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剧场《消失的孩子》已经完结,看到一半时,刷了作者的原著《海葵》。
开读之前,我特意去百度和维基百科搜索了海葵,得到的信息是:外观长得像花朵的捕食者。言外之意就是,善于伪装的,美丽但危险的生物。
删除
袁午家电视上放的就是海葵
有意思的是,“海葵”这个词在全书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但当你读完全书,就会觉得作者很狡猾,从你一翻开书的第一刻就给了你线索提示。
下面我将结合原著,对电视剧的前六集进行一个梳理,内含重要线索,有可能是你错过的。
提示:看完这些线索,真相就呼之欲出了。建议介意剧透的,不妨带着疑问继续去看剧,之后再来看。
三条故事线:
电视剧的开头我个人特别喜欢,一整个就被吸引住了。三个主人公的自述,配上之后故事的镜头混剪,悬疑、诡异的气氛拉满,并直截了当表明有三条故事线。
第一条故事线是名叫杨莫的孩子在自家楼道中失踪,也就是“消失的孩子”线。原著中这条故事线也是此名,同样作为开端。值得注意的是,此条故事的按时间线来说,比其他两个故事开始的晚。这条线是条明线,发生在当下的时间,警方也是由这条线介入的整个故事。作者借此线抛出全篇第一大疑问:孩子去哪儿了?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袁午,高学历妈宝男/赌徒。剧中此条故事线最开始的一幕是袁午在楼道遇到一陌生男人(女房东的哥哥),袁午感到紧张、害怕,一看就是做了亏心事怕被发现。之后,时间闪回,开始以倒叙和插叙,讲出袁午的故事 —— 畸形的母爱、赌bo、离婚,失业、边缘化。父亲猝死再次雪上加霜……总之是可悲又可恨。
与其他两个在探求真相的主角不同,袁午的困境是如何掩埋现状。
观众/读者都知道袁午藏父亲这件事一定和其他两个案子有关,就是想不明白到底有何关联。所以就导致了,一面替他捏把汗,一面又想他赶紧暴露,才能让我们更接近真相。个人觉得他应该是除了凶手外,最害怕警察的。哈哈哈。
第三条故事线是鱼丸扮演的女房东,半年前在自家迷晕,遭到侵犯。半年来女房东一直走不出阴影,与哥哥在私下里进行调查。这条线同样是以倒叙和插叙的方式讲述的,还有一部分内容是由先由袁午的视角交代,再转到房东的视角补充完全,这点就导致电视剧中有一些重复的内容……此线给观众留下疑问:侵犯女房东的凶手是谁?
时间线&事件联系:
好了,捋完了大概的故事线,现在说一说这三条线的时间线和关系 (只列个人觉得重要的节点)
半年前,女房东被侵犯(故事3开始)
四个月前,袁午与父亲入住女房东的房子。(2、3交集)
杨莫失踪前6天,小狗“呼噜”走丢,先有一幕跑到了菜市场,路过了袁午身边,袁午回家后女房东来收房租出车祸,声称好像撞到了什么(呼噜)。(1、2、3交集)
同一天晚饭后,袁午父亲猝死(2正式开始)
还是同一天,袁午丧失理智,迷迷糊糊出门去棋牌室,偶遇杨莫在找狗 (1、2)
依然是同一天,袁午从棋牌室回家,萌生藏shi念头,目的是继续领父亲的退休金(原著交代得很清楚)。
杨莫失踪前5天,袁午发现浴室空墙,选为藏shi地点,买瓷砖遇到许安正(1、2)
杨莫失踪前5天,袁去鱼店买鱼药粉,偶遇杨莫 (1、2)
杨莫失踪前4?天,房东哥哥修热水器,袁午担心父亲被发现,去找房东解释,撞破房东在调查另一起事件(袁知道是有人入室,更疑神疑鬼)(2、3)
杨莫失踪(1开始),警察介入,发现杨莫曾在许家302出现。恩怀交代孩子间的约定,许安正被女警察怀疑。
截止到第六集,表面上看来,2、3两条线的交集似乎更多,仅是因为发生在同一个地方和租赁关系,案件本身似乎没有什么联系。而2、3和主线1的交集,似乎除了在同一小区,有过几次偶遇外,没有更深的联系。
但观众们当然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三个案件肯定还有更紧密的联系!于是我就实在耐不住去翻了原著,知道了结局后,发现作者很早就开始留下伏笔。
重要线索 (剧透警告):
电视剧1-6中就有三条非常、非常重要的线索,图给你们放在下面了,你们可以自行推理。
1.
删除
袁午/女房东家门牌号。注意,这不是许家对面。
2.
删除
这瓷砖只有我们家有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3
删除
又
删除
长大了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删除
站在床边 看着。老头子是个酒鬼人设。你品。
与原著不同的设定 :
最后想说一说,原著与电视剧几点不同设定,以及个人的一些看法(仅代表个人,仅截止第六集)。
1.原著中没有“呼噜”这条狗。剧里这个设定应该是为了让三条线联系在一起,提醒观众三个事件背后的关系没看起来那么简单。原著中三个故事其实很早很早就有关联,只是不看到最后,不会发现,前期就会觉得三个事件并行,好像没什么太大关联。
2.原著中没有浴缸漏水、与楼下大爷打交道这个桥段,这一段我看得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导演安排这段的目的是什么?感化袁午,让他良心发现??
3.袁午不打120的原因。原著中作者直接交代了袁午的心里想法是为了冒领父亲的退休金,每月4500元(剧中2000哈哈哈少了),豆瓣上简介也是如此写的。但,就1-6来看,导演没有表达出此点,而是让观众觉得袁午是担心打了“120”会像妈妈那次一样,彻底失去父亲。我看很多网友都对这块的设定感到疑惑,不知道后面的剧情会不会补充。
4.女警察张叶的形象。就人物特点来说,剧里和原著还是很像的,张叶特别重视细节,直觉敏感,有些强势,逻辑推理能力一流。但我有些不太理解剧中为何安排她来一段个人自白,跟其他三个主角一样。张叶的人设在原著中是相对扁平化的,个人觉得就是推动剧情用的工具人。不知道剧后期是不是也要给她这个角色设计个转折一类的,期待一下…
5.棋牌室的前台。把父亲藏起来这个想法,袁是听了前台小红的关于藏牌的话后,受到了启发。原著中,小红后面和袁午接触更多,说过他应该是正直磊落的人。一定程度来说,小红的话,对袁午做的决策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在没有了母亲,父亲也猝死之后,小红这个角色替代了母亲,无意间引导他做了一些决策,对后期他做的转变也有影响。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放一个被坑了钱的大冤种袁午结个尾。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