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庆档, 最强演技“争夺战”? 丨献礼演员图鉴

电影快讯 1258℃
2019国庆档, 最强演技“争夺战”? 丨献礼演员图鉴 - 陆剧吧

文 | 光希 77

经历了六天的“厮杀”以后,热闹的国庆档已经接近尾声。在《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电影中,观众领略过共和国成立前夜争分夺秒的时刻,看到万家灯火中于屋顶嘶吼的少年,见证过3U8633紧急迫降的奇迹, 醉心于攀登珠峰路上瑰丽而危险的风景。

由这三部电影组成的国庆献礼阵容中,有像黄渤、吴京、章子怡这样的银幕戏骨,也有像刘昊然、陈飞宇这样的青葱少年,更有像井柏然、胡歌、李沁等进阶中的实力演员,无论观众看的是熟脸,还是想要在大银幕上认证自家爱豆的演技,都可以在国庆档观影中得到满足。

众多演员用表演配合电影镜头叙述,为观众呈现出了一幕幕或惊险或催泪的故事,同时也奉上了一出精彩的银幕男女演员演技大赏。

《我和我的祖国》

男演员图鉴:覆盖全年龄段的演技派

《我和我的祖国》堪称是一幅国内“老中青”优秀男演员卷轴,七个内容各异的故事里涵盖了国内各年龄段优秀男演员代表。

《前夜》篇中挑大梁的黄渤,饰演天安门广场旗杆设计安装者林治远,他要确保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安全升起。片中黄渤一改以往作品中留下的幽默逗趣形象,操着一口南方苏北地区口音,个人特色被削减不少。

但也正因如此,他才成功“变身”重大历史节点中平凡又不平凡的小人物,以紧凑电影节奏相辅相成的表演,为《我和我的祖国》奠定了一个稳健的开局。

《相遇》篇中的张译,饰演的是一位为新中国原子弹事业奉献青春的普通科研人员高远。在《我和我的祖国》的七个故事中,张译可以说是台词量最少的男主演,他和任素汐在车上久别重逢的一段戏,台词几近于无,面部表情又被口罩遮挡,情绪转变只能靠眼神支撑。

可就是这样一段无声的故事,硬生生被张译演绎成了一场“沉默的告白”。他的眼神随着任素汐的剖白由冷漠转为动容,在抑制不住要摘下口罩与她相认的刹那,又能猛地收回释放的一切情绪。离别戏中,在茫茫人海之中对任素汐的那个轻轻点头,更是把“一切尽在不言中”演绎到了极致。

表演上的化繁为简,张译是行家。

《回归》不同于《前夜》和《相遇》,主心骨不是单独一两位演员,而是由不同故事线组成的群像戏,杜江和朱一龙饰演的升旗手和护旗手是其中一环。杜江本已凭借去年上映的《红海行动》在主旋律电影中占有一席之地,今年更是通过参演《烈火英雄》《决胜时刻》《我和我的祖国》以及《中国机长》,正式升级为主旋律电影“专业户”。

在《回归》的故事最后,他手捧国旗踢着正步,整个人挺得笔直,步伐铿锵有力,仪态标准到仿佛一名真正的军人。

朱一龙相比杜江仪态略显逊色,但在表演上没什么可挑剔之处,沉稳坚定取代了他贯有的温柔气质,短短几分钟之内也让观众看到了他不同于电视荧幕上的表现。

《北京你好》可以说是《我和我的祖国》中好评度最高的故事之一,近几年不常露面的葛优在其中饰演一名普通的北京出租车司机。2008年奥运前夕的北京,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热闹的底色被涂抹在每一位老百姓身上。

因为本身就是北京人的缘故,葛优在这个故事中不像是在表演,北京人的局气、厚道和大大咧咧的特质被他自然而然地呈现,看他表演,就像在看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北京人每天都在经历的生活。

“人戏合一”是观众对葛优的普遍褒奖,对他而言,故事就像生活,生活就是故事。

《白昼流星》将叙事视角聚焦在两位流浪少年的身上,饰演沃德乐的刘昊然和饰演哈扎布的陈飞宇是除《夺冠》里的小演员外,年纪最轻的主演。他们身着破衣烂衫,蓬头垢面地出场,完全颠覆了往日干净帅气的形象。

故事中的两人也各有精彩。刘昊然看到神舟十一号飞船着陆,内心经受极大冲击和洗礼后流下的泪水,陈飞宇操着与当地人无异的地方口音“兼职”旁白,两人都为这个故事增色不少。

他们的表演衬得上“白昼流星”这个美好而纯粹的寓言。

除了上述几位之外,王千源、张嘉译、王洛勇、高亚麟、任达华等男演员也“散落”在各个故事当中,共同铺陈着《我和我的祖国》的宏大故事,功不可没。

女演员图鉴:史诗里最美的文字

而在谱写宏伟故事的史诗里,女性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如很多以男性为主的群像戏中,女人戏份或许不多,却是可推动剧情发展、辅助塑造男性角色的重要存在。

被称为演技派的任素汐在《相遇》中的发挥一如既往的稳定,如她在自己的每一部作品中,向观众展现出来的朴实特质,首先从角色形象上,便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年代感贴合。

这个单元里,如果说饰演高远的张译是靠眼神完成了整部戏,那任素汐靠的就是大量的独白。在她的独白里高远的青春被徐徐展开,她将一段被卷进历史洪流里的爱情,用平淡的语言展现在观众面前。

大段自话式的叙述,想要观众看进去并达到共情,这很考验演员的台词功底。而从各个平台观众普遍的评论反馈来看,从任素汐前期平实的独白,到后期看到新闻后的情绪渐进的哭戏,“无炫技”与“克制”是有关她的演技评论中出现最多的关键词。可以说,她用平实的演技,立住了角色,展现出平凡故事背后的那股历史厚重感。

截至10月6日,微博话题#惠英红换帽徽#已达2.5亿的阅读量,这足以得见那个重要历史事件对新中国的深远影响,也可见演员惠英红的功底。但比起演技,更被观众所关注的,该是情怀,一种真正经历过那个年代大事件的香港人,对于“回归”二字的情怀。

在《回归》单元中,饰演港警的惠英红,在采访中谈起那年的回归时表示,“终于我等到了回归,我终于知道自己有国家了”。她怀着这样的感触与情怀饰演了一名于历史转折事件中的普通港警,真情流露出那个年代的香港同胞,对于回归的骄傲和激动。因此当铿锵有力的口令与《东方之珠》一起响起时,换帽徽成了这个单元最大的泪点之一。

微博话题#宋佳 给我整个8#在10月4日当天上了微博热搜,截至10月6日,该话题阅读量已达5.2亿。在《护航》单元中,宋佳所饰演的吕潇然是个好强的女飞行员,她能在飞行训练中面对男飞行员的小瞧,不服输地喊一句“给我整个8”,也会因为太优秀反被选为预备队员时,含着泪服从安排,临阵时冷静处理好队友飞行中遇到的故障,成功完成备飞任务。

不管是外表的飒爽,还是骨子里的不服输,可以说有着一股倔劲儿的宋佳,本身便与吕潇然这个角色十分贴合,这种贴合让角色更加立体,配合导演文牧野独特的表达方式,作为电影的最后一个单元,让不少观众眼前一亮。

《中国机长》

男演员图鉴:驾驶室内的“三足鼎立”

《中国机长》中男演员的戏份比较平均,主要围绕张涵予饰演的机长、欧豪饰演的副驾驶以及杜江饰演的第二机长展开。

张涵予饰演的机长刘长健,是3U8633得以成功着陆的灵魂人物,除去上机前和下机后的日常生活片段,张涵予在表演上的发挥空间基本集中于事故发生后的驾驶室。由于改编自真实事件,机长这一角色有原型人物和大量资料作为参照,加上前期关于飞行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张涵予基本还原了飞机出事后机长的临场反应,沉着冷静,临危不乱。

欧豪饰演的副驾驶徐奕辰,是一个性格对比鲜明的角色,上机前他吊儿郎当,喜欢与乘务员打闹,因而不被机长看好。但在飞机出事后,他先是险些被甩出驾驶室,后又在受伤的情况下仍能坚守岗位,配合机长完成飞行任务,丝毫不拖后腿。这一前后对比让机长对他改观,也让徐奕辰成为《中国机长》中角色优势比较突出的人物。

欧豪是国庆档的常客,他在《我和我的祖国》中也有出演,影片《前夜》单元中他是拿着扩音喇叭坐在屋顶喊话的意气青年,《中国机长》里他是关键时刻不掉链子的副驾驶,两个角色被欧豪赋予了截然不同的色彩。

杜江也是一个在国庆档刷屏的男演员,他在《我和我的祖国》中已有精彩表现。不过两相对比之下,《中国机长》的表现可以说是中规中矩。经过《红海行动》《烈火英雄》等电影的锤炼,杜江对危机情境下人物状态的拿捏已经驾轻就熟,他顶着狂风从客舱艰难走回驾驶舱的过程,是电影中很令人揪心的一幕。

女演员图鉴:空乱里最强的镇定剂

相比男演员的“冲锋陷阵”,女演员在这部电影中,则更多是在后方“平乱支援”。机长们把“专业”二字贯穿于整部电影,而空乘们把“安全”二字,送到了观众面前。

在电影《中国机长》中饰演乘务长的袁泉,可以说是整部电影女演员中,发挥最稳定的一个。“袁泉演技”在《中国机长》上映期间冲上微博热搜,从评论中看,袁泉在电影中的表现,被观众评作是足以“以假乱真”式的演技,不少观众称在观影过程中,面对袁泉时没有一刻出戏。

由真实事件改编的作品,在已知结局的情况下,多数拼的,就是演员演技与情节处理。从演员角度来讲,饰演一名训练有素的乘务长,首先形体上,微笑和鞠躬的角度、客舱服务时对位置的掌握、语气的把控等,种种细节处理反映演员是否对这一职业有深刻理解。

外在立住了,还有内里。作为一名乘务长,在面对一众乘客于死亡面前的慌乱和失态时,能否展现出足以服众的专业素养,是能够立住这个角色的关键所在。

从最初面对土豪乘客的无理诉求时,袁泉所展现出的“营业式真诚”,到后期面对乘客逐渐失控的危机时刻,面不改色的安抚与体现出令人信服强大气场,袁泉从内到外,立住了这个角色。

“一对空中姐妹花”,综合各平台的评论来看,这是大多观众在观影后给出的评价。相比袁泉所饰的乘务长在大危当前的镇定与克制,饰演空乘的李沁与张天爱在情绪上的表露更多,所展现出的,是除专业之外,空乘年轻与少女的一面。

从外在来讲,两位演员对青春靓丽同时又拥有专业素养的空乘人员,在行动细节的处理上立住了。但从各平台的评论中,部分观众认为两位演员的台词功底相对薄弱,尤其在空乘们就坐后,日常闲谈与调侃的剧情时,大段的对话就不免暴露出演员的台词功底,让不少观众略觉尴尬。

不过危机降临时刻,两位演员对这一紧迫情境下空乘人员的心理、动作处理上恰到好处。如李沁散乱发丝下强制镇定的眼神,张天爱手护着孩子,将身体压到最低等,她们从眼神、动作等各方面,展现了一名空乘在面对危险强压慌乱,辅助乘务长安抚乘客,协调舱内秩序时的专业素质。但也许是剧情本身并没能赋予个体太多的深度,和给演员更大的发挥空间,整体来说,两位演员在电影中的表现,中规中矩。

《攀登者》

男演员图鉴:文戏与武戏,小生与硬汉

《攀登者》是国庆档另一部“集大成者”,集结了吴京、张译、井柏然、胡歌四位中国影视行业的“中坚力量”。

吴京饰演的登山队员方五洲,因为在1960年登顶珠峰后没有留下影像资料,不受国际认可,所以在1975年,他再次率领年轻队员登顶珠峰,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此次吴京在片中依然有大量动作戏,除去攀登时必要的动作戏,还包括只拴一根安全绳实景拍摄的徒手爬工厂、负重作业等“极限”操作。

动作戏之外,吴京在文戏方面也有突破,片中一场方五洲在十三年后收到登山队召回通知,一边吃面一边无声痛哭的场景,展现着无坚不摧的登山队员内心最为柔软的一面,以及和章子怡饰演的徐缨之间大爱和小爱交织的情感,也突出了吴京作为演员在细腻情感上的把控。这些情感呈现弱化了他“动作演员”的标签。

已经在《我和我的祖国》凭借眼神戏“出圈”的张译,在《攀登者》中又贡献了另一种情绪表达的方式。他饰演的曲松林最初信奉的是“任务大于生命”,在李国梁牺牲以后,才领悟到了方五洲所秉持的“生命大于任务”的意义。

片中他亲自找回李国梁的尸体,抱着方五洲失声痛哭的一幕,与《相遇》中那个泪水在眼眶里将落不落的坚毅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一面是极致的内敛,一面是毫无保留的释放,张译做到了在两种极端情绪之间的恰当处理。

井柏然和胡歌在片中分别饰演年轻的登山队员李国梁和杨光。李国梁身兼摄影师,在牺牲前为了不连累队友,将相机扔了上去,主动割断了自己身上的绳子。被方五洲保了性命却没保住相机的曲松林,和临死前保住了相机的李国梁,是历史和现实的残酷对照,他的死也成为压倒曲松林的最后一根稻草,曲松林从此再也不敢让队员做冒险牺牲。

胡歌饰演的杨光如同他的名字,算是登山队中的一抹亮色,他的人生经历了非常重的打击,父亲因为马凡综合症去世,即使有被遗传的可能,他也没有放弃登上珠峰的愿望。在极寒天气下把睡袋让给了其他队友,最终导致自己被截肢,没能登上封顶。

《攀登者》之前,观众已经许久未在荧幕上见到胡歌,这次时近一年之后的“回归”,虽然按照时下流行的“番位论”来说,胡歌只能算是五番,但杨光这个角色外在开朗幽默,实则坚毅十足,他所体现的被截肢后依然要凭借假肢登上珠峰的“攀登精神”,是影片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女演员图鉴:风雪里最暖的日光

《攀登者》中的女演员,同样是未上映前便令观众翘首以盼的阵容。

章子怡的演技毋庸置疑。可这一次众多实力派演员并没有能挽救因剧情等失误而导致下滑的电影口碑。从不少观众的评价来看,“一部宏达的爱国主义片被拍成了儿女情长,女性角色成了道具人”,是被观众诟病最多的。

因此,虽说从演员本身来看,章子怡一笑一泪都是演技,足以驾驭气象专家徐缨。但徐缨这一角色在电影中大量的篇幅,被放在了感情上。后期的登山中,比起气象专家这一职业的戏份呈现,电影对徐缨的处理,将更多的比重放在了迷路、因恐惧而大喊大叫的失控情绪和与方五洲的感情戏呈现上,爱国主义情怀在其中被削弱。这或许也是导致徐缨的牺牲在观众看来情感分量并没有那么沉重的原因之一。

而这不免就导致演员的演技被剧情与角色限制了发挥的空间,使演技无从施展。电影中包括曲尼次仁在内的两位女性角色,可圈可点的演技被儿女情长“衬托”地平平无奇,从观众的评价来看,“恋爱脑”成了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观众对于演员本身和其演技的关注度,反倒被大大削弱。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三部献礼片,在国庆长假里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三部献礼片均是从平凡人物出发,以历史为背景,向观众呈现出不同年代各有的特色。

从目前的票房成绩也足以看出,这类在真实事件基础上,以小人物小事件烘托历史洪流中不变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创作表达,是能被观众接受并喜爱的。而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其中的每一位演员。

“为祖国献礼,是身为演员的荣誉。”这是在上映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们不约而同的一句话。在每一个被还原的历史故事里,他们化身为一个个鲜活的平凡人物,为观众带来一段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不同事件节点下的普通人与祖国息息相关的记忆。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