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感女神一回归,就曝了世纪性丑闻

不久前,一个热搜高挂——
“登月骗局”。
利用各种新闻资料的解读,指向一个结论——
美国登月是一场欺瞒人类几十年的大骗局。
其实,这也不是啥新鲜事。
印象中,隔三差五就会有人翻出这件“阴谋论”说道。
有意思的是,最近连好莱坞都拿此大做文章。
不光告诉你“登月造假”,还把“怎么造假”悉数展示。

今天,鱼叔就带大家一起看看,这究竟怎么回事。
《登月大计划》
fly me to the moon
两位主演,都是颜值天花板。
女主角,“寡姐”斯嘉丽·约翰逊
漫威一姐,也是好莱坞一姐。
无论是外貌身材,还是演技实力,都是顶流。
男主角,“钱老板”查宁·塔图姆
专业模特出身,自然有着过人的身材和颜值。
鱼叔至今仍对他在《魔力麦克》中的表现印象深刻。
聚光灯下骚气的舞姿,以及那股不服输的性子。
亦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再加上,两人还将饰演一对情侣。
不说别的,光看这俩主角,都很养眼。
故事发生在阿波罗计划时期。
科尔(查宁·塔图姆饰)是nasa发射中心的负责人。
他的工作是带领团队完成登月任务。
因为先前的一系列失败,他还要应对政府高层的质疑。
凯莉(斯嘉丽·约翰逊饰)则是个广告人。
在产品营销这件事上,她有着过人的实力。
既能通过收买秘书,提前掌握客户信息。
也能在客户面前假装孕妇,获取同情分。
为了谈成生意,她不计任何手段。

适值美苏太空竞赛愈演愈烈,美国总统彻底坐不住了。
一名神秘官员(伍迪·哈里森饰),找到了凯莉。
并交给她一份史无前例的大合同——
秘密拍摄一段登月视频作为备用。
于是,凯莉来到了nasa的航天中心。
以拍摄广告的名义,科尔一起合作。
两人,也在朝夕相处间渐生情愫。

整部电影堪称一本“如何创造登月骗局”
从一开始凯莉就被告知,这是一个备用计划。
往好处想,预算不设限。
往坏处看,极高的保密度也让整个计划难以推进。

不过,这一切都难不倒凯莉这个广告狂人。
一通盘算,立马开干!
首先,组建一支拍摄团队。
凯莉找来一位自己相熟的导演。
她对外介绍说,这是好莱坞最好的导演。
“广告界的库布里克”

但实际上,这位导演相当难搞。
好在凯莉这回有法子治他。
“如果你乱说,他们会枪毙你。”

演员,只能从保镖中挑选。
全部外行,也不专业。
最大优点就是从不问问题。
场地,直接给了凯莉一个巨大无比的屋子。
她把需求给导演讲得明明白白——
“把这里变成月球。”
班底有了,问题也随之而来。
拍登月,史无前例。
拍摄团队自然也没有任何参考。
所以,凯莉也被导演抛出的一系列问题难住了:
月球表面什么样?
太空什么样?
灯光怎么打?
演员穿上太空服怎么表演?
……
一连串问题问得凯莉头都大了。
这时她回头告诉助理想换人了。
“我们还是找库布里克吧。”

为了创造出逼真的月球环境,凯莉打起了科尔研究室的主意。
她编造了档案书需要照片的借口,把工程师们骗得团团转。
这才有了近距离看研究资料的机会。
一会是照相机直拍,一会是偷拿材料。
没用多久,一个逼真的月球登陆现场就被造了出来。
配合上调试完毕的灯光,这一幕足以以假乱真。

接下去,就是排练。
为了模拟出月球的失重效果,两位宇航员都要系上钢丝绳。
导演再用上遮光板,从而让钢丝绳在镜头前完美“消失”。

除此之外,其余内容全都有现成的剧本。
台词不用说。
电视转播的时候会直接用真正宇航员的实时声音。

动作直接复刻。
原来nasa早就安排好了宇航员登月后的每个动作细节。
因此这边的演员只要记好步骤和走位就行了。
同时,导演还会现场指挥。
举起喇叭,直接给指令。

等到一切就绪,即将正式开拍时,变故发生了。
凯莉被告知,备用计划直接转正。
这就意味着录播改直播,并且政府官员还要现场看。
在跟科尔摊牌后,两人都无法接受这个方案。
因为如果是将伪造的登月视频播出去,不仅对世人是一种欺骗,更会极大地挫伤所有登月技术团队的信心。
于是他们决定将骗局继续下去。
只不过,这次从欺骗全人类变成欺骗一个上级。

这时,整个登月大计划的高明之处就得以展现。
两台电视,分别是伪造现场拍摄和月球直播信号。
从镜头角度,到演员动作,都一模一样毫无破绽。
就连凯莉自己,都分不清楚。
等到事后那位政府官员得知了真相,倒也没有生气。
毕竟登月真的成功了。
而最让他感叹的反倒不是登月,而是凯莉他们的工作做得如此之好。
逼真到就连月球直播的画面,反而看起来好假。
随着登月成功,这段造假故事自然要从历史中删除
而这也恰恰是本片最有趣的地方。
通过一段逼真的伪历史,来呼应长久以来人们对美国登月的质疑和争议。
看完恐怕只会让人继续琢磨,登月到底是真是假呢。

不得不说,论自黑还是得好莱坞自己上。
之前的美剧《太空部队》也是相似的做法。
美国成立太空军,结果闹出各种笑料。
最佳名场面,当属中国空间站剪掉美国卫星的太阳能板。
既讽刺了一把美国羸弱的太空实力,也让不少中国观众心中暗爽。
同时,还狠狠揭了nasa的丑。
比如招来的人大都不懂航天只懂政治。
让外行来领导一帮专业人士,怎么可能好呢?
不仅会自黑,还会拍挫败。
老片《阿波罗13号》讲的就是一场登月失败的故事。
借助这样一个惨痛的失败教训,来探讨特殊时代下的诸多严肃问题。
到了《登月大计划》中,则将两种特质都包含在内。
对美国政府的讽刺,藏着各种细节之中。
当时,冷战背景下的紧张情绪,正在社会中蔓延。
美国推进登月计划,无疑是想借此大大地提升一下国民士气,振奋人心。
但在官员的眼里,科学探索的重要性被排在最低。
第一顺位,是保证意识形态的输出。
“这不仅仅是登月的竞赛
而是哪一种意识形态说了算的竞赛”

其次,则是靠登月大饼,拉动消费。
连三名宇航员都要在训练之余,拍广告带货。
让这个外界眼里高大上的科学圣地,弥漫着满满的营销感。
所有的事情,似乎都是宣传第一。
卖房卖车要宣传,国家工程也要宣传。
真相事实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留给大众一个设计出来的好印象。
在广告人的眼里,这是一种包装,是一种营销手段。
但在技术员的眼里,这一切都是“欺骗”,都是不真实的。
幸好,在那个处处虚假的时代里,依然有一些人近乎古板地坚守着真诚与务实。
像是那些宇航员及其背后的科学团队。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真枪真刀地实干,容不得一丝的马虎,或侥幸的瞒混过关。
在成功的道路上,他们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努力,跨过了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
甚至有一些年轻人,还为此献出了生命。
也像是男女主角之间,那不言自明的爱情火花。
在这样一个自黑的电影里插入一段爱情故事,并非只是为了营造浪漫氛围。
‍‍
爱情的真诚与广告的虚假,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对立。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应了一句当时流行口号——
“要爱,不要作战”

所以,这部电影的自黑,其实也是一种反向的求真。
通过调侃登月骗局的阴谋论和讽刺尼克松政府的虚伪,来向真正务实的科研团队和勇敢的宇航员致敬。
告诉我们,保持真实,永远才是人类最可贵的存在。
尤其是在今天——个真相愈发难觅的时代。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