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外》之看后解说

也许是抱着太大的期望去看这部电影,所以看完之后觉得有点失望,因为乍看之下这部电影想说的东西似乎很多,所以必须分为三段且说得颇为凌乱又无法连贯,但是仔细想想它说出来的东西其实很少,而且浮面又无法自圆其说。简单来说,这还是一部画面风格强过影片内容的电影。

这回导演想说一个父子关系的故事,并且融入宿命姻缘、警界黑暗、校园毒品等等现今电影中常见的议题,也增加了一些动作场景。影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是雷恩葛斯林主演的部分,描述一个机车飞车手的故事,他自幼失去父亲、个性阴郁、没有积蓄,在意外得知自己竟然有个一岁大的儿子时,为了想让儿子享有自己的父爱,而不顾一切(包括忽略伊娃曼德丝饰演的女友早有幸福归宿、儿子也不是没有好继父的事实)任性地想要侵入改变儿子的生活,终究以悲剧收场。

这一段是全片拍得最好也最感人的部分,影片一开头导演就再次以压抑的叙事基调与影像处理向观众宣示这个故事的悲剧色彩,这个飞车手的忧郁气质与欠缺深思熟虑的愚蠢浪漫,是可以让观众在观影时忘却他行为下隐藏的自私,而被他喂着儿子吃冰淇淋的温馨画面所感动。那张亲子三人的合照也成了贯穿全片的亲情符号。我想导演在自己的生命过程中,一定也品尝过这种小婴儿的纯真带给父母无限喜悦的滋味,才能拍出这么动人的段落。这一段的精彩,可以化解剧本人物刻画上的不足,其实对于飞车手以及女友甚至是继父的心态,影片叙述得是不够细腻的。而且在父子短暂相聚后剧本加入的主角抢劫银行细节,更让人对这个角色的同情少了一大半,这一点放在文章后段会再讨论。

这一段整体来说就是一个描述警界黑暗与主角良心挣扎的寻常影片,影像风格也没有第一段那么有魅力,人物内心的处理也更粗略了。我们只看到剧本设定主角似乎有背负着因自己执勤不当而夺去一条人命的罪恶感,以及因此造成他无法面对自己的家庭(包括一个同样是一岁大的儿子)的行为缺陷,但是他的行为言行设计却让人感受不到那股愧疚,所以整段故事其实说服力不强,很难理解为何剧本要这么编排。如果只是为了要突显两种父亲形象对孩子造成两种成长背景的影响,我个人是觉得不是太成功。不过这部分的戏剧感的确很强,有着看黑道警匪片的刺激感。

很可惜,这三段的成绩是每况愈下,这一段由两位年轻演员担纲演出,少了雷恩葛斯林以及布莱德利库柏的演技与明星魅力,再加上伊娃曼德丝恐怖且毫无说服力的老妆,这个关于两位少年宿命相逢的校园毒品故事更是让全片失去神采。因为三段故事说到这里已经失焦了,究竟导演想说的是什么呢?父债子还的宿命?赎罪谅解的温暖?失去父爱的小孩一定会误入歧途?那又要如何解释继父对雷恩葛斯林的孩子那种照顾付出与亲情交流为何还是让孩子成为窃盗惯犯呢?究竟导演心中的父子情是血缘身份重要,还是关爱付出重要呢?

最后抢匪的儿子如同老爸一样骑着机车浪迹天涯、警察的儿子陪着老爸继续政治骗术生涯,这是要说明什么呢?人生所有皆是宿命?那这一整个故事牵扯到警界黑暗与校园毒品又为了什么?安排一个俱有无比包容爱心的继父又是为了什么?整个剧本的逻辑与脉络让人觉得有点纳闷啊!

总之,这部影片的影像风格还是令人赞佩的,值得一看。不过人物设计不够完善,剧情架构也设定得太大,三段故事的安排最后反而让主题失焦,我个人是觉得并没有达到导演自己所说:"这是一个经典的父债子偿、命运因果的动作故事"的悲剧或救赎效果,整体说来是蛮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