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于世的“透明人”, 那些被忽视的求救声

电影快讯 1497℃

早年看过电影《透明人》。

主角阴差阳错下拥有隐形能力,相当于修仙世界里隐身功能,感觉十分便利。

问题是,成为透明人,变成看不见的存在,结果真的会快乐吗?

你看《透明人》里的男主,在隐形能力下变得癫狂,丧失人性理智,退化成疯狂的欲望怪物。

不被人知晓的存在,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存在于世的“透明人”, 那些被忽视的求救声 - 陆剧吧

人活在世,势必要与他人发生交集,无论结局是喜是悲,都是一种成长。

最怕的,是被所有人忽视,明明活着,却活成了虚无。

或许很多人不知,现如今不乏“透明人”存在,终其一生可能都伴随着,被忽视的悲伤。

他们就是聋哑人。

存在于世的“透明人”, 那些被忽视的求救声 - 陆剧吧

第90届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沉默的孩子》,用短短20分钟时间,讲述关于聋童的世界。

天生耳聋患儿莉比,比起上帝赋予身体上残疾的痛苦,反倒是人类给予的创伤更深。

本就不是“正常人”,奈何家人非要她看起来像是“正常人”。

于是,“正常人”的世界,她融入不进去,“非正常人”的世界,她也看不懂。

格格不入的莉比,成为被世界抛弃的“孤儿”,一个活着的“透明人”。

存在于世的“透明人”, 那些被忽视的求救声 - 陆剧吧

4岁女孩莉比,一出生就是耳聋儿童,家人对此一无所知。

因为家族都是健听人士,谁也不曾想会有个残疾的孩子。

直到年龄越来越大,家人才在她三岁半的时候发现,原来莉比耳朵听不见。

在妈妈看来,莉比是个难搞的孩子,有时候都不知道她怎么了,唯一的爱好就是看电视。

为了能让莉比读懂家人的交谈,请来了耳聋专家乔安妮老师。

他们希望莉比能学会读唇语,回归“正常人”的生活。

画面里的莉比,沉默寡言,蓝色瞳孔里折射不出,这个年龄段孩子该有的天真活泼。

死气沉沉,宛如一脚半踏进棺材的老妪。

莉比很爱看电视,即便她听不见声响,似乎能从多彩的电视里,汲取一些画中人的快乐。

对此,母亲很不理解,上前强行剥夺遥控器,认为莉比脾气古怪。

爸爸对老师乔安妮说:“我们真的期望不高,我们只想她到校后能自信一点。”

家人的想法很简单,不需要莉比学会手语,只要她会读唇语,做一个看起来正常的正常人。

重要的是,用正常的方式,和正常人交流。

这种想法,真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电影有个特别的视角,是通过莉比的眼睛看世界。

身为天生耳聋的孩子,自出生起就听不见任何声响,世界的喧嚣于她,就像开启了静音按钮。

她看得见周围人在交谈,上下嘴唇触动,家人在笑在闹,唯独莉比置身事外,参与不进去。

难过的是,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过问坐在桌子边缘的莉比。

画面一转,电影立即有了声音,那是正常人的世界。

这种切换,给观众极大反差感,原来耳聋的莉比,能说话却不想说话,是有理由的。

莉比活在名为爱的囚牢里,因为身体的残疾,活成一个被人忽视的“透明人”。

在乔安妮老师心中,莉比就是一个残疾的小孩,做不了正常孩子,所以需要学习手语。

莉比需要交流,需要和同样会手语的人沟通,这才是她的生存之道。

可惜的是,家人完全不这么想,妈妈推脱说家人都忙,不能学习手语。

因为忙碌,妈妈也从没带过莉比去过公园,没认真与她相处过,也不懂莉比为何沉默。

这一切,乔安妮老师知道。

所以她花时间打开莉比的心,带她玩,带她去外面看世界,让她知晓世上有和她一样的人。

其实莉比一直不知道,自己与常人为什么不同。

就像莉比对乔安妮说:我的耳朵好像坏了。

至于坏的原因,莉比不懂,乔安妮老师感到悲伤。

莉比身上的残疾,被家人当做污点一样藏起,生怕以后因此一事无成。

就像提及聋男孩成为清洁工,妈妈一直担忧莉比的未来,或许这也能解释,为何家人对莉比如此淡漠的原因。

忙工作的父母,忙学业的哥哥姐姐,他们都是社会精英,不愿意花时间给,注定成为残次品的莉比。

虽说明眼可见中,莉比变得活泼,甚至大胆用手语和家人交流要果汁,但妈妈却不满意了。

妈妈想着,我的孩子变成我看不懂的人了,脱离正常人的轨道,所以她拒绝将孩子送入聋哑学校的建议:

“当你有了孩子,你希望他们是正常的,你希望他们是完美的。”

“我是莉比的妈妈,我知道什么是对她最好的。”

妈妈看不见莉比想要的,一心执着自己想要莉比成为的人,自以为是“为她好”。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这份爱的希冀,彻底扼杀了莉比生活的希望。

最终,中断学习手语的莉比被送入正常学校,变成看不见的存在。

课堂上,周围的孩子在听写,莉比在走神。

她在学校没有玩伴,也无人关心,她来学校更像是例行公事,给家人一种心灵安慰。

“你看,我的孩子就是正常孩子。”

完全不顾及莉比的情绪。

最令人揪心的镜头,是隔着学校铁门,乔安妮老师与莉比隔空对望,比划着手语“我爱你”。

小小年纪的莉比,眼睛里已有着成年人绝望的神态,眉目里尽是隐藏不住的悲伤。

周围人潮攒动,唯独莉比形单影只,乔安妮老师是唯一懂莉比内心的人。

可惜,今后也不在了。

影片的最后,在黑幕上显示出的白字,显得格外刺眼与扎心:

90%的听障儿童的父母听力正常。

超过78%的听障儿童在普通学校读书,却没有专业的支持。

听力障碍不是学习障碍。

有了正确的支持,听障儿童可以和正常听力的孩子做到完全一样。

电影《沉默的孩子》是个悲伤的现实故事。

灰暗的现实,以至整个基调都是暗沉,那些充满迷雾的路,仿佛暗示着莉比的心理变化。

乔安妮老师是唯一努力去往莉比心里的人,也是家人以爱之名被赶走的人。

后来,雾越来越浓,那个沉默的孩子,再也不愿开口说话了。

一个人身体上的不自由,终究是一场弥补不了的缺憾。

那些试图当上帝,自我满足去掩盖他人缺憾,而不是去尽量尊重的,无疑是个在他人伤口上撒盐的刽子手罢了。

人生最可怕的敌人不是怀才不遇,而是负情绪中的踌躇与犹豫,将之定位为某一种人,于是便成了那种人。

再于是,被家人定义为社会残次品的人,最终无可奈何般地成为了残次品。

这不是天降不幸,是人造悲剧。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