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野孩子》挺争气。
撤档两个月后,以1.22亿票房,成中秋档票房冠军。
观影途中,我左右两侧的女孩们,泣不成声,鼻涕吸溜吸溜的。
但也有不了解故事原型的,感动之余也挺费解:一个流浪汉,养自己都费劲,为啥还要捡个孩子养?
是啊,为什么?
这个问题,影片没有直接台词说出答案,是艺术化处理的留白,让观众去填补。
但现实中,负责流浪兄弟的警官周佼,实打实问过,而马亮的原型人物马昊,是这样说的:“听见弟弟哭,停下来转身,弟弟就把他抱住。”
周佼又问,为什么这样就留下来了?
马昊说,因为妈妈离开他的时候,他和这孩子年龄差不多。
因为被抛弃过,所以知道那种痛。
影片中,对于这件事的处理是:下雨天,弟弟担心被抛弃,生气地跑出门,马亮打伞追出来,说不会丢下他。
这段戏的象征意义,即:我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你撑起一把伞。
2024年,有一句话在小红书很火:重新养自己一遍。
但马亮觉得自己毁了,他不想弟弟变成他,他想他能站在阳光下好好长大,好好学习。
提到这个,就不得不提周佼警官分享的一个故事。
观影结束后,周佼警官被cue,然后她分享了一个影片创作的幕后故事。
创作时,制片人吕旭说:“我们不是说让孩子们走出来,而是想让阳光照进去。”
这话,让周佼警官产生了共鸣。
与其等孩子受到伤害,去做心理疏导,让他走出阴霾。不如在一开始,就让他在温暖如阳光的爱意中长大。
无独有偶。
电影上映期间,一件社会新闻登顶热搜:山东男孩小区门口殴打母亲,被警官带走。
而男孩踹倒母亲的原因,疑似是要钱,母亲没给。
事件发酵之后,无数网友怒凭其“牲口”,但有一条评论赢得广泛赞同:“孩子是被惯的,但不一定是母亲,且家里人肯定对母亲不够尊重。”
这话不无道理。
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
健康的家庭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教育至关重要。
现实中,被男方父母蛐蛐的儿媳妇,不在少数。而男方在父母与媳妇儿之间,选择与父母站在一方,更不在少数。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未形成是非观念孩子,又如何能不受影响,尊重自己的母亲呢?
所以,如果说《野孩子》讲的是生儿不养,那这个社会事件,说的就是生而不教。
生而不养,生而不教,何以为家?
孩子没有选择出生的权利,所以如果父母把ta带到这个世界,就请温柔待ta吧。
否则,真的是造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