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百强榜出炉,15张中国面孔

6月23日,《美国汽车新闻》发布了202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今年的榜单有三个较为明显的变化。一是上榜的中国企业多了两家,分别是国轩高科和三花汽零,从而使得上榜的中国企业数量合计达到15家。二是宁德时代晋升到了第四位,仅次于博世、采埃孚和麦格纳这三家传统国际零部件巨头。三是随着2023年全球主要汽车市场强势复苏,大多数零部件供应商业绩稳中有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欧美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给加速转型的供应商带来了压力,而持续的“价格战”也令主机厂承压,且压力已经传导到供应商身上。

国轩高科与三花汽零上榜    


据了解,《美国汽车新闻》自2005年起开始发布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上一年在汽车行业配套市场业务的营业收入(销售额)进行排名。近年来,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20年~2024年依次为:7家、8家、10家、13家、15家。从中可以看出中国零部件企业的业务扩张与进步。

具体来看,今年上榜的15家中国企业依次是:宁德时代(第4名)、延锋(第15名)、均胜电子(第40名)、北京海纳川(第48名)、中信戴卡(第49名)、宁波华翔电子(第70名)、德昌电机(第72名)、国轩高科(第73名)、德赛西威(第74名)、敏实集团(第77名)、诺博汽车系统(第80名)、宁波拓普(第81名)、精诚工科(第87名)、安徽中鼎密封件(第89名)、三花汽零(第100名)。

作为动力电池供应商的国轩高科,与专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三花汽零,是今年的新面孔。很显然,它们的上榜,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有很大关系。其中,得到大众集团入股的国轩高科,近年来在国内及海外市场快速扩张,营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3年同比增长37%至316亿元人民币,大部分来自于汽车板块。三花汽零主要从事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业务,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走高,随着热管理系统零部件数量的增加,性能和复杂度提高,对相关零部件供应商的需求进一步扩大。

来源:techinsights网站

大多数供应商实现正增长    


从营收情况来看,2023年伴随全球主要汽车市场复苏,零部件供应商大多数实现了营收的正增长。今年上榜的100家供应商的汽车业务平均营收同比增长了约9%。其中,博世集团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2023年汽车板块营收接近560亿美元,高于上一年的近505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其在传统燃油车以及电动汽车领域都表现上佳。

同为德国零部件供应商的采埃孚排在第二位,2023年汽车板块营收接近500亿美元,高于上一年的421亿美元。“2023年是采埃孚在多个领域做出重大决策的一年。”采埃孚ceo柯皓哲表示。就在这一年,采埃孚决定将乘用车底盘技术事业部和主动安全技术事业部,合并为新的综合性的底盘解决方案事业部,合并工作已于今年年初完成。被动安全系统事业部的分拆工作也已启动,未来可能会全部或部分出售,或首次公开募股。此外,采埃孚还与富士康成立了乘用车底盘系统合资公司。

至于北美最大的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2023年营收为428亿美元,同比增长13%;净利润则为12亿美元,同比暴涨105%。据悉,麦格纳的经营业绩主要取决于客户在北美、欧洲和中国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生产情况,而这些市场在2023年都实现了产量增长。

得益于全球电动汽车产销量的增长,为诸多主流车企供应电池的中国宁德时代升至第四位。根据韩国调研机构sne统计,2023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在全球的市占率达36.8%,连续七年稳居全球榜首。

相比之下,电装的营收出现同比下滑,也是前10强甚至15强中惟一出现下滑的企业。在其之后,出现下滑的是排在第17位的巴斯夫,第21位的博格华纳,第50位的丰田合成等。整体来看,下滑者是少数,大多数企业2023年业绩还是比较乐观的。

来源:automotive news canada网站

“内卷”压力传导至供应商    


当然,2023年零部件供应商营收普涨的背后,也隐藏着一系列隐忧。欧美电动汽车市场降温,对那些电动化转型“用力过猛”的零部件厂商来说并不友好,博格华纳就是典型的例子,没能达成2023年电动化盈亏平衡的承诺。

博世掌门人斯特凡·哈通认为,未来几十年仍将需要内燃机汽车,而要实现全球所有车辆的电动化,至少需要30到35年的时间。再加上,截至目前,大多数主机厂的电动化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为了降低电动汽车成本,他们选择削减零部件及物流成本,这为供应商的电动化战略增添了不确定性。

尤其是进入2024年,价格战愈演愈烈,内卷加剧,直接冲击到零部件供应商。在今年4月的入华30周年庆典上,法雷奥中国总裁周松指出,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巨大变革,“价格战”由主机厂传导至上游供应链,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

今年5月,记者参加的一次行业闭门座谈会上,一位外资零部件巨头中国区高管吐槽称,主机厂都在打价格战,但牺牲的是创新和产品性能,有时候会碰到一些极端例子,主机厂客户直接要求降价,“不是5%也不是10%,甚至都不是20%,更高,而且很简单就是要降,没有其他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不降那就面临着以后新的项目拿不到,非常简单粗暴”。

同样在今年5月,福特向其电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发出了一份备忘录,倡议各供应商提出降低成本的举措,来共同努力降低整车生产成本,以支持该公司电动汽车业务实现盈利。目前,福特的电动汽车业务持续巨亏。

除了施压降本外,stellantis集团ceo唐唯实前不久提出,放弃部分零部件供应商,自己生产汽车零部件,以此降低电动化转型的高昂成本。对于部分供应商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噩耗,意味着订单将直接消失。

哈通此前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对未来表达了悲观的判断:“未来一至两年,公司将难以达到预期销售和利润目标。2024年将比预期的更加困难,2025年可能也是如此。”而今看来,可能一语成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