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上旬,郝柏村在九十高寿之时,带着几位家人和老友参访清华大学。图为郑振清(左)陪同郝柏村(右)参观校园时的合影。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马晓叶):走过出生入死、波澜壮阔的一生,郝柏村先生终以百又二岁的期颐嵩寿驾鹤归去。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郑振清说,翻开他暮年亲撰的《郝柏村回忆录》,“出生入死”的世纪见证,“出将入相”的传奇一生,跃然纸上。不由得想起十年前陪他游览清华园的场景,感悟着他的人生传奇和爱国情怀。
郝柏村,1919年8月出生于江苏盐城,年未及冠便考入黄埔军校学习炮兵科。全民族抗战开始后,郝柏村等一批青年军官提前毕业投身战场。在一次战斗中,他被日军战斗机扫射,虽幸免于难,但头部受伤,痊愈以后脑中终生留有炮弹碎片。1943年他担任炮兵连长参加中国远征军赴印度北部对日作战,英勇善战,战绩卓越,得到进入军校深造的机会。六十年后,郝柏村以“抗战老兵”的身份,多次回到大陆寻找当年的战场,辨识战事史实。
郑振清说,在郝柏村看来,抗战乃是国家大义,内战无非“兄弟阋墙”。因此,郝柏村在《回忆录》里引用孟子的“舍生取义”之说来表明他们这一代人不分国共、浴血同袍、抗战到底的价值所在,是“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无愧后代子孙”。2005年9月,他受邀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并获颁纪念章,在海峡两岸引起深远反响。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郑振清
郑振清说,抗战胜利后,郝柏村被时任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顾祝同重用为随从参谋,后随战败的国民党渡海赴台。郝柏村的军旅资历奠定了他在台湾政坛的影响力,李登辉执政后也不得不任用他。1990年至1993年,郝柏村担任台湾“行政院长”。他坚决同“台独”势力做斗争,主持“行政院会”让“国统纲领”法令化,支持两岸达成“九二共识”,还成立了“陆委会”和“海基会”,推动两岸关系走向对话交流。但是,在李登辉和民进党的联手逼迫下,郝柏村不得不辞职。辞职后的他始终秉持民族气节和中国人认同,继续反对“台独”、追求两岸统一。郑振清说,郝柏村在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每日必写三千字,出版了六部大部头的著作,阐发历史经验,弘扬民族精神,传递“弃独、不武、缓统”的理念,可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009年8月上旬,郝柏村在九十高寿之时,以参加国画大师黄君璧画展的名义率团访问北京,海协会陈云林会长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画展结束后,郝柏村带着几位家人和老友参访清华大学。郑振清有幸陪同他们参观校园,他说,当时,郝柏村先生虽已届耄耋,但精神矍铄,步伐稳健,连拐杖都不用,从清华二校门漫步到大礼堂、水木清华,饶有兴致地欣赏着盛夏葱茏的清华园。当郝柏村偶然发现大礼堂门口有一块独特的纪年勒石时,十分高兴地说:“没想到在这里还能看到这样的字样。”然后沉思良久,仿佛回想起壮游的人生岁月,又或是动荡的中华百年。
郑振清犹记在科学馆门口,问郝柏村先生,两岸是否可以共同撰写一部二十世纪的历史书?他大声说道这是必须的,两岸应该对现代史达成共识,这样,中华民族才能更自信地立身于世界。郑振清说,十年过去了,他爽朗的声音犹在耳边,他胸怀全民族的气魄依然动人,怎奈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3月30日,听到郝柏村先生嵩寿而终的消息,再次打开《回忆录》,读到他的仿陆游诗作“保台反独绝非空,但悲不见中华同;两岸和平统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感慨良多。真心期待两岸同胞能够携手反对“台独”,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泉下之人有知,也会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