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记得很多年前在看《伪装者》时,就被靳东扮演的明楼一角深深震惊,一个人竟然能同时拥有“军统”、组织地下党员、“伪政府”高官等多重身份。不仅如此,明楼还在剧中完美切换和利用着自己的各种身份,或暗杀“伪政权”和日军高官,或破坏日军行动等等,看得观众老爷们大呼过瘾。当然,麻花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不过麻花在过瘾的同时,也不禁怀疑起像明楼这样拥有多重身份的特工,是否真的清楚自己的心到底是向着哪边的?电视剧的结局给了麻花答案,但与此同时也给麻花带来了新的疑惑,那就是这样的人物在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
电视剧《伪装者》中靳东饰演的明楼
带着这个问题,麻花进行了大量的史料查找,最后还真被麻花给找到了答案,历史上不仅有这样的人物,而且比明楼还夸张,这个人竟然拥有五重身份,他不仅在“军统”“中统”有身份、在“伪政府”中他也是高官、在日本特务机构“岩井公馆”有职务、甚至在上海黑帮“清洪帮”中他都有身份、不过他真正的身份却是组织地下党员。
这样多重的身份,虽然在情报获取方面给他提供了许多便利,但也让他在抗战结束后背负了不少的骂名,国民党甚至一度要以汉奸罪名起诉他。麻花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这位拥有五重身份的传奇特工的一生吧。
袁殊
文化斗士
1911年3月29日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一户没落的官宦人家中传出了一声嘹亮的啼哭声,一个新生命就这样诞生了,家人给他取名袁学易。8岁时,袁学易跟着母亲来到上海投靠袁晓岚。
就这样跟着父亲生活了4年后,由于生活不易,袁学易被父亲送到了一家印刷厂做排字工,不过他父亲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袁学易的培养,袁晓岚后来还是托朋友的关系将袁学易送进了上海立达学院,半工半读。
这段时期,袁学易不仅是工人,还是一个学生,因此他接触到了许多新思潮,在这些新思潮的影响下,他参加了之后的五卅运动,跟着工人们罢工,跟着学生们罢课,还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袁殊,似乎预示着自己将会成为一个比较特殊的人。
五卅运动
1927年,北伐战争打响,16岁的袁殊义无反顾加入到了北伐的队伍中,在革命军第6军第18师中担任政治部连指导员,是当时最年轻的军官之一。看到儿子出息,袁晓岚还找到老友胡抱一,希望可以通过他的关系,让袁殊加入国民党。
不过这个关系并没有帮助袁殊逃过“四·一二”的那场巨变,为此袁殊加入到了当时盛极一时“无政府主义”文艺团体 “狂飙运动”社。这个团体是由当时一些思想比较进步的青年组成,他们通过艺术的形式与现实黑暗势力作斗争,除发行周刊和丛书外,还成立了演剧部,参演过多不话剧。
哼哼
袁殊在这些话剧中担任过许多角色,这段演员的生涯为其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特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8年,迫于形势,袁殊赴日留学,先后在早稻田大学和日本大学攻读新闻学与东洋史。
在这段时期,袁殊阅读了大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逐渐从一名“无政府主义者”转变为了共产主义者。回国后,袁殊继续在文艺界奋斗,1931年3月,袁殊拿着他妻子从娘家借来的500元创办了《文艺新闻》周刊,以客观公正的立场介绍中外文化动态,刊登各国的进步文学作品,还专门报道鼓舞民众参加东北抗日爱国运动。
期间,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了先进作家李伟森、柔石等人,并对此事进行了严密封锁,外界对此可以说一无所知,袁殊不顾个人安危,与组织密切配合,将这个消息通过诸多报纸和周刊向外界进行了传递,鲁迅和矛盾这样的文化界大咖都曾对袁殊的机智和胆略表示赞赏。
1931年10月,在潘汉年的推荐下,袁殊光荣地加入了组织,并在潘汉年的领导下从事情报工作。组织给袁殊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打入国民党高层,做一个“白皮红心萝卜”的情报人员。从此,袁殊从进步文化圈子中销声匿迹,开始了他充满传奇的特工生涯。
潘汉年
从零开始到最后拥有五重身份
这个时候的袁殊可以说还是一个“小白”,对情报工作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头绪,不过好在他天资聪慧,什么东西都是一学就会,而且做得比一些“老前辈”都好,潘汉年对此大感欣慰,认为自己没有看错人。
随着对情报工作越来越熟悉,袁殊开始了他的任务,他经过一番梳理后,发现自己表哥贾伯涛是一个突破口,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的贾伯涛曾任黄埔同学会会长,又先后在湖北、上海警备司令部任职,重要的是他和时任上海社会局局长、“中统”头子吴醒亚是好朋友。
袁殊找到自己表哥,表示自己厌倦了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日子,希望贾伯涛可以帮自己谋一份差事。贾伯涛一听,这是好事啊,于是答应了下来,并找到了吴醒亚。吴醒亚考虑到贾伯涛在老蒋那可是红人,而且袁殊在上海也是有一定名气的人物,完全可以利用袁殊调和一下上海各界之间的关系,于是痛快答应了这件事。
吴醒亚
吴醒亚将袁殊安排到了自己秘密组建的“干社”中担任情报股股长,这个职务不可谓不高,要知道当时“干社”行动股股长就是后来“76号”这个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的特务头子李士群。成功潜伏后,在潘汉年的安排下,袁殊很快就为吴醒亚立下了“大功”。
吴醒亚一高兴,答应袁殊将其安排到“新声通讯社”担任新闻记者,这当然是袁殊的又一行动,他希望通过这个身份,接触到更多更有头面的人,从而更好的获取情报。
果不其然,很快袁殊就通过这个身份结识到了身为日本外务省情报人员岩井英一,这当然是袁殊故意接近的结果,一番接触后,岩井英一对袁殊的身份也很是看重,二人“一拍即合”,只是岩井英一没想到的是,袁殊此举是经过组织地下党负责人批准的。
至此,袁殊已经拥有了两重身份。但在1935年的时候,因为“怪西人”案件,一名第三国际的西方特工约瑟夫·华尔顿被“军统”特务抓获,虽然这个人没有透露什么,但“军统”的特务还是通过蛛丝马迹最后发现了袁殊在组织的身份,将袁殊抓了起来。
不过由于负责袁殊这个案子的人是戴笠的手下王新衡,这个王新衡本来就和袁殊很熟,再得知袁殊有组织的身份后觉得可以策反袁殊替“军统”潜伏在组织内部为其效力,不过袁殊此时并没有答应。
戴老板
由于当时国共合作的大背景,“军统”特务拿袁殊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处理办法,只能以“宣传与三民主义不兼容思想”的“思想文化罪”论处,判处了袁殊2年零9个月的有期徒刑。最后在各方想方设法的营救下,于第二年春天就提前走出了监狱。
袁殊的双重身份确实在这个关键时候为他提供许多便利,不仅组织想方设法营救他,就连“中统”头子吴醒亚都想尽办法营救,不过想想“中统”和“军统”的不和,也就释然了。
出狱后,袁殊又去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历史系留学一年,期间他与岩井英一依旧保持着联系,还拿着日本情报机构的特殊津贴,这对日本情报机构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抗战全面爆发后,袁殊为了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取情报,他又故意接近身为上海“青洪帮”头目的杭石武,和杭石武结为了异性兄弟,再通过杭石武,袁殊又和帮会首领杜月笙建立起了友谊,最后为了多一层保护色,袁殊干脆直接加入了“青洪帮”,成为了可以和杜月笙、黄金荣这等大佬平起平坐的“通”字辈成员。
杜月笙
由于抗战的需要,“军统”的戴老板此刻也急需要一个熟悉日本问题的人,他想到了袁殊,而这个时候和戴老板相熟的杜月笙也给他推荐了袁殊。袁殊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就找到潘汉年进行了汇报,潘汉年告诉袁殊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让他答应戴笠的全部要求。
就这样,袁殊不仅拥有了“青洪帮”这第三个身份,还成功打入了“军统”这个国民党著名的情报机构,成为“军统”上海区国际情报组主要成员,后又因“功”被提拔为了情报组组长。
这还没有结束,组织为了获取“伪政府”的情报,还要求袁殊充当“汉奸”,参与出面组织“兴亚建国同盟”,打入汪伪政府,秘密组建新的情报据点。这样做既可以让日本人放心,还可获取“伪政府”情报,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袁殊要求日本人每月给他20万军票中的相当一部分,这钱最后自然都成为了上海地下党的活动经费,真可谓是一箭三雕的好计谋,袁殊拥有了第四个身份。
1938年4月,日本在上海建立了一个最大的公开的特务机构“岩井公馆”,听名字就知道这个机构由岩井英一负责,主要职责自然也就是获取关于中国守军的情报,而岩井英一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袁殊,袁殊得到潘汉年的批准后拥有了最后一个身份。
当然,日本人一开始并没有完全信任袁殊,甚至暗中派人监视他,作为一个出色的特工,这一点袁殊自然是能够看出来的,为此他没事就去吃喝玩乐、过纸醉金迷的生活,给岩井英一制造出登徒浪子的印象,最终打消了日本人疑虑。
“红色特工”
隐蔽战线的贡献
拥有五重身份后,袁殊开始通过自己的多重身份不断将有关日军和“伪政府”的情报传递到延安。当然,当时本着联合抗日的原则,这些情报袁殊也给了“军统”和“中统”一份。其中最重要的一份情报就是关于“慕尼黑阴谋”了。
关于“慕尼黑阴谋”这里麻花就不详细展开了,简单说下就是在英法等列强为了转移德国的目标,将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给德国,让德国去进攻苏联;同时为了维护在他们在远东的利益,准备牺牲我们中国的利益,同时对我们中国革命力量进行打压的一个阴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
袁殊在获得这个情报的第一时间就将情报传递给了组织,随后这个阴谋被公之于众,苏联在获悉后提前了24小时布防,使德军准备以闪电战打苏联一个措手不及的企图破产,为此苏联红军还特意致电组织表示了感谢。
“慕尼黑阴谋”
当然,袁殊在隐蔽战线的贡献远远不止于此,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一直苦恼于不知道日本关东军的动向,导致他不敢将防备关东军的部队西移应付德国,这个时候又是袁殊将日军要南下与英美开战的情报传递了出去,让斯大林得以大着胆子和德军死磕,这个情报甚至受到了伟人的亲自表扬,在给袁殊的回电中写了五个大大的“好”字。
国内抗战方面,袁殊的贡献同样巨大,淞沪抗战期间,是他亲自化装成日本学生进入日军阵地进行军事侦察,将这份极为重要的军事情报传递给了中国守军;日军在苏南清乡时,又是袁殊将日军的兵力部署以及行动方案等情报传递到了延安,才使得粟裕将军能率部迅速跳出了日伪合围的“篱笆墙”。
本来袁殊还策划了刺杀日伪大汉奸李士群,但由于“军统”四大天王之一的王天木叛变,最终让李士群逃过了一劫,不过袁殊还是以“军统”少将的身份策划了不少暗杀日军和日伪高官以及策划炸毁日本在虹口的海军军火仓库等壮举,得到了戴笠的嘉奖。
王天木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活在阳光下
这句话正是出自电视剧《伪装者》明楼一角,这句话很好说明了诸如袁殊等隐蔽战线工作者的心声,他们在黑暗中潜伏,只为给中国的未来带来一线光明。其中有人见到了光明的到来,而有的则牺牲在了前进的道路上,甚至不少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抗战胜利后,袁殊继续潜伏在国民党反动派里,被任命为忠义救国军新制别动队第5纵队指挥和军统直属第3站站长,同时领授中将军衔。可以说袁殊此时在国军中的地位已经非常高了,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组织地下党员这个最重要的一个身份。
1946年,由于工作期间不慎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袁殊奉命立即撤离,临走前,他清理了“岩井公馆”所属财产,将价值近千万的各种财产划到了组织名下,还有“伪军”留下的诸多武器、装备,也被他第一时间转移到了苏北解放区。
全国解放战争
10月7日,袁殊回到组织的怀抱,改名为“曾达斋”,担任华东局联络部第一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国统区宁沪一带的策反工作,结束长达14年“红色特工”的传奇生涯。解放战争期间,袁殊先后在苏北、胶东、大连从事内勤工作,地位远不如在国民党的时候,但他没有任何怨言,而且脸上的笑容比起那个时候,明显多了许多。
1955年,袁殊受到“潘汉年案”牵连,被判刑入狱,1982年8月2日随着潘汉年被平反,袁殊也在8月29日得以平反,确认了袁殊1931 年参加革命工作的事实,恢复了袁殊的组织身份。
1987年11月26日,袁殊病逝于北京,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享年76岁。
晚年的袁殊
结语
虽然袁殊在晚年遭遇不公待遇,但他始终相信组织,相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切冤假错案,在组织和中国人民实事求是的精神照耀下,他会被平反的,而组织和人民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在他有生之年为他平反,并恢复了他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