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儿歌”去哪了?北京政协委员刘红为少儿歌曲原创力建言

娱乐头条 7339℃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少儿歌曲有很强的教育性,现在好的原创少儿歌曲比较少,很多孩子唱成人的歌……”1月21日记者获悉,教育界别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刘红今年的提案关注优秀原创少儿歌曲问题。

“消失的儿歌”去哪了?北京政协委员刘红为少儿歌曲原创力建言 - 陆剧吧

政协委员刘红今年关注优秀原创少儿歌曲问题。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刘红向新京报记者指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优秀少儿歌曲的“高峰”与八九十年代的“繁荣”,其中很多优秀作品都出自专业词曲作家之手,他们甘愿“大家写小歌”。如今,专注于少儿歌曲创作的老一辈词曲作家或悄然故去或年事已高,中年一代词曲作家专事少儿歌曲者屈指可数,青年一代词曲作家致力于少儿歌曲创作者更加难觅踪迹。

“属于这个时代、属于孩子们的优秀少儿歌曲稀缺,他们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歌曲,少儿歌曲原创力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加上网络文化、外来文化的冲击,孩子们的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正逐渐被同化,原本应是天真无邪、充满可塑性和好奇心的年龄,却被心理的早熟和‘小大人’面目取代。”刘红说道。

谈及当下少儿歌曲原创力提升面临的问题,刘红认为,一方面是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专门从事少儿歌曲创作与传播的人才梯队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二是缺乏对少儿歌曲创作、推广、评价的高效引导。三是传播力度严重不足,目前少儿歌曲的传播途径狭窄,缺乏包装和创意以及高品质的传播平台。

“经典少儿歌曲之所以经典,很重要的原因是创作者扣准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地反映青少年的所思所想,用作品与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心理上的共情。”刘红认为,当下少儿歌曲创作上,停留在用成年人的惯性思维揣测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缺少奖精扶优的精准推广机制,评价上过于单一。

针对上述问题,刘红提出三方面的对策与建议。首先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她提出,发挥北京地区职业院团内部艺术家的专业优势与影响力,发掘有潜力的青年创作型与运营管理型人才,通过工作坊等形式传授知识与经验,跟踪式指导人才成长。同时,依托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在每年的人才培养项目中,适当倾斜少儿歌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壮大少儿歌曲专业创作、运营与管理队伍,此外,着力构建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北京地方高校服务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培养少儿歌曲创作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在创作引导及评价方式上,刘红建议,引导面向受众精准创作,以当代青少年的精神与审美需求为中心,以他们的视角观察生活、创作作品,主动掌握少儿歌曲消费群体的反馈,通过问卷、访谈等,精准定位青少年期待和热衷的作品与形式,增强有效和高匹配度的歌曲供给。同时,加大精品扶植力度,打造精品工程,如推行少儿歌曲精品签约制等。此外,要建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口碑效益“三效合一”评价体系。

刘红还建议优化拓宽传播渠道。借助多种形式的传播媒介,扩大少儿歌曲宣传途径。例如,增加广播电视、网络、移动媒体等宣传少儿歌曲的比重,在公共空间,如地铁站、商场、旅游景区增加少儿歌曲可见度。其次,与时俱进地扩展传播途径,例如通过ugc模式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推广少儿歌曲作品,吸引粉丝参与互动、传播、话题讨论等。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贾宁

标签: 娱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