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接棒《哪吒》, 国漫崛起能否乘胜追击?

电影快讯 1367℃

三年前的7月,在一场主题为“国产动画如何突围”的论坛上,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曾经预言:“国产动画电影在后年可能会又开始爆发,到2019年的时候,我们有可能会达到一个历史上新的高峰。”

三年后的7月,《哪吒之魔童降世》以破竹之势一举夺得年度票房冠军,位列中国影史票房第二,成为国产动画电影里程碑式的存在。国漫历史新高峰,果然来了!

眼下,借着《哪吒》的东风,光线彩条屋影业宣布其“中国神话系列”第二部史诗大作《姜子牙》正式定档2020年大年初一。这部早就藏在《哪吒》彩蛋里的动画电影,还能否延续魔童的魔性,乘胜追击,续写国漫又一个神话?

《姜子牙》接棒《哪吒》, 国漫崛起能否乘胜追击? - 陆剧吧

四年崛起并非一帆风顺

早在2015年,《大圣归来》横空出世,以黑马之姿赢得铺天盖地的自来水,收获9.56亿票房。给低迷已久的国产动画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同时也唤醒了国产动画粉丝心中的热情,高喊“国漫崛起”。

2016年的《大鱼海棠》,画风再次大受好评,并在技术层面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但剧本的薄弱,使得影片口碑两极化严重,票房也未能达到映前预期。此后两年,《大护法》和《大世界》加入“大”字辈,两部作品均用动画的形式描绘、投射社会现实,尺度甚至超过了真人电影。但这也造成了两部电影较高的观影门槛,致使影片亦未能引发大的市场反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作为国漫顶级IP“画江湖”系列首部动画大电影,《风语咒》本被寄予厚望,但在《我不是药神》和《西虹市首富》的双重挤压下,其最终票房仅勉强过亿。

到了2019年,年初的《白蛇:缘起》再次逆袭,让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国漫再次看到了“崛起”的希望,而暑期档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则成为档期内唯一爆款,彻底点燃了国漫迷心中的热血。可惜紧随其后的《罗小黑战记》,却未能延续魔童的声威,尽管口碑不错,但票房不尽理想,截至目前仅收2.91亿票房。

最近四年来,虽然平均每年都会有1-2部颇有讨论度的国产动画电影,但是能达到甚至超过《大圣归来》的,仅有《哪吒》而已。只是,《哪吒》的制胜因素除了过硬的品质,也得益于档期内竞争对手的相对薄弱。

而《姜子牙》所在的明年春节档,却是高手如林,包括《唐人街探案3》(陈思诚作品)、《中国女排》(陈可辛作品)、《紧急救援》(林超贤作品)以及《囧妈》(徐峥作品)等。《姜子牙》能否创造奇迹,我们拭目以待。

诚如王长田所说:“国产动画的真正崛起,需要每年都诞生五到十部《大圣归来》《大鱼海棠》这样的作品。”但在国漫崛起的路上,不能只谈运气,关键还是要看品质,以及强有力的持续性输出。

国漫创作困局亟待突围

回顾对比这四年里的国产动画电影,首先能够发现,制作水准已经不是衡量华语动画优劣的标准,而是文本。就连豆瓣8.3的《大圣归来》,也因剧情相对薄弱遭到诟病,之后的《大鱼海棠》和《风语咒》,更是败在了没能讲好一个成熟圆润的故事。

与此同时,我们能够总结出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现状及困局:

①主题过于单一,局限于打破偏见或者个人觉醒。《大圣归来》中大圣经历重创后萎靡不振,到被江流儿的勇敢激励冲破封印,完成了一次自我觉醒和成长。《哪吒》与《罗小黑战记》,则不约而同的表达了打破偏见的主题。

②借鉴模仿痕迹过重。《大鱼海棠》里的中国风虽为人称道,但在视听语言上模仿了日本动画的表现形式,《昨日青空》更是被质疑有高仿新海诚(《你的名字。》)之嫌。《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哪吒》等在叙事上借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而这一方面的借鉴甚至能够追溯到1999年上映的《宝莲灯》。此外,人物造型上靠近好莱坞,有华纳兄弟投资的《白蛇:缘起》就是较为明显的例子。

③原创力不足,过分依赖高国民度IP。无论爆款《大圣归来》《哪吒》,还是黑马《白蛇:缘起》,都是依托于中国经典故事,对IP进行改编和人物的重新演绎。而一旦进行原创开发时,如《魁拔》《大世界》《大护法》等,则只能面临有话题无票房的囧境。

不可否认,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对经典IP重新打造,的确具有情绪优势,也能够勾起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对于当下的国产动画市场,是最具可行性的创作方式。但是,长此以往,为了迎合市场,降低风险而选择“捷径”,或许在未来也将成为国漫崛起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乘胜追击还是急功近利?

可以预见,《哪吒》之后,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必定会迎来新一波大爆发。

首当其冲就是国庆档的《江南》,而在2020年,除了已经定档的《姜子牙》,《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的新作《深海》,彩条屋“神话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凤凰》,《魁拔》系列最终章《最后的魁拔》,《大护法2》等,也都有可能在大银幕上与观众见面。

但在国漫热情高涨的同时,必须要正视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的实况。比如,整个市场以欧美、日本动画(漫)作品为主力,低幼向国产动画占据市主流的现实仍不可否认。

有数据显示,2018年内地上映动画电影共61部,包括34部国产动画电影和27部进口动画电影,总票房超41亿元。而国产电影票房16.57亿,且过亿的仅有4部,其中面向低龄观众群体的《熊出没·变形记》就占了6.05亿元。

由于动画电影是技术含量最高的电影类型之一,其制作周期也比真人电影长,再加上国产动画产业链不完善、人才缺失等问题,导致了整个动画电影的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这也是为什么一部作品需要4-5年,甚至更长时间进行制作的原因所在。漫长的制作周期,加上高投入低回报的特性,致使市场资本有力而无心。

有爆款便跟,没有就撤,成为“规律”。譬如,2015年《大圣归来》上映后,相关产业投资金额达到了35.3亿,增长超40%;2016年,国产动画电影立项数达到180余部,相比2015年增长了30%;但随后的2017年和2018年,立项数分别为159部和131部,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这三年上映的作品数仅有39部、39部和34部。

此外,动画电影在国内仍旧处于“单一产品”阶段,未能实现规模化、系统化的衍生市场。除了票房,内容IP难以有效变现,进而获得持续性的利润增长,也是产业基础薄弱的直观表现。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无论是《大圣归来》《哪吒》,还是《大鱼海棠》《罗小黑战记》,亦或未来的《凤凰》《姜子牙》,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是国产动画持续发展的必经阶段,没有捷径,更不得投机。

国漫崛起,道阻且长,市场要有耐心,观众亦需有信心,而创作者不能忘了初心。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