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在梅兰芳诞辰100周年之际上演话剧《梅兰芳》的时候,谁也没想到这部戏会演30年。”昨天,主演白永成、编剧龚孝雄等,对于下个月又要在前滩31文化中心复演话剧《梅兰芳》既感觉岁月如梭又感觉不可思议。白永成说:“我在舞台上演梅兰芳,30年,感觉是半辈子。”
话剧《梅兰芳》在1994年上演时,是由当时的上戏戏文系主任丁罗男、吴小均编剧,导演系主任苏乐慈导演。剧情主要聚焦在梅兰芳“蓄须明志”的阶段。当时,梅兰芳的儿子梅绍武先生,把剧组召唤到北京,就是要看看谁扮演梅兰芳。白永成因为自小学戏,又有上戏表演系的话剧表演功底,成为梅兰芳的扮演者。梅绍武见到他之后,就直接选定了他。
据丁罗男教授透露,当时他正在研究梅兰芳,撰写且刊发这个剧本。当时梅兰芳相关题材的文艺作品——无论是影视剧还是舞台剧几乎都没有。白永成看到了这部发表的剧本后就主动邀约,一起合作。于是,1994年12月10日起在天蟾逸夫舞台首演了话剧《梅兰芳》,连演16场,场场爆满。蔡金萍、周小倩等上海著名戏剧人都上了台。
2006年至2016年期间,该剧“扩容”。吴思远担任了总导演,梅葆玖先生出任艺术总监,总编剧则为龚孝雄。王珮瑜、史依弘等还加入了京剧指导的团队,也为如今2023年至2024年的版本,奠定了基础。2008年12月12日,该剧又在美琪大戏院亮相,首轮演出9场。龚孝雄表示,这是一部有着浓郁京剧味道的话剧。话剧中有大量戏中戏是京剧,以及表现戏班的情境,剧中人的一些台词也是戏词,甚至以京剧念白的方式形成话剧对白。
梅葆玖先生当年曾表示:“话剧艺术也许是表现家父一生坎坷风雨和艺术成就的最佳方式。因为话剧有诸多舞台手段可以使用,既可以‘戏中戏’展示京剧美,也可以升华剧情和人物情感……”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还认为:“在中华文化走向振兴之际,梅兰芳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符号,成为人们说不尽的话题。”龚孝雄的手法,是以梅兰芳身边人的视角来塑造梅兰芳,因而就有了孟小冬、福芝芳、齐如山、吴桂秋(梅兰芳师兄)等人物,呈现出夫妻情、师徒情、兄弟情、爱国情等,充分而全方位地体现了梅兰芳先生的传奇人生和伟大艺术成就。
去年7月29日、30日,该剧在香港星光戏院大剧场上演的第三版,基本还是延续了第二版的内容与形式,只是融入了上海、北京、香港等地的优秀演员,充实了演员班底。除了白永成,刘兵、李晶等也加入。梅兰芳在香港之际,始终有个愿望,希望能登上香港舞台,但是终究没有实现。因而白永成在香港登台时也百感交集。这次下个月亮相上海,也让他感受到历史的“重叠”,当年梅兰芳赴美演出属于“自筹资金”;眼下,白永成则依赖他在影视剧上的收入支持他重返舞台演话剧:“就这一部话剧,我演了三十年……” (新民晚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