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乐|2024年10月音乐分享

第一则:10月19日,来自媒体人出身的民谣唱作人蒋明写给演员贾宏声的纪念性民谣《苏州河》。

今天晚上,刚刚在万象书坊结束贾宏声真实出演的电影《昨天》的放映,于摇晃前行的67路公交车上,遥想苏州河边摩托飞驰的马达,那些跟披头士乐队、跟崔健、跟中外摇滚乐紧密缠绕的梦幻岁月。

在北岛忧郁的诗句里,往事是杯子破碎的声音。而让人遗憾和痛心的是,昨天从来不只是昨天,而是命运的反复轮回与回光返照。

此刻耳边相伴着的故人蒋明的歌声,深情、婉转而意味悠长,让我们已经不再年轻的身体里、那慵懒已久的灵魂,再次被唤醒,跟遥远世界里的贾宏声共同高歌。那歌声里,没有盛唐,亦无天堂,只有一个真实而纯粹的生命,执拗前行,且行且唱。

第二则:10月21日,来自荐蓑翁收录在个人第三张专辑《山河岁月》里的爱情民谣《在水之湄》。

不知不觉,今天距离这首歌的创作,已经过去了整整八年。然而关于这首歌的创作动机与细节,我至今记忆犹新。

昕瑞和顾全同是安庆人,在高中一次天文夏令营活动上相识,彼此吸引的种子就此种下。高考后,昕瑞考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就读,而顾全则考入北京另一家跟国际关系和外交相关的名校——外交学院。四年后,心向昕瑞的顾全研究生如愿考到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而他的昕瑞,则转换到北大法学院读研。研究生毕业后,昕瑞到南京工作,而顾全继续在北大国关读博。直到顾全博士毕业、如愿入职南京大学,两人才如愿在南京再次团聚,于安庆之外的另一座江城里喜结连理。

这是一个男女双方彼此追逐、不忘相爱初心、让彼此成为更好的人的动人爱情故事。八年前的夏天,我听到昕瑞和顾全的故事之后,恰值我刚刚跟小鱼结婚、并推出我的第二张专辑《光》之时。于是在一次我们两对伴侣的四人欢聚之后不到半个月,我写出了这首歌。歌名是昕瑞起的,出自《诗经》,以喻指在三座跟水相关的场域里发生的故事(长江之安庆,未名湖之北大,长江之南京)。而这首歌的第一次公开演唱,正是在我的专辑《光》的南京首发演出上。演出是在南京堪称“海拔”最高的咖啡馆——新街口户部街的天空树咖啡馆里举办,昕瑞和顾全也全程观看了演出。

而几年之后,到了我为第三张专辑《山河岁月》正式录制此曲时,已经身怀六甲的昕瑞跟顾全一起,来录音棚录下了歌曲前后的那两段对白。而这首歌的和声,也是另外两位北大师妹参与录制的。彼此相互守望的校友,一起制作完成这首关于北大人的爱情之歌,想来特别有意义。

又是几年下来,昕瑞和顾全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我跟小鱼虽然跟他俩少有面聚,但一直通过朋友圈,观察和见证着彼此幸福而平淡的生活——看他俩一起制作的美食,看他们一家三口的开心出游,看夫妻俩各自认真工作的成果。而就在昨天,昕瑞发朋友圈,说跟顾全在天文夏令营上认识,已经整整二十周年。看着这条朋友圈,我开心地第一时间跟小鱼分享,并面对夫人、轻声吟唱《在水之湄》的最后一句副歌——“他和她就这样相守到远方”。

时光悠悠,我们终将老去,但有情如此,有知心之人的相伴如此,则此生定当无憾。又想起前段时间,可一书店创始人钱晓征姐分享自己相识四十年的老友寄来的新鲜蜜枣的朋友圈:四十年很长吗?不过就是两个二十年而已。

期待每一对有情人,以生命的有限性,见证终成永恒的相爱与相守。

第三则:10月22日,来自广州古风民谣乐队秘密后院近年来的一首新作《狂歌》。

《狂歌》的歌词出自很多年前名噪一时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就其歌词意蕴而言,本无非是于尘世日常当中,些许看淡、些许放下的意味。然而秘密后院的精彩改编和演绎,赋予了这首原本多少有“心灵鸡汤”意味的歌词,以全新的意义与文学气象。在主唱匡笑余亦颠亦乐的演绎下,李白名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潇洒与放浪不羁状,呼然欲出。副歌部分,老匡的木吉他跟其他乐手的手鼓、古琴、箫等乐器一起,营造出高潮迭起的美妙声场,让每一位白日在职场中“循规蹈矩”的乐迷大呼过瘾。

人至中年,心绪越发慵懒与沉静,虽时而仍然免不了少年意气与怒气声张,但终归是“蚍蜉撼大树”,徒笑己悲。因此在秋去冬至的深夜里,听到老匡与秘密后院如此酣畅淋漓的嬉笑怒骂,还是忍不住暗自在心中唱和,效东坡,道“老夫聊发少年狂”。如是而已。

第四则:10月31日,来自好友许佩佩在西部巡演的敦煌站、重新演绎的其老歌《沙粒》。

大漠、孤烟、石窟、日光——短视频中的大西北,有一种质朴而纯粹的诗意感,就连作为工业文明象征的风力发电机,也仿佛化身为《堂吉诃德》中的大风车,隐喻人类的虚妄与不知满足。

十多年前,曾经多次去江苏沿海各地,调研风电产业发展。那一年里,经常能在一直延伸至海岸线深处的滩涂上,看到匀速运转的风力发电机。而当时的我,满脑子都是发电量、营收、利润率、能源效率等专业名词,从未想过这样的机器,还能跟《堂吉诃德》、跟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产生关联。感谢佩佩的mv,赋予了我曾经“为稻粱谋”的日常调研、以丰富的文学与艺术意味。

又想起守望十多年的郑大圣导演、在我们的访谈对话里的那段精彩分享: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经典而诗意的美妙瞬间,大多数普通人会任由它们流逝而毫不自知,只有伟大的作家、学者和艺术家才会有这种敏锐的自我意识,将这些瞬间的细节与迸发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树上掉下的苹果砸到牛顿、受过腐刑的司马迁下决心写《史记》、被贬黄州的苏东坡夜游赤壁……都是这样的历史性瞬间。庆幸有这些伟大的头脑,让人类的精神文化财富、得以如此丰厚。

因此,沙粒虽小,诗意自蕴。以微信公众号的广告语,自勉并跟大家共勉:再小的个体,也是一个独立的品牌。

如果对本文感兴趣,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