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后,我才看懂这部片”|从《恐怖游轮》谈母性矛盾

娱乐头条 9020℃

·“《道德经》与个人意识进化常随班”招生中 ·

“当妈后,我才看懂这部片”|从《恐怖游轮》谈母性矛盾 - 陆剧吧


 01 

很多年前,《恐怖游轮》的观影过程带给我的体验是“烧脑”。


多年之后,当我重看这部片子,我感受到“烧心”,才体会到这部片真正“恐怖”在哪。


“当妈后,我才看懂这部片”|从《恐怖游轮》谈母性矛盾 - 陆剧吧


这部电影讲了一个无比复杂、充满细节逻辑的杀戮求生故事。


这部电影也讲了一个无比简单的故事: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恨挣扎。


这份挣扎让这位母亲一遍遍出海驶入潜意识,绝望的祈求重新来过。为了杀掉“坏妈妈”的自己,她在无休止的重复中将自己置于自我惩罚的地狱。


“当妈后,我才看懂这部片”|从《恐怖游轮》谈母性矛盾 - 陆剧吧


电影中,女主独自一人养育着患有孤独症的儿子,身心俱疲的她经常会无法自控的伤害孩子,她被自己对孩子的攻击与恨意吓到了,每次失控后都感受到强烈内疚与恐惧,和对孩子的脆弱和无助强烈的认同。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具像了许多女性备受挣扎却从未表达的主题:作为母亲的内疚和恐惧。


 02 


人们愿意相信女人是天生的母亲,生来就是温柔、养育和无私的,至少是成为妈妈之后。


“当妈后,我才看懂这部片”|从《恐怖游轮》谈母性矛盾 - 陆剧吧


文化里总是存在一个“好妈妈”的形象,她似乎总以一种温和而镇定的态度来面对孩子的各种需求和情绪。与其说是“好妈妈”,不如说是“理想妈妈”,而对这个理想形象的认同,也让苛责母亲的声音变得合理而猖狂。


几乎所有的母亲都有过这样的挣扎:


“我好像并不那么爱我的孩子。有时我感觉我很想一个人呆着,有时候我控制不住的想要朝他发泄愤怒。我是个坏妈妈吗?”


母亲们持续的与被视为“失败的母亲”的体验做斗争,她们常常感觉自己并不足够爱孩子,感觉对孩子的敌意与嫉妒、枯竭或厌倦。她们怀念自己被照顾、被关注的感觉,而这些又变成羞耻与自责反过来折磨她们。


成为母亲后的现实无法与理想中的无私和快乐并不匹配。没有人提到生育孩子后的身体与心理困扰,没有人提到埋藏已久的对自己母亲的复杂感情的爆发,没有人提到身为母亲会感受到强大和无力共存的极大冲突。 


很多女性在成为母亲后才发现自己对这些现实毫无准备,本能地想拒绝承认,试图掩盖这些难以承受的感受。片中的女主成为我们无处不在的文化中母性内疚与自责的化身,她一遍遍的“重启”与“杀戮”是作为妈妈的内心不安冲突与自我惩罚的外化。


 03 


two things i love:


1. being with my kids.


2. not being with my kids.


“当妈后,我才看懂这部片”|从《恐怖游轮》谈母性矛盾 - 陆剧吧


“凌晨2点,一位母亲无助的、愤怒的坐在黑暗中,对面是一个一直哭泣的婴儿。在一次挑剔的哺乳后,婴儿仍然无法平静入睡,他似乎不能被安抚。母亲把他从身边推开——用力地推到他的摇篮里,她被自己的愤怒和无力冲昏了头脑。


由于无法减轻婴儿的痛苦,她不仅感觉到深深的挫败,而且被一波又一波的无助和孤独所淹没。她对孩子的需求感觉难以忍受。她感觉自己被入侵了,她迫切的想把他的需求还给他,就像把他送回他的摇篮一样......”


这段描述中,不是一位病态的母亲,一位边缘的母亲,甚至不是一个特别焦虑的母亲。


这是一位普通的母亲。


babara almond在《the monster within: the hidden side of motherhood》一书中,剥开了理想化的母性面具,论述了作为母亲普遍会产生的相互冲突的矛盾情感。


“矛盾的情感状态,是对同一个人既爱又恨。它是所有人类关系的特征,不仅仅发生在母子关系中。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容忍和同时体验这两种感情,而不被其中一种感情破坏,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否认或压抑爱或恨,会导致关系的枯竭和僵化,无法体验到作为人类的完整情感。”


成为母亲的核心悖论,是母子的不同需求,是对母性主体性的不可能任务:又要独立存在,又要与婴儿无私的融合。


 04 


几乎在所有家庭中,孩子都会成为父母所有不被意识化的负面与矛盾情绪的容器。这是我们需要承认和面对的现实。


“当妈后,我才看懂这部片”|从《恐怖游轮》谈母性矛盾 - 陆剧吧


自我与他人、依恋与分离、爱与恨,人类所有关系充满着二元对立,并从母婴关系开始。


“母亲从一开始就憎恨她的婴儿。”


著名精神分析师winnicott为了证明这一令人震惊且不安的论述,列出了婴儿引起母亲憎恨的所有心理理由。所有的负面经历促成了一种真实而往往不被承认的恨,恨和爱同样强烈。


如果母亲的矛盾心理不被承认与看见,母亲便无法分化自己与孩子的差异,并将其内在不被觉察的恨意外化,如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内心不可接受的特质,并反刍孩子的“坏”。


 05 


重新恢复作为母亲的效能感,不是否认或攻击“坏母亲”、只允许“好母亲”存在,而取决于接受“我也会将孩子作为我负面和冲突情绪的容器”这一事实的能力。


“当妈后,我才看懂这部片”|从《恐怖游轮》谈母性矛盾 - 陆剧吧


“母亲需要能够耐受对婴儿的憎恨。”温尼科特给出了解决这种冲突的答案,我们需要承认这段人世间最亲密的关系里也存在憎恨。


这种承认恢复了母亲对孩子的关注,而不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矛盾情绪中,为反思性养育开辟了空间。


更重要的是,这种承认也让孩子重要的自我得以发展:它迫使孩子将自己视为与母亲不同的人,促使孩子在妈妈不可避免地无法完全满足他的需求时去追求自己的欲望,这促进了健康的分离:“母亲必须为孩子提供与另一个他者深度接触的经验与机会,这样孩子才能发展出他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意识。”


母亲和孩子如何健康发展这段关系,说到底是如何发展和构建这个相互依存又可以保存主体性的心理空间。


母亲首先必须是主体,愿意承受来自孩子的攻击,而必要的攻击为必要的分离做准备。如果母亲承认并表达她的母性矛盾,这会反过来成为她保存自我又共情孩子的重要力量。


处理母性矛盾,不仅需要母亲能够承受自己与对孩子的恨意带来的内疚,也要能够承受自己作为“失败”的母亲,接受我们也会把孩子作为自己需求和情绪容器的事实。


“当妈后,我才看懂这部片”|从《恐怖游轮》谈母性矛盾 - 陆剧吧


“如果没有孩子,我不会那么幸福;

如果没有孩子,我不会那么痛苦。”

孩子的养育过程,作为父母的我们曾经可以逃避否认的课题,被孩子一遍遍的以激烈生猛的方式重启,让我们避无可避。如果一位母亲能够对这段深度关系中的自己和感受保持开放与反思,无疑已经是“最好的”妈妈。

参考文献

almond, barbara. the monster within: the hidden side of motherhood. 2019.

parker, r. mother love/ mother hate: the power of maternal ambivalence. 1995.

winnicott, d.w. hate in the countertransfer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1949.


作者:杜净,全职心理咨询师,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 候选分析师、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 督导组、高级组毕业,咨询经验:4500+ 小时,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心译心理,转载已获授权。

标签: 娱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