张译现场分享了自己曾对戴口罩演戏感到担忧,“我眼睛小呀,怕遮上半张脸,会有表演上的遗憾。但给我最大的支撑是故事本身,无论演成什么样,观众都会热爱这个人物,为他心疼。”

“开拍之前,我拿到了很多老照片和资料,确实之前不太了解这段历史,并不是因为我不太读书看报,而是因为他们真的是隐姓埋名。我们常说做好事不留名,这都是小好事,而影片中这7个人物,做得都是大好事。我们演员都是站在历史事件节点上演亲历者的故事,是讨了个大便宜。”张译感叹。

另一位领衔主演、“回归”主演杜江也称“自己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我扮演的升旗手朱涛是有真实原型的,拍摄前曾接受过朱涛一对一训练。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朱涛升旗前有一个吞咽动作,观众以为是口水,其实那是血水。”

“当时朱涛压力非常大,鼻血流个不停。为了不出差错和影响,是用大量的棉花紧紧堵住了鼻孔,而且塞得很深,血水都留到了嘴里。”杜江称:“说紧张真是很紧张,但也是最光荣的时刻,当国家光辉时刻与自己仅仅联系在一起,那是值得骄傲的。”

“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曾参与过香港回归报道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港澳台部主任吴亚明称,香港回归确实是洗去百年国耻,增强民族自豪感的一件神圣大事,也是国家实现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

吴亚明对香港回归分秒必争的倒计时记忆犹新,1994年12月19日,天安门广场上竖立起一块倒计时牌。它也成为天安门广场未来925天的标志性风景。据统计,有数千万人曾在倒计时牌前驻足留影。这块牌子也引发全国各地自发制作倒计时牌的风潮,在很多小区、工厂、学校都出现了香港回归倒计时牌。

在场的另一位《人民日报》记者、体育部主任薛原则分享了自己对2008年北京奥运的记忆。北京奥运与汶川地震同一年发生,可以说是苦难辉煌。当时还在奥运火炬传递,很多人都喊出“汶川加油”口号,体现了体育精神的治愈力量和鼓舞力量。在薛原看来,影片故事标题取名“你好”,体现了北京一个更自信的状态。

宁浩谈到“北京你好”创作灵感来源时,回忆起2008年北京为汶川地震默哀时一幕:街道上所有汽车都停下来,几分钟后才缓缓开走,办公室里的人也自觉起立默哀。“其实2008年特别像我们国家和民族走过的道路的写照,奥运辉煌和胜利的背后,是历经磨难和艰辛。这个国家的每个个体,也就是那个‘我’,都不容易,同呼吸共命运地经历了很多苦难。”

“主旋律竟然能如此动人”,这是很多看过《我和我的祖国》观众的集体感叹。那个时刻,你在哪?你在干什么?谁在你身边?几乎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正如一位观众所总结的:“每一个无名的‘我’都是历史书里看不到的,又可爱又鲜活。有笑有泪,原来我们就是这样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生活。”(海外网 张琪)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