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天堂之日》, 美之所以美, 因为我们和它有距离

电影快讯 1474℃

这部电影是1978年上映的影片曾获最佳摄影金像奖。虽然影片没有什么内容、加上极其慢的节奏,不过、该片以油画式的构图和色调,准确地捕捉了世纪初的美国田园风味,压轴的麦田大火一场尤其将摄影技术带到顶峰。然而全片调子较为沉郁,故事的发展亦略为平淡。很美的电影。

观影《天堂之日》, 美之所以美, 因为我们和它有距离 - 陆剧吧

真的很美,尤其是片子里无处不在的风好像都呈现着最美的样子,虽然是个三角恋的故事,但从一个孩子的口中描述,少了激情和热烈,却用挽歌般氛围讲述着失去的感受。这种感受来自一个孩子,她先是没有稳定的生活,随后又找到了安全感和快乐,接着又失去这些,然而她忍住眼泪说这没什么。《天堂之日》“导演告诉我这是一部很视觉化的电影,故事都是通过视觉来传达的,很少有人真的愿意把优先权给画面,通常导演都把优先权给演员和故事。

观影《天堂之日》, 美之所以美, 因为我们和它有距离 - 陆剧吧

他是“电影诗人”,他不同于法国电影的诗人们,他不用穷街陋巷里的萧条来叙事,他的艺术,他的镜头,对准茫茫的麦草及夹杂浓郁红云的无边天际,他的镜头有一种美感,仿若窒息于天地前的凄凉衰败,他是生命的游吟者,他是泰伦斯·马力克用哲学酿造电影的人。电影描述在20世纪初,男主角为谋生计,带着相依为命的小妹妹以及女友南下德州流浪寻找工作。为避人耳目,他和女友也以兄妹相称。

观影《天堂之日》, 美之所以美, 因为我们和它有距离 - 陆剧吧

到了一个大农场,男主角听说独居的年轻农场主身患重疾,将不久于人世,而农场主又爱上女主角时,男主角鼓励女友暂时委身下嫁农场主,以便接收遗产生命之树,美得过分,剪接的灵活,叙述的不留痕迹,取镜的优美,策划的长远周全,都可谓电影的典范,电影所具备的叙述力是泰伦斯马力拍摄天堂之日的时候已经具备的。美之所以美,因为我们和它有距离,正如神之所以被崇拜,是因为人类与神之间的距离,这距离是需要很大的代价才能实现,不要轻易尝试。

在年代电影里,没有电器,至少在电发明之前,结果就是用光量的减少。我认为光线必须从窗户里透过来,人们就是这么生活的。”摄影师对光的把握,细微而真实。“当太阳落山后,夜晚来临前,最多持续20到25分钟的时间,天空还有光,但是已经没有太阳了,光线非常、非常柔和,there's some magic(魔力光线)。这导致我们每天的有效时间只有20分钟,但这给影片增加了一种魔力,富有浪漫主义的美感。在这点上,彩色的表现力比黑白强多了。”

联想到对光的把握,不仅在摄影上,建筑上可以得到很多启示,传统建筑是很注重光的。以及,电影摄影史,剪辑史和电影史的纪录片,讲得内容和举例差别挺多。特伦斯·马利克的《天堂之日》有种令人惊异和震撼的美,许多画面甚至像是希施金的原作。加上莫里康内的配乐,让影片始终沉浸于渴望和遗憾的氛围中。通过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讲述了她眼中世界的残酷,她所梦想并一度得到但又失去的快乐、安稳,叙事平静而质朴,却让人体会到回忆中那份已经淡漠的忧伤。

快乐其实很简单。每天,落日的余晖笼罩在比尔和艾比身边;在无人的傍晚,他们可以像正常的情侣一样在池塘里戏水;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在高高的麦丛中你追我赶。当他们除了彼此一无所有的时候,虽然时常眺望着可望不可及的孤立在一隅的别墅,却可以感受到着自然赠予他们的瑰丽以及向彼此汲取的温暖。那栋别墅,就像它的主人一样,高高在上却不胜寒凉。而他们,像一望无际的荒野上飞翔的鸟儿,坦荡而自由。穷人的世界,虽然物质贫瘠,但是精神充盈。人们在为数不多的闲暇时光,用歌舞释放着自己的才华和情绪。在某些瞬间,他们比孤独孱弱的富人更加令人羡慕。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