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温张爱玲的小说系列,读了《第一炉香》,接着又看了《倾城之恋》,越读越是气愤。怎么这些美丽优雅的女主角在张爱玲的小说里,都活成了那种在爱情里卑微地乞求男人垂爱的角色?
白流苏,《倾城之恋》里的白府六小姐,生于旧式贵族大户,外貌端庄,言语、举止优雅大方,为人处事善良周正,却活成了一个被娘家哥嫂当成筹码一次次卖给夫家的可怜女人。实在是令人愤愤不平。
几年前第一次看电视剧版《倾城之恋》,陈数塑造的白流苏着实惊艳了很多观众,美丽端庄、优雅娴静;她也凭此角被大众誉为“中国的旗袍女皇”,可谓实至名归。陈数将白流苏这一大家闺秀诠释得太完美了。
的确,白流苏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在我看来,无论如何她都不该被命运这样折磨。只能叹息,她最大的悲哀,或许就是活在了张爱玲的小说里。
一、 她拥有倾国倾城貌,举止优雅娴静、落落大方
白流苏虽然已经二十八岁,然而“她那一类的娇小的身躯是最不显老的一种,永远是纤瘦的腰;她的脸,从前是白得像磁,现在由磁变为玉——半透明的轻青的玉;上颌起初是圆的,近年来渐渐的变尖了,越显得那小小的脸,小的可爱;脸庞原是相当的窄,可是眉心很宽;一双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眼。”范柳原也最是欣赏她身上那股东方女性的魅力,认为只有她才是真正的中国女人,优雅娴静,尤其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美得不近情理。
外貌是上天赐予的,气质只能靠后天培养。白公馆,这一旧式贵族大户,虽然近来败落,却在流苏的成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是这个书香门第培养了她身上那种知书达礼、落落大方的知性美。
二、 她勇敢倔强,敢于与命运抗争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性尚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流苏本为柔弱的书香之家小女子,在婚姻生活中,母亲兄嫂只会教导她恪守“三从四德”。而她虽然表面温顺,却勇敢地向命运抗争,自己做主—选择了离婚,摆脱了不适合自己的婚姻生活。其实,更是摆脱了这封建旧传统的束缚,女人不是只能等待着被休妻。尽管这意味着她将失去锦衣玉食的生活 ,将要面对兄嫂的百般刁难。纵然万般痛苦,万般无奈,可是她仍然坚持己见。生在旧时代旧家庭的她,已经懂得利用新时代的武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人格的独立。她已然不再是逆来顺受的弱女子,她是活在旧家庭里的新思想。
三、 面对人性丑陋的娘家人,保持最大的善良
流苏顺从母亲的意思,嫁给了门当户对的前夫,成就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所谓的门当户对,也只是因为男方家境优渥,可以一缓白家窘迫之境。白老太太,这个从封建旧时走来的老母亲,只会给流苏灌输一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思想。对她来说,女人“三从四德”才是最贤惠的品德。
而同时,白家的男人们却像“大家闺秀”一般足不出户,只会守着一座老宅,坐吃山空。他们自私自利,见钱眼开,当白家维持不下去的时候,他们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卖自己的妹妹。当流苏的前夫命丧黄泉后,他们就七嘴八舌地逼迫流苏回唐家作一个死人的寡妇,只要给钱,卖一次、两次都是可以的。这些娘家兄嫂把流苏当成了他们的摇钱树,靠着一次次出卖自己的妹妹,改善自己的生活境况。
这样的娘家人,自己在婆家受苦了不能依靠,只能被动地选择接受,而自己离婚后的钱财也被他们挥霍一空。流苏没有对家人采取强硬的措施,她选择理解、容忍,并一次次地帮扶。只是没想到,在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竟然换不来一丝怜悯,只有冷嘲热讽和尖酸刻薄的挤兑。
四、 面对诱惑,面对爱情,保持自己的原则
唯一令人欣慰的就是范柳原的出现。流苏在这样一个痛苦无奈的生活境况中,遇到了范柳原,这一钻石王老五。他风流倜傥又深情款款,依照里面徐太太、白家哥嫂的看法,他们的相爱就是奇迹。这样一个帅气多金、风度翩翩的大老板,怎么就看上了这个“残花败柳”?纵然如此,白流苏依然是白流苏,并没有因此就投怀送抱、攀龙附凤。
她知道对方爱的精明,不会轻易付出真心,而她,不也正是这样一种人吗?他们两个人虽然在物质财富上,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可是在爱情的精神世界里,他们不相上下,都是有自己原则的人。即便是范柳原这样的诱惑,流苏依然能够洁身自好,保持距离,不会为了“谋生”而出卖自己。
即便她在挣扎,那也是被娘家人逼迫地毫无选择之地。她坚挺着,挣扎着,痛苦着,可是她始终是自己,一个人。她是独立的,并没有想要去依附谁。面对诱惑,面对爱情,纵然千辛万苦,她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
白流苏,这样一个独立、勇敢、有学识,有原则,又拥有倾国倾城貌的女人,偏偏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活得这么挣扎,这么痛苦。即使最后她与范柳原终成眷属,有了算是完美的结局,却丝毫没有削减人物命运的悲剧性,读来让人更觉悲愤。
想必这跟张爱玲自身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张爱玲自小父母离异,她在父母的婚姻生活中,体悟到旧式婚姻的悲哀。女性在婚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无非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根本谈不上什么自我价值;婚姻,也只不过是女性迫不得已用来谋生的手段。男人要传宗接代,女人要生活,婚姻,在双方眼中都变成了一种交易,自然会有金钱利益,会有委曲求全。
《倾城之恋》最后,张爱玲总结道:“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近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可见!白流苏,纵然你有倾国倾城貌,在张爱玲的笔下,你注定是充满悲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