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靳文莲演出现场 受访者供图
“一个‘明眼’小姑娘,却天天跟着一群‘没眼人’到处演出,也不知道咋想的?”回忆起1989年,15岁的农村姑娘靳文莲进入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学习、工作时,旁人的议论让如今已是曲艺队队长她想起来仍不禁落泪。
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创建于1946年,是由老队长侯松锁和24名在当地流浪说书的盲艺人发起成立的。他们牢记党恩,自立自强开拓事业,把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及时编排成说唱节目,再通过演出传至千家万户。
靳文莲就是在他们频繁的下乡演出中了解到这支特殊的曲艺队。自小喜欢听戏的她,最大的梦想便是学戏曲、进剧团。由于缺乏专业技能,起初她只想在队里学学曲艺说唱,为以后考进剧团打基础,谁知在曲艺队一待就是30多年。是什么留住了她?靳文莲表示:“是老队长和队员身上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感染了我,让我决定留下来。”
刚进曲艺队时,靳文莲跟着侯松锁学习说唱。那时,老队长要求队员每天清晨用收音机收听新闻,了解国家新政策。老队长严格且负责,队员互帮互助,他们身有残疾却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深深感动着靳文莲。
在老队长的引领下,一字字学、一句句唱,嗓音条件不错的靳文莲很快便在下乡演出中有了自己的小节目。那时,一些村民对盲艺人有偏见,演出时常能听到人们的闲言碎语。靳文莲不与他们争辩,只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让更多人了解、认可曲艺队的工作。
入队第二年,靳文莲便与队员在晋城市的首届民间曲艺大赛中大展风采,还收到了县里大剧团的邀请。曾经日思夜想的工作机会就在眼前,她却放弃了:“老队长眼睛看不见,他对曲艺队的工作与发展有很多想法,但很难独自实施,我要留下来帮助曲艺队。”
曲艺队成员有五六十人,其中9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作为队里的健全人,她配合好曲艺队前辈,带队表演、照顾队员,身兼数职。那几年,她挽着队员的手跋山涉水,走遍陵川县的大小村落。不管多疲惫,他们都卖力演出,很受老百姓的欢迎,经常将两个小时的演出延长至三四个小时。78年来,曲艺队演出12万场次,自编自创各类节目1.2万余个,听众达2200万人次,总行程超过40万公里,获各级奖励上千次。从单一的盲人说书发展到今天的综合文艺演出团队,曲艺队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靳文莲的“好把式”不仅在唱,2005年成为副队长后,她更是编、导、演“一肩担”,及时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与县里的土地、税务、司法、金融、水利等单位对接。拿到相关材料后,她反复琢磨,将其编排成鼓书、小品、快板等节目,再教给队员,让他们唱熟、唱好,以便到全县各地进行演出。《六个老汉学水法》《五支队伍话普法》《环境保护很重要》《遵法守法爱土地》《护林防火都有责》等剧情生动化、人物形象化、语言通俗化的节目经她之手诞生,为群众带去欢声笑语的同时,也起到了宣传、教育、激励群众的作用。
从拉打说唱到生活起居,靳文莲对队员的照顾无微不至。2005年,曲艺队参加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艺术汇演节目排练,一个最简单的“笑”却难住了队里的盲孩子。辅导老师说,由于孩子们看不见,微笑时一个个咬着牙、呲着嘴,表情僵硬很不自然。“来,过来摸摸我,我给你们笑。”当时,靳文莲笑起来让孩子们在她脸上触摸,并在排练中不厌其烦地示范每个动作。最终,孩子们的精彩演出获得金奖。
2021年,成为队长的靳文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文莲姐帮我化化妆吧。”“文莲姐帮我找找乐器。”每次演出,她都恨不得有分身术。面对一个个家长上门央求收下他们的孩子时,她尽力寻找孩子们身上可以培养的点。如今,队员不仅学习曲艺和乐器,还接受着文化思想教育。
总结自己30多年的工作,靳文莲说这是无悔的选择。对于曲艺队的未来,她认为,随着时代发展,曲艺队在保留优良传统的同时,还要在提升艺术水准、编排打磨精品剧目上持续下功夫,传承好陵川钢板书,助力更多残疾艺人完成梦想,更好担当“新时代太行山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作用。
靳文莲说:“在这个大家庭里,我是盲残人的眼、是肢残人的腿,就像一双隐形的翅膀。我将带着这个团队,用真情和毅力飞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2024年4月2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靳文莲:带着残疾艺人追光而行》
责编:陈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