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年前,《青年杂志》一纸发刊词振聋发聩,于1915年的上海平地惊雷。陈独秀言之切切:“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次年8月,《晨钟报》创刊,李大钊的发刊词同样掷地有声,其言青年“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敏锐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彼时“新青年”,在于弃旧,在于破而后立。时移势易,中华民族已然屹立世界之林,上海也从旧租界长成了国际中心。而青年的脚步在民族历史中总是铿锵,更与城市共同成长、一道向前。
5月18日,第五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将举行,青年力量齐聚,论创新、论未来。研修营、服务团、创业基地、扶持计划、研究报告……更多推动青年力量向前的引擎,亦在轰鸣,蓄势待发。
今日青年之“新”,在更远的未来,在从0到1。
1991年出生的杨钊,和其他三名创始人伙伴一起来到上海,2022年正式开始运作公司能量奇点。他们要用高温超导的技术路线,改写科学界口口相传“可控核聚变永远需要30年”的梗。
2024年3月,能量奇点研发的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洪荒70”总装完工,在人类探索终极能源的道路上更进一步。杨钊用造船来类比,在有人提出用铁造船之前,所有的船都是木船。在这个意义上,“洪荒70”就像第一艘铁船,它证明了铁船能够下水、能够运行。它还不是航母,但有了它,航母才可能出现。
秦楚汉同样受邀参与此次论坛。今年32岁的他,人生至今将近一半的时间在加拿大求学。本科毕业两年后,他锚定垂直农业领域开始创业。2022年,他把技术和团队从加拿大带回上海,创立墨泉生物。这家企业探索的,是在室内进行立体种植,利用算法实现自动化,追求实时构建作物生长环境最优解。同样的占地面积,豌豆尖的年产量可以达到一般农田的400倍以上。此外,这样的种植技术能够近乎无视地域气候条件的限制,保障品质的同时削减物流等成本。
农业听起来并不酷炫,但秦楚汉视之为有潜力的赛道。“技术虽然现在可能还在早期发展的阶段,但是我们肉眼可见地可以做到对大家有益处,甚至是对国家有益处,这还是很有满足感的。”作为一名“90后”,他相信这代人除了追求财务自由,还要做一些几十年后回头看来不后悔的事。
从终极能源到一粥一饭,青年人的身影无处不在。在各自的领域,他们是这个时代执火把的人。他们从上海出发,让这座城市多了一些光亮,而他们选择上海,因为这座城市秉持的开放态度和蕴含的发展机遇。
2022年,“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被写入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此后连续两年,“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都未缺席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如今,这样的点位已经深入到街镇。
去年的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上,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表示,上海将用心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创设更多创新创业的空间,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场景,推出更多精准高效的服务,让广大创新创业者在上海这座创新之城心无旁骛追逐梦想、成就事业。
这座城市迫切地希望看到更多活跃在科创前沿的青年,从市级到区级,各类人才计划、研究基金、创业赛事比比皆是。2024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副市长刘多在谈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时还提到,今年将实施一项人才计划,支持优秀青年科学家“十年磨一剑”开展高风险高价值科学研究。
在闵行“大零号湾”,高校与科技企业紧密融合,原始创新成果高效转化落地,不断激发着高校师生的创新创业潜力。在徐汇“模速空间”——全国首个、上海唯一的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高平台、高学历、高视野创业团队快速集聚,其间打造的西岸国际人才港,把人才服务直接带到青年人才身边。临港新片区的口号则更是旗帜鲜明,要打造“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
一往无前,更要无后顾之忧。面对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屋困难问题,上海不断扩大保障性租赁住屋供给。“十四五”期间,上海全市计划新增筹措建设保障性租赁住屋47万套(间)以上;到“十四五”期末,累计筹措建设保障性租赁住屋总量达到60万套(间)以上,其中形成供应40万套(间)左右。而为了让需求对接更聚焦,上海连续多年举行“保租房进校园”活动,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更廉价、更安全的租房选择。
去年10月,《上海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五大服务计划”行动方案》正式发布。该计划聚焦青年创新、就业、宜居、健康、婚恋等五大领域,拟推动政策集成和普惠性、标志性政策举措的落地。今年4月26日,集合了700多个和青年发展相关政策文件的“上海青年政策在线平台”上线,为青年提供“一站式”解答。
青年人与这座城,是双向奔赴、共同成长。回到上海创业,秦楚汉无疑考虑到上海的“前沿”和“求新”,而更重要的他觉得是“尊重”。他说:“不把技术人才视为螺丝钉,尊重不同的想法和观点,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创新。”
上海卓道医疗的创始人王道雨生于1990年,和浦东开发开放“同龄”。谈起昔日对张江的初印象,他形容为“就像个小县城”。如今,偏远的市郊已成为科创高地,卓道医疗也已坐拥百余项专利,核心产品覆盖近千家医院。企业过去的高速发展,是智能时代和区域腾飞的机遇使然,而如今在浦东,王道雨看到的是面向全球和未来的可能性。
5月18日与“50人论坛”同日举办的,还有2024上海科技节。如此科技盛会上,两院院士、青年科学家、科学工匠、科技传播红人和科学教育人物都将走上红毯,一一亮相。在科技之巅,青年科学家们正不断涌现,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2024年,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行至十周年。城市如水,科创似舟,青年执楫,三者一俱长风而往。从百余年前望至今日,青年人仍如陈独秀所希望那般,坚守在“赛先生”身边,如此这般模样。
郁斐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