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标题中的“决战中途岛”几个字,其实哪怕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应该能觉察出是一部讲述战争的影片。没错,“中途岛战役”是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起偷袭美国珍珠港事件半年之后,日美在南太平洋爆发的一场规模声势浩大的海战。美国海军凭借出色的情报搜集和破译早早知晓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图谋,在中途岛环礁成功击退日本帝国海军舰队的攻击,获得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以小搏大”的战役之一。当时的美军在海空领域的军力明显大幅弱于日本,然而美军却以沉没一艘航空母舰为代价,一举击沉日本四艘主力航空母舰和一艘巡洋舰。美国的取胜彻底改变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格局,为二战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扭转了自珍珠港事件之后反法西斯盟军节节败退的局面,因此这场战役也被历史学家视为二战的转折点。
《决战中途岛》正是改编自“中途岛战役”,该片由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由伍迪·哈里森、卢克·伊万斯、帕特里克·威尔森、曼迪·摩尔、艾德·斯克林、浅野忠信等主演 。于2019年11月8日在北美、中国内地同步上映 。
以上只是对“中途岛战役”这段历史的一个简单科普和该影片的由来的一个溯源,今天我们不去过多的考证探讨历史,只是简简单单就影片而探讨一下影片:
首先是影片开始的时候,美国广播宣告说不参与战争,至于战争会不会影响到美国无法预知。那也就是说,此时的美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呈现的是一种”绥靖政策“,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而日本也无意在此时和美国有什么冲突。那么,后来为什么日本人突然翻脸偷袭珍珠港哪?其实片子中也有明确交代,那就是日本在向外急速侵略扩张的时候面临着一个很棘手的难题——能源供应紧张和不足,恰恰此时美国人遏制住了通往日本的海上能源供给线,日本人想给美国人以教训,就这样珍珠港事件爆发了。
珍珠港事件的发生令美国人错愕和措手不及,同时深谙打蛇不死反被咬和做事做绝这两个道理的日本干脆选择了向美国全面开战。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所以他天生具有窥伺他人国土和资源的狼子野心,这个民族本身就自带侵略性,没办法不抢活下去都很难。这点上和一头饿狼没什么区别。
而美国这个国家不管是任何时候,参战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利益,有利可图。多国海盗和移民组成的国家自然是天生的对财富情有独钟,这点上看美国正好印证了无奸不商那句话,活脱脱一只老狐狸。可以想象,这么两个国家交战可不就是相当于饿狼和狐狸对决吗!
其次,影片中一个日本军人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日本的珍珠港行动是在唤醒一位熟睡的巨人”。要知道当时日本可是在多个地方侵略,东北亚的朝鲜半岛、南亚、东南亚诸国及主要的正在侵略东方大国。可见此时的日本高层决策和美国再去开战显然是不明智的,日本弹丸小国无论是人口和资源都经不起他们这一折腾了。而美国高层的决策失误就失误在错误的以为日本不会打美国的主意,面对疯狂侵略的法西斯竟然采取了“绥靖政策”。电影中一开始美国处于劣势除了是军力不如人外傲慢的错判形势和决策更是致命原因。
所以说,美日这场战争的最终爆发其实就是彼此的误判和轻视导致了决策失误而必然的一个结果。至于说为什么最后美国人胜了,其实深层次原因是打仗就是打经济,美国人整体国力明显优于日本,无论怎么打打多久最后也一定是美国获胜。中途岛海战这一役日本海军受到“致命打击”,美日海上实力反转。然而,如果说此战扭转了整个太平洋战场的局势我是认可的,但说这场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我内心里其实不大认同。原因嘛有两点:
第一是影片中美国人自己说过日本人先打中途岛接着就是西海岸,到时候美国人不是说日语就是被杀死。可见美国人并不是为了所谓的“为世界和平而战”,只是他们自身受到了攻击后被迫的自卫而已。第二是日本人当时战线过大过长已经到了力有未逮之时,明显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如《亮剑》里陈赓大将说的那样:“日本人已经是秋后的蚂蚱了,而我们再打个十年八年照样打不垮”。所以,说什么没有美国的原子弹中国还得和日本人打几年这话不可全信。
这部影片中还出现了几个中国人的镜头,表面看美国人很同情中国人看不惯日本人杀害平民的畜生行径,其实发烟那个镜头又明显是在丑化中国人,不免让人生气和鄙视这种低劣的伎俩。只不过片中参战士兵和飞行员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给人以仿佛可以将观众带入到1942年太平洋中途岛附近那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战争,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当时的激烈,总的来说也算是一部很不错的片子吧!
不知道看到此篇文章后的您又是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