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李晟医生|如何为医务人员撑起保护伞?

娱乐头条 7147℃

这是令人痛心、惋惜和愤怒的一天。

7月20日凌晨1时17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悼文《沉痛悼念李晟医生》:2024年7月19日中午13时许,我院心血管内科李晟医生在门诊诊疗中,突然遭到一男子持刀伤害,致多处严重损伤。李晟医生终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于2024年7月19日21时许不幸去世。

悼念李晟医生|如何为医务人员撑起保护伞? - 陆剧吧

李晟医生是一名勤勉敬业、甘于奉献的医务工作者”,温医大附一院通报提及。

在温医大附一院公号评论区有患者留言,这两年与李医生接触很多,二次手术,多次复诊。去之前的担心经他门诊(沟通后)放宽心,也常常被他的耐心和仁心感动。他虽(是)主治医师但比主任医师还难约,患者初次看病大多通过加号找他,因此,同楼层他是最早来也是最迟走的医生。有患者留言,李医生每次都加班加点,把病人看完才下班。

谁也没想到,这样一名深受患者和同事认可的好医生,以如此令人扼腕的方式离世!

7月20日10时34分,浙江省医师协会、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在官方公众号浙江医师发布文章《强烈谴责伤医行为 维护和谐医患关系》。

文章称,暴力伤害医务人员,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对此表示强烈的谴责,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伤医行为!我们强烈呼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切实保障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我们强烈呼吁,对暴力伤医及医闹行为零容忍,要采取一切有力措施,严惩侵害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坚决维护医务人员的尊严,保证医务人员安全执业,还医院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

7月20日15时56分,中国医师协会发布关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伤医事件的声明。声明称,我们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在此,我们重申: 

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伤医行为。 

坚定不移地捍卫医务人员尊严。 

强烈呼吁有关单位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医务人员生命安全。 

强烈呼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营造和谐有序的良好医疗环境。 

中国医师协会在伤医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经浙江省医师协会向温医大附一院表示对该事件的关注以及对全体医务人员的关心,同时积极启动医师维权救助程序,对李晟医师家属提供援助。

悼念李晟医生|如何为医务人员撑起保护伞? - 陆剧吧

伤医事件,伤害的不止是医务人员本身,更是严重打击医疗从业者的职业信心。一旦医护人员产生心理上的芥蒂和不安,就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精神面貌以及对患者的照护质量。

如此令人心痛的事件发生后,我们需要再次思考:医护人员的人身和生命安全到底该怎么保障?如何杜绝下一次悲剧的发生?

为医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构建互信的生命屏障

任何委屈都不是诉诸暴力的理由,任何情绪也不是伤害医生的理由。

虽然人类在对抗疾病上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很多疾病面前,医学仍是无能为力的。要客观科学看待医学的局限性,不能在治愈无望或治疗效果不佳时就无端迁怒于医生,甚至是失去理智来实施报复。

对于昼夜奔波的医护人员来说,安全感,是他们首要的需求。深圳市儿童医院院长麻晓鹏曾说,医院领导要为医务人员撑起一把伞,为他们遮风挡雨,让他们有安全感。

该院制定了《医务人员因工作原因受人身伤害处理流程》,在许多容易发生伤医事件的地方增加了摄像头,对于院暴易发科室加强安保,给诊室都装了报警按钮,以及和当地警方保持良好的互动。

2024年7月20日,曾在2020年遇袭的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在微博上悼念李晟医生。陶勇在文中谴责暴力伤医行为,并提出医院应设立安检。

陶勇写道:我本人是伤医事件的亲历者,曾发起医院设立安检的倡议,2020年6月5日,北京市人大表决通过《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北京市二级医院落地实行安检。只有在一个安全的环境,医生才能踏实看病,患者才能放心治疗。至今我仍坚定认为,推广这项模式,应是广泛共识。

安检措施,能增强医护人员的安全感,但真正让我走出深渊,重新投入医疗工作,是因为我感受到了爱。现场有四位见义勇为的勇士,和歹徒搏斗,给我争取了宝贵的活命时间;之后,无数网友以私信、鲜花、捐款等方式表达他们的关爱。这些汇集起来的爱,就像棉被一样,紧紧包裹住了冰冻的我。

改善医疗环境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力量解决。每个人都可以站在上帝视角指责,不如躬身做一点改变,爱己及人,这个世界就会更好。

作为侥幸在医闹事件中生存下来的“幸运儿”,深知只有为医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才能让前赴后继穿上白大褂的这群人,全心投入到治病救人中,构建互信的生命屏障。每一个愿意选择医学作为职业的人,都是有情怀的,这份善良的初衷和坚定的选择,应该得到全社会的保护。

近年来,公安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两次向全国推广的“北京经验”。2021年7月,《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实施一年后,执法检查组曾回访,从医务人员按下一键报警按钮后,医院安保人员、警务室警务人员到达现场,仅需50秒

“医院里的保安没有执法权,有警察在之后,就没什么人敢闹了。”2012年的一起杀医事件幸存者,北京航天总医院医生赵立众曾对健康界说,警察入驻医院、建立警务室后,医闹现象减少了很多,近几年的医院安全秩序的法制建设大大增强,各项措施改善很大。

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工作

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

对医疗暴力零容忍是社会共识。2013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要求:

医院保安员数量应当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则,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或20张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的3‰的标准配备

医院要建立门卫制度,严格各出入口的管理,加强对进出人员、车辆的检查,及时发现可疑情况,医院内发生案事件后,要立即报警,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实施违法犯罪的人员进行堵截,防止其逃跑;

医院规模较大、周边治安情况复杂的,可视情在医院重点部位配备安检设备,加大对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医疗机构的查缴力度;

医院门卫室、各科室、重点要害部位要安装一键式报警装置,并与医院安全监控中心联网,确保发生突发案事件时能及时通知保卫、保安人员,迅速处置。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明确将对医院内殴打或故意杀害、伤害医务人员等6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惩。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医院安全秩序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重申了医院保安员数量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或者20张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3‰的标准配备”“医院门卫室、各科室、重点要害部位,要安装一键式报警装置等要求。

《指导意见》要求,日均门诊量5000人次以上或者床位1000张以上的大型医院应当在主要出入口实施安检

建立高风险人员预警提醒机制,遇有扬言实施暴力、多次到医院无理缠闹、醉酒吸毒、有肇事肇祸风险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高风险就诊人员,及时提醒医务人员,并应安排安保人员陪诊,必要时报告公安机关,对当事人进行法制宣教、警示行为后果;

医院主要负责人是本院安全秩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指导意见》重点阐述了要一手抓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活动,一手抓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长效机制建设,尤其是加强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医疗纠纷,力争把医疗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加大疏导稳控力度,严防发生个人极端案件。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完善安全保卫措施,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时主动化解医疗纠纷,保障医师执业安全”“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阻碍医师依法执业,干扰医师正常工作、生活”“禁止通过侮辱、诽谤、威胁、殴打等方式,侵犯医师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等法条被写入,强化了刑法修正案(九)将“医闹”入刑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医疗卫生机构良好的执业环境,有效防范和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预防暴力侵害

  医院怎么做?

由健康界策划出品的《医疗场所暴力防范》一书的作者保罗·林斯利认为,在物理环境方面,医院应提供相应的保障和措施。

首先,进入医疗建筑的通道应得到控制和监督,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设置单一的入口和出口

候诊室应尽量保持舒适,以避免引起等候者混乱、不安或愤怒的情绪。如有可能,可以设置吸烟区,并在适当情况下提供专用房间。

接待台和护士站等服务点应该用围栏保护起来,防止患者骚扰医务人员、向里面扔东西或直接进入服务点。

空间不足或布局不佳会让其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从而增加医疗场所的暴力和侵害风险。医疗机构设施的设计应确保为医务人员创造一个不拥挤的工作环境。

门诊房间应确保私密性,同时保证医务人员和患者与外界不会完全隔离。急诊科需要将情绪激动的患者或家属进行安全隔离,以便保护该患者、家属、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

用于咨询或服务的房间应设计两个出口,并合理摆放办公设施以防止医务人员被困。门上应该安装坚固的玻璃或塑料板,方便同事透过玻璃或塑料板来监督室内情况这些隔板可以磨砂处理,以保证一定程度的隐私)。

还需限制患者进入医务人员的咨询室、治疗室和其他工作区。按照消防规范,所有候诊室的门都只应从内上锁,外面的门只应从外上锁,以防止未经授权的闯入行为。

医疗机构应为医务人员提供独立、安全、可上锁的卫生间和其他便利设施。所有在受保护的区域工作的员工,不管是正式员工还是临时雇员,都应配有钥匙,以便值班时出入。

最后,在患者问诊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医务人员受到外界的打扰,无论是有电话打进来,还是有其他人员闯入。如果这种行为多次发生,就会使患者感到烦躁不安。但是,在防止被打扰的同时,也要确保医务人员与外界保持联系。 

健康界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若违规转载,必追究法律责任!

整理 | 阳子

来源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师协会、浙江医师协会、陶勇微博、极目新闻、健康界等

标签: 娱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