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主演谈话剧《父亲》:挑战一出比悬疑剧都带劲的特殊悲喜剧

娱乐头条 1563℃

总是找不到的手表,对不上的时间线,身份错乱的人……法国剧作家弗洛里安·泽勒荣获“莫里哀戏剧奖”最佳剧本的剧作《父亲》是一部很特别的作品,无论是它所触及的阿尔茨海默症题材,还是“真假难辨、似是而非”的叙事结构和写作手法,都引人关注。由他亲自改编剧本并导演的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还荣获了奥斯卡大奖。今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父亲》搬上了中国戏剧舞台,由蒋维国导演,金士杰、田水主演,8月15日至18日亮相2024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在北京·看世界”板块,带给观众很新颖的舞台呈现和复杂的心理感受。

主创主演谈话剧《父亲》:挑战一出比悬疑剧都带劲的特殊悲喜剧 - 陆剧吧
86af1b6035711044221b26f3b58e949f

导演蒋维国:

在记忆迷宫中呈现“流动的真实”

“《父亲》是一部结构非常特殊的戏。叙事逻辑看似颠三倒四,实际上是把不同场景里的时间顺序一点点拼凑起来,通过交替展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视角与患者家属的视角,营造出一种具有悬疑效果的混乱感。”蒋维国表示,“我从来没有排过这样的戏。这个剧本有开放性的读解。我们剧组一开始讨论剧本时,内部就有四五个不同版本的理解。但我们必须给出一个共同的理解,并且一起按照这个理解去排这个戏。这不见得就一定跟作者想的一样。因为作者自己都承认,‘无论是谁,读这个剧本,都会觉得少了一块。’我觉得有趣之处也正在于此。”

这种新颖的叙事方式,也让观众不断在真实与幻想之间徘徊,随着剧情展开,恐惧的体验远胜悲伤。观众会与主角安德烈发出同样的困惑,不再相信自己的判断,试图解开种种谜团,却总是找不到任何线索或头绪。不少观众都感叹这部剧“比悬疑剧都带劲”。

主创主演谈话剧《父亲》:挑战一出比悬疑剧都带劲的特殊悲喜剧 - 陆剧吧
话剧《父亲》剧照  方非摄

即便这是一部非常依靠演员表演的戏,但导演仍然通过大量巧妙的舞台手法去强化和帮助观众获得更多艺术上的感受。在舞美设计上,观众会发现一开始出现在舞台上的一个很舒服、很正常的公寓在每一场戏中都发生着变化,房间里的东西渐渐减少,越来越空荡,就像是父亲安德烈的一句台词:“我的叶子一片一片掉光了。”倾斜旋转的舞台暗示着记忆的偏差和错乱,在安德烈的穿梭中,如同时间的漩涡和记忆的迷宫。整部作品的灯光、音效和服装也都会配合着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不断变化。蒋维国力求在舞台上呈现一种“流动的真实”:“舞台上的时间与空间是灵活的,希望通过这种手法,让观众在混乱与秩序之间自由穿梭,感受生命的复杂与多变。”

在蒋维国看来,这部剧不仅是讲父亲跟女儿之间的关系,也不只是一个写患病老人的戏,而是展示了很多人生当中非常困难的处境,是对人性深处的一次深刻挖掘,触及了生命中最本质的问题——记忆与存在。而这样一个严肃的主题,又用了很俏皮幽默的方式来表达,演出现场经常会响起观众的笑声。蒋维国表示,“我希望让观众在笑声与泪水中,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父亲”金士杰:

被剧本深深吸引,挑战最难角色

扮演“父亲”安德烈的著名表演艺术家金士杰,对这个角色有着深厚的情感。“安德烈几乎是我演过的最难的角色,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正是这种挑战性,让他在表演过程中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金士杰有一个工作习惯,就是不曾离开台北去接舞台剧,但这次他竟然在上海待了两个月来排话剧《父亲》,也是离家最久的一次。之所以会这样,金士杰表示:“从一开始读剧本,我就被剧作家的写作技法、才华和美学所深深吸引了。最吸引我的,不是阿尔兹海默症,而是剧本写了一个叫做父亲的男人,呈现了许多他的喜怒哀乐,他性格当中奇怪的、奇妙的、暴躁的、自私的、有才华的,或者不堪的,以及他困惑的东西。这些非常生动,非常吸引我,所以我对这次邀请点了头。”

主创主演谈话剧《父亲》:挑战一出比悬疑剧都带劲的特殊悲喜剧 - 陆剧吧
主演金士杰在《父亲》发布会上。 方非摄

由于对剧本太有兴趣,金士杰每天都会把剧本打开,思来想去,乐此不疲琢磨其中的问题。但他也坦言,自己是一个“跟任何团队合作,都是一个被人家看起来有点难缠的人”。“我是来找麻烦的人。跟任何团队合作,我都会一直举手跟导演提出我的意见、困惑,甚至我的不以为然。我不会省这个事儿,我觉得这是好的,因为我一心一意只盼望一件事情,就是希望这个戏往好走。”

有观众告诉金士杰,看完这个戏离开剧院回家路上,走在马路上的一个十字路口,忽然停下来走不下去了。“好像这出戏的高潮在那个时刻发生,而不是剧中的任何时刻。”金士杰感叹道,“这个戏有人当成推理悬疑剧,有人当成惊恐剧。对我来说,演这部戏的感受,就像在看一张父亲的脸的画像,我不知道属于什么画派,但出自大师手笔。我慢慢努力把这张脸勾勒出来,这一场是鼻子,那一场是眼睛,下一场是耳朵,慢慢让面孔逐渐清楚,最后让我蛮喜欢扮演他,并且心中充满了看一幅画作的乐趣。”

此前,金士杰曾在话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中扮演患有渐冻症的莫里教授,在生命倒计时过程中,展现了对人世的热情和拥抱,是一个温暖的篇章。而《父亲》中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父亲安德烈每况愈下,他和女儿之间的拉扯也是越拉越惨,呈现的是一个残破的生命篇章。“安德烈和莫里教授不一样,但他们两个都很吸引我。可以在这么优秀的剧本当中扮演这么生动的角色,我真的觉得很荣幸。”

“女儿”田水:

与人物共鸣,感受温情与残酷

在《父亲》中扮演女儿安娜的演员田水,对剧中人物有着深刻的情感共鸣。“我的母亲是一位重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去年过世了。剧本当中父女之间的一些对话,我在生活中和母亲相处时都曾经历过。这些亲身经历,让我能更深刻理解人物所经历的痛苦与挣扎。”

田水表示,这种过于相似的经历让她在表演过程中既得到了助力,也让她有一种“内耗”的煎熬之感:“我不得不在排演时一遍遍翻出那些想要忘却的记忆,并要去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是很少有的,但也对我呈现安娜这个人物有很大的帮助。”

田水还提到,与金士杰老师的首次合作让她受益匪浅。“金老师对角色的理解非常深刻,他会不断琢磨,并且在每次创作过程中,都会找到一些非常有特点的东西。他的表演总是那么自然、真实,能够让观众产生共情。与他一起工作,让我更加坚信了戏剧的力量——它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标签: 娱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