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这剧播了已经接近一半,认真看剧的观众终于可以说:“难看!”了。
正午阳光出品,张开宙执导的《清平乐》还没播时就被观众赋予了无限期待。
《知否》之后大家巴巴地盼着,可没想到盼来的竟是这么个东西?
给女生看没有细腻的感情线,给男生看没有撑得住场的权谋剧情戏。
想把《清平乐》拍成古装大男主的正午阳光彻底毁了这部戏,《庆余年》爆了就都想学,正午阳光到底明不明白这戏是拍给谁看?
观众不买单只是其次,全剧女角色被男主角的光芒掩盖,男子主义必然使人反感
改编自小说《孤城闭》的《清平乐》现在可以说是“亲妈不认”了,原著作者笔下这是一个,讲述北宋福康公主赵徽柔和内侍梁怀吉的凄美爱情故事。
可偏偏被倔强要拍大男主剧的正午阳光,强拗成了“公主她爹宋仁宗的一生”。
这番“整容式”的翻拍直接把《孤城闭》故事和核心换走了,原著书粉都没处哭。
索性就直接把《清平乐》当做一部全新的电视剧看着吧,可越看越发现不对劲。
正午阳光为了拍大男主把主线换成宋仁宗的故事并不难接受,毕竟大男主剧和大女主剧一样,都是一定会有特定受众的。
可《清平乐》剧情里透出的那股子“强行大男主”味却恶心了不少人。
为了给男主角宋仁宗“挽尊”,正午阳光颇费心血地给宋仁宗和曹皇后拉了一条“帝后CP线”,三天两头就“发糖”上热搜。
可历史上的宋仁宗并不是像王凯这样体贴温柔的好夫君,曹皇后一生不得宠被仁宗冷淡,尽管曹后贤良淑德,仁宗却只将这场婚姻视作政治交易。
仁宗死后曹后和儿子英宗关系也不好,除了孙子神宗上位后的那几年,曹后的人生可以说是没好过过。
可正午阳光拍出来的宋仁宗就有意思了,一边和曹皇后伉俪情深,另一边又和张贵妃轰轰烈烈。
更好笑的是昨晚播出的《清平乐》中,张贵妃讽刺曹皇后没当过母亲,曹皇后反而被剧迷们追着骂了几条街:“张贵妃这跋扈的扁平人设,都是为了衬托曹皇后”。
曹皇后可太冤了,明明这部剧的所有女性角色,都是为了衬托宋仁宗这朵“高岭之花”。
曹皇后的“貌丑不至惑君”是为了表现宋仁宗不贪恋美色正直不阿、张贵妃的恃宠而骄是为了体现宋仁宗的深情厚爱。
其实配角人设丰不丰满编剧不关心,为了凸显独一无二的大男主,女性角色们无脑也好浅薄也好,正午阳光只要大男主剧的噱头到位了就心满意足。
所以为什么《清平乐》观众不买单?没发现这剧内嵌的大男主格局时,冲过去看的观众80%都是女性。看着看着却发现被欺骗了,编剧根本把这剧女性角色在当“工具人”使。
在这个女性越发诉求平等的社会,《清平乐》的“迷之操作”无形间上升到了社会矛盾层次。
女性观众们在看到以后只想说:“谢谢,有被冒犯到。”
《清平乐》失败到成功只差一步,正午阳光的选择才是大家内心的走向
前面说过,大男主剧和大女主剧一样,是有特定的受众群体的。
爱看《甄嬛传》,《如懿传》的女孩们可能心里装着个敢想敢做,勇于抗争命运争取所爱的“理想自我”。
但爱看大男主剧的男性观众,难道心里想的就是:“成为宋仁宗一般的‘杰克苏男孩’吗?”
显然男性观众们对大男主剧真正的需求并不是《清平乐》提供的那样,所以正午阳光这次算盘打歪了。
市面上并不乏大男主剧,但总结真正出彩的那些,其实有规律可循。
从2017年的《人民的名义》,《白夜追凶》;
2018年的《大江大河》;2019年的《破冰行动》。
爱看大男主剧的受众们更偏爱的是悬疑犯罪,年代历史的现代戏。
《清平乐》从基础框架上就落后了,古装宫廷,直接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后宫争斗。
所以想做给男性看的《清平乐》从题材上就筛掉了一大批男受众,而真正吸引到的女受众,却被剧中强烈的大男子气息逼得连退三步,走之前还不忘吐一口唾沫:“真烂!”
2017年全民追看的《人民的名义》就是一部成功大男主剧的典型,有老戏骨演技派加持,有严谨刺激引人深思的剧情。但从那以后却再没有出现过有水花的同类型剧。
出品方们不是没有能力,但缺少对大男主剧的敏锐嗅觉。
男性观众对大男主剧的诉求并不只是“理想自我”,一群女性角色堆砌衬托出来的大男主,除了引发对男女平等这类尖锐问题的争吵,并没有吸引力。
大男主剧要想有人看首先要走出这个误区。
现代社会越发引起重视的性别问题,被表现在剧里更需要精雕细琢,一不小心稍有偏颇便会掀起大浪。《清平乐》被观众们渐渐察觉的男女角色塑造不对等争议,其实可能编剧和导演自己在制作过程中都没发现。
21世纪的人们本就处在一个男性为主流的社会,但渐渐觉醒的女性意识绝对是所有人都不容忽视的。而女性思想的蓬勃发展对男性思想的进阶又有很大促成作用。
我们知道女性们要争取平等,要被看到力量。所以男性也在从中更新,丢弃陈旧腐朽的糟粕。
以至于《清平乐》女观众不看,男观众也不愿为莫须有的帽子买单。
大男主戏≠大男子主义,总结《庆余年》的成功,古装大男主戏才有出头之日
如果说古装戏没多少男性看才是《清平乐》这大男主剧“糊了”的原因。
大家只想说:“正午阳光别‘甩锅’!”刚播完还热乎着的《庆余年》就可以“教做人”。
首先《庆余年》能跟古装戏这三个字沾边的,可能也就是这剧的“服化道”了。
作为架空背景下的故事,《庆余年》比中规中矩按历史既定路线发展剧情的《清平乐》更具优势。
《庆余年》的权谋戏可以说是整部剧的灵魂,也正是大男主戏的“爽点”所在。拍出过《琅琊榜》的正午阳光应该不难理解这一点。
《清平乐》没有踩中受众群体的“爽点”,看着不爽当然没人继续往下看了。
再者,《庆余年》其实是一部古代框架现代内核的融合剧。单一的古代背景或许会让人有刻板,落后的偏见。
但将现代新颖的思想带进古代,这种“次元壁”被打破的感觉偏偏就是观众朋友们要的“爽点”。
《清平乐》里有一句台词,是宋仁宗的心腹大臣韩琦说的:“曹氏,貌丑不至惑君。”
群臣因曹氏贤良敦厚举荐其为皇后人选,宋仁宗却因为一些传闻担心未来妻子不够好看。于是好兄弟凑到耳边告诉仁宗:“丑点就丑点吧,不耽搁你干大事凑活点过也行。”
虽说是封建社会环境下的故事,却隐约让人看出把女性当做附庸品的意味。
很多观众因为这句台词生气正是因为,看剧的人生活在2020年,剧中的人却还在1010年。
现代人的意识要切身体会古代人的思想太难了,大家只会嫌弃陈旧,迂腐。
反观《庆余年》,男主范闲的母亲叶轻眉,在检察院门口的石碑上留下的碑文却引人深省:“我希望庆国的人民都能成为不羁之民。
受到他人虐待时有不屈服之心,受到灾恶侵袭时有不受挫折之心;若有不正之事时,不恐惧修正之心;不向豺虎献媚。
我希望庆国的国民,每一位都能成为王;都能成为统治被称为‘自己’这块领土的,独一无二的王”
《庆余年》的成功之处正是在于对现代思想与古代框架的完美契合,叶轻眉这番话绝不是一个思想老派的古代女人能说出来的,可偏就是从她口里说出来的。
这才是让观众惊叹的一点,大家可以接受古代背景的故事,但也想从中看到不落下脚步的新思想。
人类的审美,爱好都可以复古,唯有思想要保持常新。这才是没跟上时代潮流的《清平乐》该好好学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