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人都爱英国演员?

电影快讯 1803℃
为什么人人都爱英国演员? - 陆剧吧

最近社交平台上常常讨论起英式魅力的胜利,充满古典主义腔调的英国演员们,在观众眼中无疑是“charming”这个词的不二代言人。

回春的裘·德洛,英伦硬糖汤姆·哈迪,新锐的查理·西顿……在之前的推送中我们曾零散写过几位。

但英国演员的魅力实在太值得开篇专题展开讲讲,所以我们的#为什么人人都爱英国演员#这就来啦!

首弹放送的五位,排名不分先后,演技不论高低,请大家放心畅滑。

能让大家借由本次专题看到更多好演员和好作品,就是我们最开心的事了。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01

大多数人认识本尼,应该都是通过《神探夏洛克》和《奇异博士》吧。

冷峻果断的福尔摩斯,被他诠释得声线性感、性格可爱。

奇异博士这个外科医生,更是集结了性感、有钱、高能开挂于一身。

这种让一切角色变性感的能力,应该源于他在戏剧舞台上多年的沉淀与历练。

在哈罗公学读中学时,本尼就对戏剧表演有着极大的热情。

一路在曼彻斯特大学学习戏剧,在伦敦音乐与戏剧艺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求学期间的本尼一直在疯狂的排练和演出,每个场景每段台词他都认真研究打磨。

这段夯实戏剧基础的经历,使得本尼的演技开始由量变产生了质变。

于是我们看到在《弗兰肯斯坦》里,本尼不仅演出了科学怪人的痛苦癫狂,也演出了弗兰肯斯坦博士的天生傲慢。

(本尼和米勒要在两个版本里互换角色,所以两个演员都既要演博士又要演科学怪人)

那一句愤怒的“我要雪耻前仇!”完完全全地表现出了戏剧舞台上的撼人悲怆。

凭着《弗兰肯斯坦》,本尼拿了劳伦斯·奥利弗奖,完成了伦敦戏剧界的大满贯。

之后在《哈姆雷特》塑造的忧郁深沉、无限自省的哈姆雷特,更是让本尼第三次获得了劳伦斯·奥利弗奖的提名。

很多人对本尼的印象应该都是擅长扮演天才,除了夏洛克和奇异博士,在《模仿游戏》他也还原了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的天才和脆弱。

但我私心更喜欢的,反倒是他诠释的一些有缺点、有矛盾的角色。

《八月:奥色治郡》里他是和妹妹发生不伦恋的哥哥,但这个内心敏感的角色并没有占掉过多篇幅。

所以想跟大家大力安利的,是他主演的高分迷你英剧《梅尔罗斯》。

这部剧集根据英国小说家爱德华·奥宾的半自传小说改编而成,本尼饰演的主人公梅尔,就是以这位小说家为原型。

故事里的梅尔,是一个出身上流、内心扭曲的富家花花公子。

从小长期遭受父亲虐待、母亲忽视的他,内心有着巨大的创伤无法愈合。

即使身家富贵,可从童年就开始的不幸生活,使得他之后的人格和生活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逃避内心的惶恐,梅尔沉迷毒品、酗酒嗑药。

他没有被爱过,更没有学会如何爱人。被金钱、浮华、女人包围的梅尔,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孤独者。

而本尼,正把这些细碎的、隐藏在作者文字中的情绪全然表达了出来。

并且凭着在这里的高分表演,拿下了BAFTA视帝。

梅尔的痛苦、愤恨、抑郁、失落,我们都能通过他的表演看到,这是一个资深演员娴熟拿捏角色的能力。

迷人又混沌,矛盾且痛苦,如果对本尼感兴趣,那一定不要错过“梅尔”这个角色啊。

埃迪·雷德梅恩

02

本尼曾经在2004年出演过BBC的电影《霍金》,这部电影为本尼获得了首个英国学术电视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巧的是,“霍金”这个角色小雀斑在《万物理论》里也出演过。并且凭借此片一举拿下了第72届金球奖、第6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和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

作为奥斯卡历史上首位80后影帝,常被调侃不演戏就只能回家继承亿万家产的埃迪·雷德梅恩,大概就是为了证明给我们看“比你幸运的人比你还努力且有才”吧。

28岁就拿下舞台剧界的重金奖——奥利弗奖和托尼奖,然后很快,他带着一部接一部有话题、有口碑的作品大肆入侵了全球观众的视野。

《悲惨世界》里,他扮演热衷社会运动、关注民生的热血青年马吕斯。

主张共和的热血,和珂赛特备受阻挠的爱情,都是这个青年角色的魅力点。

再现年轻霍金人生的《万物理论》里,他从神情到动作,都像是在复刻霍金。

就连霍金本人在看过电影之后都说:“看着雷德梅恩的样子,我就像在看我自己”。

当年的大热门传记电影《丹麦女孩》里,他出演同样有人物原型的变性画家莉莉·艾尔比。

莉莉游走在良性身份之间的敏感犹疑、痛苦渴望,他都精准把控着。

无论是变性前在妻子面前的体贴、独处时的挣扎,还是变性后的细腻娇媚,他都能把每一次情绪的转变处理得恰到好处。

还有本人超爱的《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纽特·斯卡曼德这个有些理想主义、有些探索精神的角色,因为他变得有血有肉、落地可爱了起来。

其实小雀斑的外形并不是正统的银幕帅哥,更没有正经学过表演。

可是一方面他有着灵动表演的天赋,驾驭起角色的松弛感常常让人观影时很舒服。

另一方面他也是扎扎实实肯下苦功的好学派。

为了能更好地诠释霍金,他不仅研究霍金的特点,模仿霍金的动作,还因为想表现好霍金在渐冻症不同时期的症状特地去伦敦运动神经元疾病诊所带了几个月。

几个月里一直以扭曲的姿态瘫坐在轮椅里,对自己的脊椎也造成了永久性的伤害。

因为在《神奇动物在哪里》里要和各种动物对戏,虽然是借助特效完成即可的镜头,可为了力求真实,小雀斑还是专门去采访、观察了动物饲养员们的日常工作状态,

学习他们和动物交流时的样子,希望能够让观众看到更生动真实的“交流感”。

好演员大概就是要有天赋和实力能用演技征服观众吧,巧的是,这两样埃迪·雷德梅恩都有。

汤姆·希德勒斯顿

03

每次说到英式魅力应该都有大把迷妹第一个想到抖森。

在剑桥修习古典文学,在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学习表演的经历,让汤姆·希德勒斯顿身上的古典气质格外浓厚。

一口英式磁性重低音,加上多门外语技能,使得他上读信节目的cut都能获得社交平台的热转。

学识渊博,声线清澈,但他最迷人的应该还是在银幕上充满戏剧张力的细腻表演。

漫威系列电影里的洛基,证明了他把反派角色变迷人可爱的能力,这个角色几乎在每个反派角色盘点中都有出现。

所以比起狡黠智慧的洛基,这一次我们反倒更想聊聊,他的那些正统角色。

当玛仓库剧院制作的莎士比亚悲剧《科利奥兰纳斯》里,他扮演了罗马共和国的英雄马歇斯,

性格多疑、脾气暴躁,最终因为得罪公众而被逐出罗马。

借由这个英雄与群众的关系发展,观众看到了人性的弱点、群体关系的弊病,抖森也因此获得了伦敦标准晚报戏剧奖最佳男演员奖。

他主演兼执行制作人BBC制作的迷你剧《夜班经理》,讲述了退伍军人乔纳森·派恩在酒店值夜班之余为情报机构供应信息,

之后又潜伏到黑市军火商理查德·罗珀麾下刺探消息的故事。

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一幕是夜班经理看到苏菲死后的震惊和无力,复仇的火苗是在这一刻静静燃起的。

比起歇斯底里的呐喊、痛苦,这样的处理方式反而更能显出人物内心的悲拗。

自传电影《我看见了光》里,他扮演了英年早逝的美国乡村音乐传奇人物——汉克·威廉姆斯。

一开始汤姆·希德勒斯顿被选中出演Hank Williams的消息传出之后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很多人觉得这位英国绅士范儿的演员和人物原型并没有多少相似之处。

但汤姆为了角色不仅每天进行10英里的跑步和15英里的骑行,还搬进了乡村歌手Rodney Crowell位于纳什维尔的家中,跟他系统地学习演唱和吉他演奏等乡村乐技巧。

最后出来的结果就是我们看到了光芒万丈的汉克“重回”观众视线。

看过抖森的作品应该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他在人物塑造上的出色把控力。

我想这一则是因为科班出身的能力基础,另一则则是因为他在分析人物、深入人物上的认真态度和独到见解。

从小家庭的破碎让汤姆“对人性中的脆弱之处更加理解和同情”,所以在处理这些人性上并不完美的角色时,他总能用更包容的心态接受他们,用客观的视角诠释他们。

老实说抖森的作品们大都不够主流,并不是有IP加身或庞大制作的类型,可在这些文艺内敛的角色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个演员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和扎实表达。

他的身上似乎总有一种我见犹怜、令人心碎的气质,演起绝望偏执来收放自如。

虽然他有着“吾更爱莎翁”的追求和信念,可我还是忍不住希望能有更热门的角色和电影,让汤姆·希德勒斯顿被更多人知道啊!

蒂尔达·斯文顿

04

出身贵族的英国女性蒂尔达·斯文顿,应该是演艺圈的雌雄同体代表了吧。她身上的独特中性气质,使得她的戏路比一般演员更宽广。

少女时有甜心风情,熟女时是清冷御姐,

再加上换戏如换脸的演技,随便盘点几部她的经典作品就能感受到这份独一份的百变可塑性。

近两年里她的作品中比较知名的应该就是《复仇者联盟》系列里的古一法师。

但其实要真正见识她的演技,还是要先让大家看看她曾挑战过多少类型角色。

奉俊昊导演的大作《雪国列车》里,她是中疯疯癫癫的头等舱代表人物“曼森”。

《布达佩斯大饭店》里,她是老态龙钟的贵妇人。

电影《阴风阵阵》中她一人分饰两角,其中有一个角色是82岁的老爷爷。

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但可千万不要误会频繁挑战反差大的角色,甚至出演转换性别的奥兰多,是因为蒂尔达演技不够所以选择剑走偏锋。

乐于用实验性精神开拓新戏路的蒂尔达,其实演技也是稳扎稳打的实力派。

我个人很喜欢的《凯文怎么了》里,她扮演了一个被生活和现实搞得几近崩溃的中年妈妈。

儿子是问题少年,自己也没有学会如何当妈妈,生活里诸多的无可奈何让她的人生走向了不可逆转的“下坡路”。

在这部电影里,导演通过很多写意的镜头将过去与现在的两条故事线串联在一起,母亲的无序人生就此铺陈开来。

但最能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还是蒂尔达对角色情感的强大表现力和控制力。

虽然作为演员的蒂尔达·斯文顿已经足够精彩,可其实蒂尔达本人才是“超有趣”的化身。

出身英国贵族,与戴安娜王妃是同窗好友,大学考入剑桥,拿到了社会政治学和英国文学两个学位并留校担任社会与政治学的教授。

是教授,是演员,是诗人,是编剧,说着“演员不是偶像,而是艺术家”的蒂尔达,简直就是斜杠青年的元祖icon啊!

菲比·沃勒-布里奇

05

人们常说菲比·沃勒-布里奇是个语言天才。

自编自演的大热门英式喜剧《伦敦生活》,用30分钟x6集的体量,呈现了一个英伦丧女Fleabag的生活:

经营着一家几乎无人光顾的咖啡馆,有个无趣的男友和几个从颜值到气质都差别极大的炮友,

邋遢,糟糕,嗜烟嗜酒,总是搞砸所有事情,

被人厌恶,也厌恶别人,却又依然在内心渴望着有爱来拯救自己破碎的灵魂。

这部像性转马男的剧集,成功用主角的自黑自嘲自我剖析赢得了观众的目光和认可。因为它的以喜写悲,正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现实。

观众在这部剧里看到的是没有一点梦幻泡影的现实人生。

可一路跟着女主丧到底的过程中,我们就会明白,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堪和脆弱。

强撑下去,不要被生活瓦解,才是勇士们的生存之道。

不仅受着观众的高分追捧,《伦敦生活》还被英国《卫报》评选为21世纪100部最佳电视剧,名列第8位。

而这份荣誉,我想要有一大半给到菲比本人。

她是一个细腻的演员,懂得什么样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可以达到与观众零距离的互动效果。

她更是一个犀利直率的编剧,敢于直扣每个人的自问心门,敢于写下那些颓丧人生中的不敢言。

她不吝与屏幕前的观众频繁深度对话,细看她的作品,会发现她一直从一个女性的细腻视角在结构爱情、结构生活。

为她赢得了三座艾美奖奖杯的《伦敦生活》,谈到丧女、谈到性、谈到爱,有嘲讽有感伤。

古早的作品《情迷意乱》里讲述了人们在爱情面前的纠结不定、不知所措。

菲比似乎是个有着愤怒和表达愤怒的天赋的人,在她的作品里可以看到很多大众的愤怒和女性群体的多样情绪。

这些情感的捕捉和表达并不可怕,正像她本人在vogue73问的采访中说的,“写作是为了再次品尝生命”。

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创作者们的产出,才能更丰富生动。

其实英国演员最迷人之处大概就在于那一身迷人的古典腔调吧。

科班出身,深受古典文学和古典戏剧的熏陶,还有几乎全员出演过莎翁戏剧的经历,使得他们都有着扎实的演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即使出演爆米花商业片也能保持着自己的水准。

还有很多优秀的英国演员来不及在本次放送中写出,在接下来的系列盘点里就让他们慢慢和大家见面吧。

最后别忘了卷花这个菲编,不仅能挺过ddl还能抱一堆奖哦!

(就当是开工第一天的美好愿望吧!)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