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抗战经典电影《董存瑞》, 突破战争题材, 父辈们的英雄

电影快讯 1757℃

相信大家对董存瑞很熟悉,在小学课本中就学过他的英雄事迹,今天我们来看《董存瑞》的赏析。

《董存瑞》突破了战争题材影片只在对敌斗争中刻画人物的单一形式,发展为通过人民内部矛盾,在性格冲突中去揭示心灵,抒发感情,塑造人物,影片树立董存瑞的形象,主要不在战场的生死考验和敌我双方面对面的斗争,而首先是在革命队伍内部经受锤炼,然后才是战火的考验。

国产抗战经典电影《董存瑞》, 突破战争题材, 父辈们的英雄 - 陆剧吧

为此,影片又写了四场戏:“子弹袋”、“长城休整”、“交党费”和“主动出击”。这四场戏写得生动别致,充分展示了董存瑞成长过程中的独特性格和心理。比如,董存瑞和郅振标刚当上新兵十分兴奋,可是看看自己,只有十发子弹,而别人的子弹袋都是鼓鼓囊赛的。

此时此刻,董存瑞那股火爆性子又发作了,他擅自离开队列去找连长,就此犯了纪律。等到宿营,开他的批评会,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别人的子弹袋不过是伪装,他这才服了气。这里,一切都是按照人物性格的逻辑加以表现的:董存瑞好强好胜,误认为别人受到优待,自己吃了亏,部队在行军途中就随便乱跑、乱嚷;他根本不知道,作为一个革命战士是完全不同于老百姓的。

国产抗战经典电影《董存瑞》, 突破战争题材, 父辈们的英雄 - 陆剧吧

他那么热切地渴望参军,而且自以为是“合格的老八路军”,可是,当他成了一名真正的革命军人以后,他身上固有的农民意识和作风,便证明了他还不是革命部队所要求的好战士。通过这个情节的描写,董存瑞经受了第一次革命纪律的考验,他开始在一个真正的革命军人的道路上起步了。入伍前,董存瑞以盛气凌人的态度,标榜自己的“革命劲”。

可是,头一次参加战斗,他就只凭着个人对敌人仇恨那股劲,乱放枪,九发子弹打光,结果一无所获。在他看来,参军为打敌人,打敌人就是放枪。他并不知道打仗与革命是一种什么关系,更不懂开枪放枪对革命战士还有特定的要求。他受到了赵连长的批评,才逐渐明白了革命的道理:革命不是什么好玩的游戏,而是斗争。

国产抗战经典电影《董存瑞》, 突破战争题材, 父辈们的英雄 - 陆剧吧

斗争,要求成效;战斗,要求战果!每个革命战士取得一个接一个的战果,革命的胜利果实就越大,革命的步代就加快。否则,自己的那股劲是不会持久的,对革命也没有用。直到此刻,他方才感到自己的心同革命靠得更近了。然而,他又在自己还不是党员时天真地要缴党费,想当然地认为“我早就该是了!”

如果说“交党费”反映了董存瑞从感情上热爱党变为行动上追求党,是他思想觉悟得到进一步提高、发生革命性变化的表现,但他对党的知识一无所知,这又相当真实、独特地反映了一个贫苦农家子弟那颗赤诚、纯净和美丽的心灵。

当然,人物的这一举动,又特别清晰地流露出董存瑞还充满着单纯、幼稚的孩子气。这些具有强烈艺术性的情节,既朴实自然,又真切感人,显示了影片独特的文学价值。经过这几场戏以后,接着的炸桥和牺牲,就使董存瑞的英雄气质得到了升华,益发增加了英雄的光彩。

值得称道的是,影片中的其他人物如郅振标、赵连长、牛玉合等,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

由于董存瑞始终处于周围同志和战友的对比、烘托、映衬和不时发生的矛盾、冲突中,这才使他农民的质朴、孩子的天真、战士的忠诚以及个性中的直率、俏皮、火爆、倔强等等特点得到了深刻的揭示。但这些矛盾并不是董存瑞与战友间的根本利害冲突,而只是不可避免的思想上的差异和个性的不同。

赵连长的恨铁不成钢和工作方式上的简单、王海山的热情坦率但不免狭隘偏激、罗班长的稳重忠厚但却呆板保守,这些各自独特的个性与董存瑞的性格产生冲突和碰撞,因而才有他与众不同的成长道路,才可能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矛盾冲突中展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影片在冲突中表现性格,冲突又导致性格的完成;最后的高潮即是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解放隆化战斗前,在选举爆破队长的军人大会上,董存瑞毅然地把最后一面火力支援的战旗信任地交给对他素不友好、现在又是竞争对手的王海山。

当王海山流泪接旗并与他紧紧拥抱时,董存瑞的性格已臻完成。影片结尾,董存瑞在激越的冲锋号中手托炸药包、高喊“为了新中国,前进”而拉响导火索,银幕上耸立起一个血肉丰满、顶天立地、光辉夺目的战士形象,永远留在观众心中。

《董存瑞》在艺术上的大胆突破与创新,丰富了革命战争题材影片的表现手段,成功地提供了塑造英雄人物形象的新鲜经验。也许还处在电影探索的初期,《董存瑞》也有明显的不足:“飞机轰炸”和“救火”的场面表现得不真实,而且在影片的内容发展、结构安排和艺术格调上都显得累赘和浅薄,是一败笔。

好了,关于《董存瑞》我们就讲到这里。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