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哏儿都”来了,《国家宝藏》天津期今晚播出

在地当九河要津,路通七省舟车的天津——向北,聚天下之粟;向西,致天下之货;向东,通舟楫之利。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孕育出天汉之津的不凡之景。6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四季将在央视综艺频道(cctv-3)播出第四期。本期节目将走进天津博物馆,由国宝守护人刘学义、陈龙、常远分别带来《雪景寒林图》,翡翠蝈蝈白菜,“小蘑菇”的日记本的前世今生。

刘学义问道终南山习水墨丹青

范宽仅存于世的五幅古画得以重逢

被誉为“宋画中无上神品”的《雪景寒林图》由北宋画家范宽所作,画身近两米高,一米六宽,要用三条绢才能拼成。画中的雪后秦陇山川仿佛是一座巨大的纪念碑,站在画前抬头仰望,大山仿若要倾倒而来。是怎样的情怀胸襟才能吞吐这一座座高山?在这幅“巨碑式山水画”典范之作的前世传奇中,刘学义将精彩演绎京城翰林图画院年轻的画师许道宁。对范宽倾慕已久的他,来终南山下苦心造诣三月,誓要习得偶像的妙手丹青。三个月过去,许道宁能否习得作画要领,又是否能领悟范宽“师古人、师造化、师本心”的三重境界?

虽然《雪景寒林图》中的高山看起来难以接近,但范宽偷偷给后世的欣赏者们留了条“寻山之路”,将赏画变成了一场奇妙的沉浸式审美体验。而在今生故事中,“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组则带来了多条不一样的“寻山之路”,他们不仅让范宽仅存于世的五幅古画得以重逢,也对从战国到清末的12405件绘画作品进行了抢救性整理。这项抢救工作如何展开?其中又有哪些讲究?“大系”成员们将在节目中带来独特分享,讲述如何把这项“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

陈龙变身玉器作坊老板学治玉

“白菜”何以是“国菜”

从一块不甚完美的玉料,到人人喜爱的国宝,玉工将玉料中黄褐色部分巧妙地雕刻成伤痕,呈现出白菜冻伤的状态,于是便有了这棵“冻白菜”——翡翠蝈蝈白菜。转瑕疵为特色,化腐朽为神奇,翡翠蝈蝈白菜的制作过程不禁引人猜想,这背后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在前世传奇中,陈龙将实力演绎玉器作坊老板杨金璧,带来他与学徒戴奎三向玉工姚大师学习治玉的故事。

挺阔脆爽的白菜是中国老百姓最亲切的蔬菜之一,不仅因为口感甘甜,还在于白菜谐音“百财”的美好寓意。从艺术价值到实用价值,白菜在科学家的视野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生故事中,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王晓武将做客节目,从农科视角解读翡翠蝈蝈白菜,讲述白菜培植进化史,诠释白菜的“国菜”地位。

常远穿越时空演绎祖辈战火中的青春

“那兔”作者带来种花家感人故事

在“哏儿都”天津,当地人的骨子里自带幽默,浑身上下是包袱。在抗美援朝时期,天津人甚至把“包袱”背到过战场上,这些故事就记录于“小蘑菇”的日记本中。“小蘑菇”是相声泰斗常宝堃的艺名,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天津,“小蘑菇”和怹的作品几乎家喻户晓。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小蘑菇”主动请缨,加入第一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这段经历也被他记录在这本日记中。在前世传奇里,从未见过自己大爷爷的常远,将如何演绎家中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辈?他老人家在抗美援朝前线又有过怎样的经历?翻开“小蘑菇”的日记本,让我们走进“最可爱的人”。

七十三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文艺战士们,用优秀的文艺作品为最可爱的人们带来过欢笑与安慰;七十三年后,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把他们的故事继续讲下去。在今生故事中,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作者林超将分享“那兔”抗美援朝篇的创作心路历程;并通过多件抗美援朝时期的优秀文艺作品,展现文艺的力量,弘扬和传承人民艺术家精神。

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本周六(6月22日)19:30《国家宝藏》第四季第四期走进天津博物馆,在三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里坐观津流南北,笑看百年沧桑。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