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亲, 能从坏孩子身上看见光

电视剧快讯 3242℃

此文为E姐原创,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载请后台联系。

差不多是一个月前的上影节,因为一张海报,我决定去看邓超的《银河补习班》。

好父亲, 能从坏孩子身上看见光 - 陆剧吧

做了父亲的邓超的这部影片讲了一段父子情,片尾写着:献给父亲,送给孩子。

好父亲, 能从坏孩子身上看见光 - 陆剧吧好父亲, 能从坏孩子身上看见光 - 陆剧吧

邓超:看到孩子或许就想起了自己

邓超今年40岁了,儿子等等也到了上小学的年纪。

以前人说四十不惑,但对于现代人来说,40岁依旧困惑。

困惑于生存的艰难,或者子女的学业,现实并不会因为你的年纪而放过你。

去年9月影片开机的时候,正是等等刚上小学的年纪。

我想和大部分父母一样,邓超在这期间,也想到了很多孩子未来的问题。

自打孩子进入小学之后,一连串的问题便会铺天盖地跑过来,你似乎要去模拟一遍又一遍他一生所会遇到的各种艰难。

对于邓超来说,这个问题可能更深有体会。

不是因为他们夫妻都是一线明星,孩子会获得更大的关注度,而是因为,他自己也经历过一个“曲折”的少年时代,所以感触更深。

在影片里,邓超给儿子的一些设定,像是以半自传式的呈现了出来。

电影中马飞家庭的情况,中产阶级,父母再婚重组,就像是按照邓超自己的经历重新设计的。

而最关键的是,邓超也和马飞一样,有过一段不让父母省心的叛逆时代。

初中以前的邓超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好,经常拿三好学生,兴趣爱好也广泛。

到了初中,邓超开始叛逆,不但不喜欢学习,还总是惹是生非。打架替哥们出风头什么的是常事。

爱打抱不平,这很超哥~

喝酒抽烟早恋,戴耳钉染头发,这都是当年“不良青年”的标志性元素。

他的叛逆让父母很是头疼,于是不断转校,最后出于兴趣爱好,上了艺术类的专科学校。

导演爆料说,电影中有一场马飞被学校开除,父母冲进教导主任办公室坚决反对的戏,就是邓超讲述当年他的故事改编的。

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父母,才让邓超感动到蜕变。

邓超感谢父母,这一点他说过很多次。

路演时他再次现场感谢了妈妈,邓妈妈接受亲吻的动作也很熟练了~

去年的父亲节,邓超发了一条微博,让许多人感动落泪。他说,“爸,刚刚试着给你拨了一个电话,已经是空号了,好希望能够接通,哪怕是陌生人……”

彼时,邓超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七年。

七年之后,他拍了一部电影,献给了自己的父亲。

邓超的父母给邓超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他第一次跟父母大吵,就是在叛逆期经常出没舞厅的时候。邓超靠领队唱歌跳舞挣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突然觉得读书没用,还不如提早去挣钱。

他觉得父母不认同他,一赌气买火车票离家出走。

在广州漂了几天之后,父母追了过来,没有打骂没有斥责,只是跟他说“孩子,回去吧,我们不跟你吵”。

那时的邓超看到了为他操劳到几乎一夜白头的父母,我想就是那一瞬间,邓超意识到自己该长大了。

跟父母回家之后,邓超的叛逆期也到了尾声。他在父亲的帮助下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

大概也是因为自己的父亲,邓超开始更懂得作为父亲的意义:那不是一个职业,更不是一个角色,而是一个榜样和坚盾。

就像他对女儿小花妹妹说的那样:“哪怕有一天爸爸抱不动你了,只要你想,爸爸还是会努力一下的……”

瞬间泪目。

送给孩子的情书,献给父亲的礼物

在影片中,泪目的场景几乎都是来自片中的父亲马皓文与儿子马飞。

在电影里,邓超放入了自己切身体会的为人子、为人父的许多切身体验。而这些体验,对于我们来说绝大部分也能感同身受。

邓超少时叛逆,父亲在他的印象里一直严厉。尽管如此,父亲都会是一如既往地相信、支持他。

曾经在节目里邓超说,自己闯了祸被老师严惩,当时老师没收了他最喜欢的一枚银戒指,是父亲替他要了回来,并且尊重他的意愿,带他转到另外的学校。

当时邓超觉得,自己的父亲“特牛”。

这种“尊重并支持孩子”的印象转化成电影中的情节,有两个场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一个是父子俩遭遇了小混混,父亲对儿子说快跑,不要回头。那个时候我仿佛看见了邓超想传递的信息:不管未来怎样,父亲再苦再难,也永远是你的后盾。

当然,父亲不仅仅是后盾,还是孩子人生路上的明灯。

一个孩子自出生到十八岁成年,父母会一直是他的监护人,监护人的意义不是要让他吃饱穿好,而更多的是让他未来可以昂然自立于这片土地之上。

为了这个目标,很多人会很看重孩子的成绩,希望他学业优秀,希望他考上北大清华。

但在电影中邓超借角色之口说了,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

这也是另一个印象深刻的场景:马皓文对儿子说,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每天拉弓又有什么意义?

作为父亲,需要让孩子找到他的“箭靶子”。他对儿子的期望,不是考上一所好学校,应该是所感兴趣的方向。

马皓文接下来所做的,大概就是导演口中把父亲形象“理想化”的地方。他不苛求儿子一定考多少分,甚至带儿子旷课去看航空展。

老实讲,马皓文这样对儿子的教育方法,可能会引来一些不同理念的人的反驳。

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影中的父亲确实希望儿子变成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就像他说的:请相信,每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无私的爱,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才可以称得上。

《银河补习班》里父亲传递火炬时特意递给孩子地球仪,这是一种爱,为了让孩子自豪。

而父亲勒紧裤腰带、去工地搬砖、卖废品给儿子买电脑,这也是一种爱,是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

父亲让孩子抛开书本感受这个世界,这更是一种爱,让他可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至于后来孩子为了自己的梦想希望父亲放下执着,父亲黯然离去,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放手的爱。你有你的世界,我也有我的生活,大家都应该是独立的。

那么孩子回馈给父亲的又是什么呢?

父亲坐牢了,儿子不懂,于是对孩子说,爸爸发明了一个飞船,我们比赛看看谁先到家。回到家的孩子半夜不睡,拿着手电筒往天空照,说“我怕爸爸认不清回来的路”。

儿子对父亲,总是那么单纯地信任。

父亲身体力行教导儿子“永远不认输”。而马皓文在成年人情绪崩溃边缘徘徊的时候,儿子用一张字条拉了他一把。

马飞虽然不是学习最好的,但的确成为了爸爸说的,做了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成了最优秀的那个孩子。

很多人为人父母的时候,才开始真正从孩子成长为大人。

成为一个父亲,让邓超们获得了更多的能量,重新学习去爱一个人的能力。

同时他们也更能体会到,当初父亲所面对的事情,以及父亲对孩子的感情。这些,是孩子带给父母人生最大的意义。

所以在电影的结尾,邓超饰演的父亲重现了儿子当年的举动,用手电筒照亮他回家的路,那一刻,就让人再也不用顾及自己形象泪流满面了。

能有这样一个父亲,能有这样一个孩子,实在是件幸事。

E姐结语

前些天路演的时候,邓超去看了父亲,给他放了两首电影里为他写的歌,陪他喝了罐冰啤酒,并告诉他,献给你的电影开始路演了,在老家,给你留了个空座位。

这是一部献给父亲的电影,也是一部送给儿子的电影。

在看完电影后我一直在想,为人父母的自己,为人子女的自己,是否真的合格?

爸爸会说: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做得不好请见谅。

儿子也说:儿子是第一次当儿子,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请原谅。

但其实在我们固有的观念中,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子女,都似乎是理所应当的,这里面好像不需要学习。

于是就怎样呢,孩子自以为是,父亲拿傲慢当权威,所谓代沟,都是人为造成的。

拿补习班这件事来说,当然也并不像邓超一般厌恶补习班,只是对很多父母来说,不管自己的孩子成绩如何,哪一方面欠缺,都一股脑地送进补习班,美其名曰为他好,其实是给自己的教育缺位开脱。

你可以不认同电影里的某些教育方式,但你不能否认电影想要表达的“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孩子教育中不缺位、不居高临下、不单向灌输,是我们真正要去学习的。

所以说,所谓父子情,并不是简单地感动你流几滴眼泪就结束了的,它会带给你思考,让你重新认知自己的身份,不管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子女,不要那么自以为是。

我想,这大概就是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最大意义了吧。

做有深度的心灵SPA和有格调的故事

喜欢请分享哦!么么哒!

E姐换新Logo咯!各位闺蜜认准正版↓↓↓

都市男女的心灵SPA

以学术的严谨看贵圈

标签: 电视剧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