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猛了,昔日亚洲美男天花板吴彦祖,怎么向下兼容当起车模了?
生过一场大病,自爆无性婚姻的吴彦祖,现在俨然有了中年男人的颓丧样子。
只是没想到,逐渐淡出影坛的他,转头当起了本田的车模?
其实阿祖本身就很爱汽车,联动并不意外
不过,不得不说阿祖和汽车相互成就,人和车都高级了一个level。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车模一直和性感挂钩,现在大家倒是对此不买账了。
很多车展都放弃打造性感风的模特,转头选择广受好评的汽车专家、口碑明星来为品牌站台。
张若昀、金晨、邓紫棋都曾客串过车模。
金晨参加活动
而前阵子某车展却逆势而行,推出穿衣尺度较大的性感车模,引发争议无数。
有人认为:现在都讲求“穿衣自由”,这些穿着清凉的车模没啥大不了;
也有人说:现场像是“18禁”,连车都变低俗了。
现在甚至连警方都出动了...
所以,性感车模怎么不受待见了?
到底是我们的观念越来越保守了,还是大家的审美越来越高了?
车展又为什么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要以性感模特当噱头呢?
香车+美女
男人的成功学氛围感
其实早期车模并未和情色文化捆绑如此紧密。
车模诞生的初衷,只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汽车的功能而已。
19世纪末,汽车工业才刚刚起步。
而汽车作为一种新兴产物,很多人都不了解,能接触到它的人也都是上流贵族。
所以车企就想到,或许可以找一些知名的演员为大家介绍汽车,以自身的知名度为汽车增光添彩。
20世纪初,英国女演员莉莉・兰特作为模特,向观众普及汽车的使用方法——这大概就是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车模。
不过,这时车模的作用更接近“销售人员”。
她们穿着保守,姿势优雅,介绍并展示着汽车的性能。
女性专属的柔美感可以弥补重工器械的冰冷;而女性的亲和力也可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再加上那时汽车的主要消费人群都是贵族男性,所以用异性来作为销售人员 ,更能带来一种情感吸引力,也有助于汽车的销售。
于是车模从业者,便几乎都是女性。
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性自由的理念愈演愈烈,汽车的普及性也越来越高。
情色文化的风,刮到汽车行业毫不意外。
而且汽车代表着事业,美女代表着爱情,“香车配美女”很容易给男性消费者带来一种“上流成功人士”的幻想。
这种氛围感营销,大大促进了汽车购买率。
从这时开始,性感车模就不再需要推销了,而是按照参展商的要求,坐在引擎盖上散发女性魅力,给男性购买者一个挑逗的机会,让他们多逗留一会。
1961年,美国底特律车展还用了 “泳装选美” 的噱头吸引消费者。
车模手中举着印有 “洗车小姐” 字样的广告牌,大肆展示着自己的身材,像磁铁一样,把人群从四面八方吸引过来。
尝到这种甜头儿后,众多车企纷纷效仿。
渐渐地,车模这个词汇也就和“性感”挂钩了。
而国内的车展历史较短,很多概念也就沿用了西方模式,这种拿性感车模做卖点的营销手段也就一并学习了。
特别是2000年以后,国内经济飞速增长,人们的思想也更开放,车模的尺度也是一再变大,人们也并没觉得性感有太多不妥。
国内的图就不放了,尺度蛮大的,类似这种↑
刘畊宏的老婆王婉霏,年轻时也做过车模。
她甚至为了更好地用肢体展示汽车的魅力,脱掉了打底裤,也是相当敬业了...
刘雯、张馨予都曾穿着性感长裙,在活动时客串车模。
这么看来,早些年的车模似乎更放得开,现在倒是越来越保守了?
但!话可不能这么说。
首先咱得明确两个概念:“车模贩卖的性感“和”穿衣自由的性感”有本质上的不同。
前者突出性别差异,是在男性的凝视下“搔首弄姿”;而后者没有迎合他人,只是展示自我,包括了性感的那部分。
穿长裤的车模vs90年代街头穿露脐装的女性
“布料有多少“也并不是“鉴擦”的核心。
重点是要看女性是被放在主体的位置上,还是客体的位置上。
运动员的性感就很积极健康,她们的动作毫无性暗示,穿得再少也只是单纯在展示自己有别于白幼瘦的力量感。
但性感车模要以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赋予汽车更高的价值,隐含了一种“通过购买某汽车,就能获得同类型女人”的暧昧意味。
她们就像汽车附赠的摆件,接受别人的凝视和挑选。
除了好看的作用以外,她们可有可无,更没人关心他们作为独立个人的精神世界。
这背后隐藏的是对女性的物化和歧视。
至于那些用“穿衣自由”为“擦边营销”开脱的人,究竟是打着平权的幌子满足自己的色欲,还是真心实意的平等包容,我们都心知肚明。
当然,我们并不想责备,那些选择做性感车模的女性。
她们也是男凝之下的受害者,面对父权压制下的现实困境,她们往往很难从被供养、被控制的地位走出。
前面提到的那位“大尺度车模”,早期也端庄大方,大概是卷不出工作机会,才走上了“鬼迷日眼”的道路。
据说她要存钱出国读书
我们反感的是这个以“性别特点、取悦他人”确定女性价值的行业规则。
尽管“贩卖性感”可能不会触犯底线,但人总要偶尔摒弃一些动物性的审美,拥抱理性、平等和文明吧。
基于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贩卖性感”的车模越来越少了。
从擦边女到高管风
这个赛季的车模卷的是“格调”
有趣的是,现在女高管风的车模越来越多。
这种改变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女性对汽车的购买力增大。
一项调查显示,北美家庭中85%的车辆购买决策受女性影响,65%的新车直接由女性购买。
在美国,拥有驾照的女性也比男性要多。
很多人都开始重视“她经济”
消费画像转变了,参展商当然要改换营销策略,用女高管风的车模戳中女性购买者的爽点。
尚蒂伊车展,就参透了女性的成功学氛围感。
超模们穿着纯黑礼服,迈着有力的步伐昂首向前。
扑面而来的女王气场,衬得后面的跑车像她温驯的宠物,看台上的观众,也仿佛是她的臣子一般。
很多姐妹都说“第一次因为车模,有了购买汽车的欲望。”
腾势的车模也广受好评。
模特们神似高管,自信大方地展示着汽车的性能。
身穿米色西装的板板还是亚洲小姐大湾区总冠军。
她盘靓条顺,神色淡定,散发着一种“能够掌控职场和生活”的精英感。
网友也说,高级车模给人的感觉是“这样的人,就要开这样的车,而不是开这样的车,能拥有这样的人”。
而且,暂且抛去女性偏好不说,就说男性消费者也不全是“嗜色如命”的人啊。
吴彦祖非常爱车,经常为了看车展飞往世界各地。
他会在每一台车前细细观摩,认真听大神讲解,才不会关心模特到底长成啥样。
也许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还有些妨碍了他的热爱呢。
吴彦祖很爱改装汽车
总之,比起为性感买单,大家现在都更想为汽车本身的实用性和价值感消费。
所以在审美层面,消费者也不再满足于肉欲刺激,而是希望看到更有内涵的美感呈现。
领克展台的车模最近也很火,展商仿佛是从街头拉来的这帮人。
图源@阿秋
既有运动风甜弟,还有力量感阿姐,更有男女通杀的无性别模特,直接把年轻人群吃得死死的。
图源@charlotte(夏洛特)
还有的车展,玩起了cosplay,请了神似小李子的人在车前盖上,演了一波泰坦尼克号。
不用介绍,你也能猜到它们的车,主打一个复古浪漫情怀。
在如此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下,性感车模更显落伍了。
不过,其实还不等消费者反对,很多车企就已经不喜欢用性感车模招揽生意了。
因为性感模特虽然能吸引来庞大的人流量,但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纯路人”,不是消费者。
他们拿着手机从下拍到上,只为在某个空档捕捉到模特走光的画面,并不会分给汽车一分一毫的关注。
很多车展图片,都只有车模,没有汽车
这样的流量看似很大,但毫无用处。
更可怕的是,选择与品牌调性不符的车模,还可能带来很多负面效应。
毕竟车模在一定程度上和“代言人”的作用类似,代表了品牌的文化和内涵。
选用过度强调性感的模特,不仅忽视了对品牌特色的诠释,还可能降低品牌的格调。
请了“擦边”车模的车企,负面评价很多
日产汽车发言人在《财富》杂志采访时就曾说“比起美女车模,让产品专家上场更有意义,因为我们在车展上销售的是汽车。”
小米也深谙其道,ceo雷军亲自上场。
只凭老头风polo衫,一样能把展会围堵个水泄不通,何苦用争议大的模特令自己陷入漩涡之中?
车模过火,车企连坐,得不偿失。
所以现在才有这么多参展商在选车模的时候,宁愿土一点,也要对性感避而远之。
女性的身体
不是消费品的一部分
虽然聊的是性感车模,但其实我们也在谈论“凝视和物化女性的现象”。
父权制文化总是和消费主义联合起来,共同把女性身上的性别符号拆解下来,观赏、售卖。
胸腰腿都是卖点的拍摄
除了汽车行业外,女性在其他由男性主导的场合,也充当着欲望的承载物,被视为男性的消费品。
比如足球宝贝被当做是赛场的装饰和点缀。
广告也常常用女性的性魅力进行宣传。
“父权和资本”想方设法的掠夺女性力量,用女性的身体价值,换取巩固权力的爽感。
可是物化女性带来的不平等,不仅首当其冲危害女性,男性和资本也难逃反噬。
图源《芭比》。被警告的车企,被叫普信男的ken,都被物化女性的回旋镖重伤
不过,时代变了,女性意识觉醒,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追求性别公平。
女性更是越发成为消费的主力军,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
相信未来,大家都能把目光投射到行业本身,削弱性别的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