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每日面无表情的上下班。
回到家中热一热从超市拿回的过期食物,就当作晚餐了。
做出区别于螺丝钉的有人味儿的反抗,即会被挤压出运转着的社会机器。
比起销毁的过期产品,自己才像被随手丢弃的垃圾。
男主的酗酒,也是因为没来由的抑郁。
抑郁让他酗酒,酗酒后更抑郁,陷入了可笑的循环。
说白了,就是生活没有出口。
向来凑合速食的女主认真准备起了晚餐。
甚至还主动救下了一只流浪狗。
毫无意趣的男主也开始期待出门赴约。
循环被切断后生活的出口显现,有了活下去的心力也就不必再依赖酒精。
比起爱情的拯救,其实更像情感的唤醒。
比起简单化故事,其实更像还原关系的本质。
1936年,卓别林更改了这部电影原本悲伤的结局。
在片尾给出了悲观后的乐观期许。
让人有些伤感的是,如今大半个世纪过去。
这点零星的温暖,如今再难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