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还没吃惯牢里的饭,影视圈就又有一位“顶流”翻车了。
近日,因出演爆款耽改剧《山河令》一炮而红,在短短几个月内成为业内新“顶流”的演员张哲瀚,因为参观靖国神社等涉日政治问题一夜间成为劣迹艺人,被全网讨伐。
这一事件的出现,不仅让我们为艺人艺德与政治素养的缺失感到遗憾,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代网络“造神”乱象的冰山一角。
一夜爆红或许大有人在,但当爆火与塌房的速度越来越快,背后的隐忧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关键。
- 资本造神,最为致命
说到“造神”,可能人们第一事件想到的就是“饭圈”。
但实际上,饭圈不过是造神运动的附属品。
日韩市场上舶来的“偶像”“爱豆”乃至“养成系”的概念,与瞄准热钱的资本进入几乎扰乱了整个影视市场的评价标准。
不知从何时开始,做好本职工作,唱好歌、演好戏、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次演出已经不再吃香,业务能力不再成为一名艺人商业价值的主要影响因素。
于是我们看到,在舞台上跑调忘词的新人练习生总能轻易被观众原谅,被商务青睐,而兢兢业业的老戏骨却无人问津。
再到后来,所谓的流量届也开始内卷,作为一名歌手、舞者、演员,他们需要面面俱到,需要呈现一种无所不能的完美,让他们能与普通人类所区隔开来。
对于艺人和他们背后的经纪团队来说,无声处已然硝烟四起——
“学霸人设”“爱国人设”“女权人设”“读书人设”“笨蛋人设”......每一个小小的兴趣、特长都被无限放大,成为圈粉的独家秘籍,也成为热搜上的一个个爆款话题。
在经纪团队不遗余力地放大艺人的优点的同时。狂热的粉丝在饭圈的规则之下无限隐藏艺人的缺点,甚至已经到了不可理解的地步。
对艺人形象不好的负面舆论,统统被挂上“反黑站”,一旦出现不好的舆情,就以正向积极的词条“净化广场”。
到最后,在资本与粉丝的层层包装下,明星艺人戴上无数层人设面具,彻底成为了“神”的扮演者。收割着一茬茬信徒的时间、精力与金钱。
演得久了,演员也会渐渐忘记自己仅仅只是一个稍微有些才华的普通人。
二、人们乐于造神,更乐于看到“楼塌了”
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曾经做出一个“15分钟定律”的预言,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加起来耗时半个小时,就能搞出一个名人,然后再搞死一个名人。
时至今日,往日的预言愈发接近现实。
不管是影视艺人、奥运明星还是品牌企业,爆火与塌房似乎都在朝夕之间。
与在娱乐圈火了十年的吴亦凡不同,从今年2月《山河令》走红到今日,张哲瀚的高光时期不过短短半年。
在这梦幻的半年内,资本推着他以光速向前走,他发歌、拍电影、登上无数个综艺节目,天天上热搜,甚至代言都连拿27个,在粉丝的拥簇下戴上一个个光环,完成前几年想都不敢想的成就与目标......
但成名后的繁忙行程与闪耀的机会,也意味着他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身份的跃升,让自己的言行举止配得上“一个真正的榜样”,而在业务能力上更加没有时间给自己充电了。
这不是张哲瀚或吴亦凡一个人的困境,而几乎是所有经资本催熟的艺人推上高位后的必经之路。
但不幸的是——
当本是凡人、却戴上“神”的面具的演员们出现任何错误,如狼似虎的民众就会立刻剥夺他们的神位,将他们置于死地、不得翻身。
我们熟悉的“翻车”“塌房”,正是信徒将神像亲手砸碎的“反噬”。
如果是偶然事件,自然不必多言。但在近两年,从郑爽到吴亦凡再到张哲瀚,这个“15分钟定律”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所带来的结果和影响一次比一次可怕。
封杀一个吴亦凡、张哲瀚似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要“造神”与“毁神”的思维逻辑没有被剔除,闹剧便永远不会停止。
当“15分钟定律”从饭圈纷争延伸到娱乐圈外,其破坏性便体现得尤为明显。
首当其冲的是刚刚凯旋归来的奥运冠军——
夺得奥运首金的杨倩,因为比心时的笑颜戳中了无数观众成为体育偶像,在被翻出清华在读生的身份之后,还被网友戏称“因为清华大学放暑假,所以才抽空来奥运会拿了个金牌。”
但当网友翻出她去年收藏耐克鞋的微博时,又马上以“跪族女孩”的黑称来恶语相向,甚至因她是射击特长单招的清华生,而怒指“学霸人设翻车造假”。
因为好身材圈粉无数的男子200米混合泳冠军汪顺,因为在自己发的短视频下面回复了一位风评不太好的女网红,被网友骂“下头”。
更离谱的是,因为15岁的银牌选手陈芋汐,只是因为发短视频没有圈全红婵,就被恶意揣摩是因为嫉妒全妹得了冠军,故意孤立对方,被骂“年纪小心眼多”。
可能有时候我们高举正义大旗把自己刚刚建好的高楼大厦碾成废墟时,根本意识不到在这场“狂欢”里,我们延续了多少恶。
- 一边造星,一边毁神,
互联网乱象的背后是理性的缺失
爆火与塌房,可能就在朝夕之间。
不管对于哪个行业,在哪个领域,这样的网络环境必然不是良性生态的土壤。
而对于我们每个吃瓜群众来说,更要警惕这一次次“造神毁神”的15分钟对于自身思维的局限。
所谓“造神”,根源之一是非黑即白、非善即恶的二元化思维。当人的思维在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做快速跳跃。也就意味着他失去了科学,整体,客观的看待社会、时代以及人的能力。
在二元化思维的影响下,人们变得喜欢接受结论性信息,把一切事物标签化,并且主动放弃判断力和批判性思考。
反正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标榜的,所以喜欢标榜自己能叫的出名字的人。并欣欣然与有荣焉。于是,人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一种无限缩小自我的同时无限放大“他人”的极端状态。
大家愿意把自己的情感、愿望、理想转移支付给一个自己其实并不了解的人,并倾尽全力把他向神坛上推。目的是期望能被拯救,当期望落空,只留恼羞成怒。实际上,人们造出来的神越多,只能证明信仰的迷茫,不能代表文明和进步。
希望在“翻车”闹剧偃旗息鼓后,资本与用户都能得到反思,不再用神性去制造喧嚣。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偶像,更没有完美人格,舆论的声音越沸腾,无论是赞美或是批驳,就越意味着苛刻、盲目、标签化,离真实的人性就越遥远。
作者:金小碗
美编:肖慧
推广:冉亦婷
文化产业观察:
创建于2013年4月,微信内创建最早、最有价值的文化产业资讯平台,在业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中国文化报》曾 做专访,刊发题为《生产高品质内容,做专业自媒体平台——文化产业新闻:不做新闻的搬运工》的报道。发送最新行业动态和分析报道,链接政府、企业、学界的 信息中转站,文化产业相关从业者学习、交流、宣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