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白星航运的泰坦尼克号在海上航行。
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沉没三天后,大约700名幸存者被另一艘客轮卡柏菲亚号(Carpathia)带到纽约,是这艘船将他们从冰冷的北大西洋救起。
有些人与亲人团聚了,有些人接受了医疗护理,或者终于能松一口气,在一场造成1500人死亡的灾难之后,回到了坚实的土地上。但并非每个人都走下了卡柏菲亚号。
六名幸存者——全是中国水手——不得不留在船上,因为一项名为《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的反移民法,他们被禁止进入美国。第二天,移民官员押送他们穿过曼哈顿,并把他们送上与他们签约工作的一艘开往古巴的货船。然后,他们似乎就这样消失了。
正在营救泰坦尼克号救生艇上的乘客
尽管泰坦尼克号灾难及其许多幸存者的生活已经被详尽记录,但中国乘客的故事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研究员史蒂文·施万克特(Steven Schwankert)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说:“我想,‘这六个人就这样走了,一直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没有告诉任何人这个故事,这不可能。’”
在20世纪初,作为中国移民,从泰坦尼克号灾难中幸存只是他们要面对的众多困难之一。当时他们是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家歧视性政策的特定目标。
几代人后,人们仍能感受到这些政策的影响,包括新冠疫情引发的反亚裔歧视浪潮和仇外情绪。当然,100多年前就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即使在中国,水手们的故事也鲜为人知,这些中国水手的人生很大程度上受到历史潮流的影响,包括他们为何出现在泰坦尼克号上。英国的劳工罢工使他们失业,因此他们的雇主将他们重新分配到北美路线。按照计划,泰坦尼克号从英格兰南安普敦搭载八名水手,他们会乘三等舱前往纽约,在那里换乘新船。
当邮轮于4月14日晚撞上冰山时,这八个男人迅速行动了起来。五人成功登上救生艇,但当邮轮被海水吞没时,另外三人与其他数百人一起掉入了冰冷的海水中。
这三名水手中的两人,李林和林伦,据信已经死在水中。第三个人方荣山紧紧抓住一片残骸,等到一艘救生艇返回寻找生还者时,他成为最后一批获救的人之一。
1920年的某个时刻,方荣山在芝加哥拍摄的肖像
方荣山的获救启发了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结尾,甚至出现在了一场被删减的戏份中。但在沉没后的几十年里,这些中国幸存者的故事甚至对他们的一些后代来说仍然不为人知,船东和新闻媒体对他们的负面描绘可能是原因之一。
随着邮轮沉没,其中四个人到达了一艘拥挤但未满的救生艇,其中包括泰坦尼克号的船东J·布鲁斯·伊斯梅(J. Bruce Ismay),他后来因没有与船共存亡而受到批评。
灾难发生后,伊斯梅对调查人员说,这些中国人是偷渡者。新闻报道还指责他们打扮成女性以便优先得救,但是没有发现任何直接证据能证明他们有这样做过,他们根本不可能知道船上还有什么人。
泰坦尼克号灾难发生几年后,其中一些幸存者很有可能最终去了英国,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征兵,那里的商船海员都去参战了,水手非常紧缺。
在一战、二战后,对他们这类劳动力的需求消失了,成千上万的中国水手被英国政府遣返,有的要被迫离开在英国组建的家庭,家人都不知道这些人去了哪里。据制片人称,这很有可能也是几位泰坦尼克号中国幸存者的遭遇。
“他们没用《排华法案》,直接根据合同法就摆脱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琼斯谈及英国政府的行为时说。
还有一些中国幸存者去了美国或加拿大,尽管反对中国劳工移民的法律要在几十年后才被废除。
为了绕过该法,成千上万在中国出生的人使用假文件入境。为了保护这个新身份,他们往往需要绝口不提自己过去的生活,甚至不能让自己的伴侣和孩子知道。
“至今还有人在保守着这样的家族史秘密,”施万克特说。
方荣山的儿子汤姆·方(Tom Fong)说他的父亲于1985年去世,享年90岁,始终没怎么谈及自己的人生,不过他知道父亲曾经遭遇过一次沉船。
方容山的儿子汤姆·方
2003年,一个表亲跟汤姆·方说那就是泰坦尼克号。于是他和自己的儿子去网上搜索,发现乘客名单上有他家的姓氏,不过拼写略有不同,这种情况在中文名的罗马字转写中很常见。而后他们又发现一个地方,提到有个男人抓住一片残骸直到最终获救,这和方荣山的故事是相符的。
不过,泰坦尼克号爱好者和专家一开始并不相信他的说法。现年61岁的汤姆·方是威斯康星州安乐园酒家(Cozy Inn)的老板,那是全美历史最悠久的中餐馆之一,他说,自证清白只是他分享这个家族故事的部分原因。
“而除此之外,”他说,“我只是想让人知道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