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消失五年, 解禁后成为最好的青春片

电影快讯 1146℃

近几年来,在整个大陆电影市场上掀起了青春片的热潮,大批次的青春片也由此泛滥。

但是,大家发现了没有?我们的很多片子,都是极少数人的传奇故事。

我们能体会他们的感情,却不能让我们产生很大的共鸣。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也只是普通人,我们没有拥有那样的青春,我们没有过人的脑力,惊人的长相,逆天的运气。

我们大多数人面对的都是和《狗十三》里的女主一样的,眼前的家长,朋友和老师。

当我们的视野被小美好式的童话校园爱情故事吸引的时候,亦或是车祸失忆堕胎的狗血套路让你疯狂吐槽的时候,这样的一部电影,像一股清流,揭开了中国式青春的面纱。

《狗十三》消失五年, 解禁后成为最好的青春片 - 陆剧吧

这也是为什么尘封了五年,解禁后会成为最好的青春片的最好的解释。太过于真实,每个人都能在电影里找到自己青春的影子,还有"中国式"父母的样子。但是如果你看完了没有共鸣,那我就要引用一下张雪迎微博发过的一句话了:"恭喜你,你真的很幸运。"

第一眼看到《狗十三》这个名字,我完全想象不到这部电影是讲青春的。只觉得它很奇怪,青春,为什么会用狗来命名?

原先《狗十三》叫《狗13》,在观看过影片之后,就明白这用意很明显了,除了女主李玩13岁的意思,数字13看起来像英文字母B,发音和中华文字的某个字一样,骂人讽刺深藏不露。

《狗十三》消失五年, 解禁后成为最好的青春片 - 陆剧吧

这是一部围绕着女主李玩看似平常但又残忍的青春生活展开的故事。

一句我们都是为你好,掩盖了父母的多少过错?

十三岁的李玩,很早就失去了母亲,长大后,父亲再婚,没过多久,李玩就有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这一连串的变故导致正处于青春期的李玩变得沉默又古怪。

父亲为了安抚女儿,给她买了一只可爱的狗狗,希望它能代替自己陪伴女儿。因为李玩喜欢天文和物理所以给狗狗取名叫"爱因斯坦"。

刚开始的时候李玩并不喜欢小狗,对它不理不睬的,后面渐渐被它的可爱感化着,最终和它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在李玩好不容易接受了狗狗的时候,意外发生了,爱因斯坦陪李玩的爷爷去买菜的时候,一不留神,被弄丢了,李玩疯狂的找狗。

的确,当看到在狗走失后,她不考虑家里人的感受所做出的一系列行为,包括大半夜出去找狗使得爷爷为出去寻找她而扭伤了脚之后她的不知好歹,以及后面离家出走,使得很多年没有出过门的奶奶出门为寻找她差点儿走丢的这些场景,真的觉得她很不懂事。

但是当冷静下来想想,其实她在乎的不是爷爷把狗弄丢,是在弄丢了之后,家里没有任何人出去找过它,还为了讨好她找了另外一只狗来让她接受就是那只狗,它就像家里的一个附属品,她联想到了自己,开心了就给块肉吃,不开心就可以随便对待。

这使得李玩与这个充斥着谎言与虚假的成人世界彻底决裂了。

最后李玩爸爸用暴力结束了这场任性。

在暴力执法中,从李玩爸爸口中我们听到了似曾相识的台词:"你以为你是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吗?""把你生下来我是欠你的吗?""我们明明是为你好,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当父亲冷静下来,却又说:"打你,是因为爱你"。

这一坏一好的感情线拉扯,我们并不陌生,"我们都是为你好"这些影片中的台词,是不是在我们小时候乃至现在经常会听到的台词。这些看似爱之深的用语,到底掩盖了多少过错?

电影把这些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呈现在大屏幕上,也把大部分家庭教育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

青春的温度,你们会在意吗?

毫无疑问李玩的父亲是爱她的,也像我们大多数父母一样,不然不会尽可能的想办法照顾我们的情绪。但是这种爱的表达,太过于单方面了,父母并不将子女当作一个能思考的人去尝试沟通,亲子之间很少有平等的交流。

多少家庭的家长有意识到这一错误?

有多少家长意识到,我们都是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我们都有想法,都有错和对的一面,我们相差的只是年龄,而且,并不意味着身为长辈的家长永远都是对的。他们认为对的想法就一定要强加给孩子,身为孩子的子女就没有表发自己的权利。

李玩生气的时候说出来两句很重要的话:"你们当我是傻子吗?""这就是你们承认错误的态度吗?"多少家庭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同时又不能做到统一标准要求子女?

《狗十三》消失五年, 解禁后成为最好的青春片 - 陆剧吧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所在乎的根本不是这件事的对错,孩子同样也是爱父母的。他们真正在乎的是在这件事上得不到平等,得不到与父母之间的平等交流。所以才会出现逆反心理。

叛逆期在网上的官方解释是: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他们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他们也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所以,逆反心理属于一种反常规的心理,但也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因为年龄小,或者辈分小就自动忽视我们也有自己独立的意识。

父母总是万般无奈:我们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生他养他,甚至为他放弃了很多的东西,为什么他们还是得不到满足。

可是孩子想要的,大人们真的有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么,还是一味的以长辈的角度来看待孩子,并不会将子女当作一个能思考的人去尝试沟通,与子女达不成平等的交流。

就像李玩在选择学习兴趣小组一样,因为可以多拿分,所以父亲没有尊重她的选择,甚至在外人面前一把推开了孩子,强行更改了她的意愿。

李玩需要父亲的陪伴,等来的却是一条狗;

李玩需要父亲的承诺,等来的却是一再的拖延;

李玩需要的是父亲的在乎,等来的却是一个全家人捧在手心里的弟弟;

李玩需要父亲的理解,等来的却是我们都是为你好。

对,很多东西看起来对李玩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了,唯一不好的就是,这不是她想要的……

在经历了来自成人世界的一次次以爱为名的暴力雕琢之后,李玩也渐渐变成了大人口中那一个听话的孩子,也渐渐有了大人的模样。

成长是一个残酷的过程,这其中没有绝对性的对错,也没有跌宕起伏的生活,只是会不断的发生误解,不理解,再妥协。

但如果你还记得曾经的感受,那就请不要忘记,我们曾经是怎样的小孩?我们小时候渴望的成长到底是怎样的?

有的人在用一辈子治愈童年,有的人在用童年治愈一辈子

从那一夜过后,让我们发现,原来成长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是一瞬间的事情。

李玩后来接受了二号狗狗的时候,曾试图想要丢弃它,但在她上课的时候,看到老师为了不影响自己的课堂,将飞进来的蝙蝠无情打死还面无表情的扔出窗外。她又去把它找了回来,这是她在成人世界妥协的过程中依旧保留下来的东西——善良。

在一次饭局中,长辈给李玩夹了一块红烧狗肉,她沉默了许久后给长辈答了谢还是吃下了它,她终于做到了家长口中那一个听话的孩子,但是没有人会关心她为何沉默,只觉得她的懂事为这场饭局助了兴,也没有人会想她是不是害怕和妥协... ...

很多中国家长认为子女是自己的一部分,多少事情都应该由他们来掌控,如果没有按照他们的意志就会被冠上"不懂事"的标签,为了防止被暴力(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子女只能遵从所有安排,才能不被打骂。

于是我们就会因为附和父母最终失去自我。我们开始为了做父母眼中的那个乖孩子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实现父母眼中的梦想。开始为了表面的风光,去说着一些违心的假话,这样真的是对的吗?我们所谓的成长难道就是学会妥协。

其实没有任何人能给出答案,青春才是最大的悬疑。看我们自己怎么去看待这件事,是选择接过上一辈的接力棒去帮着下一辈成长还是记住曾经小时候渴望的长大的模样。是永远记住自己渴望的模样,还是在一次次以爱为名的雕琢下变成所谓的大人。

感觉成长就是,保持微笑的机会多了,都忘了什么才能使自己真正的开心;也忘记了我们小时候渴望长大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到底该坚守什么,该放弃什么?

文|mad girl

图|网络

以上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请多多留言交流!

创作不易,请多多关注转发点赞留言支持,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