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湖南丨梁永奇:追梦“中国芯” 用奋斗书写青春答卷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产品导入工程师梁永奇。海报设计:邓尧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谭卫丰 摄影 秦楼 株洲报道

工作中的梁永奇。

“飞驰,奔向‘热辣滚烫’的湖南”

“以前我认为自己很能吃辣,结果来湖南吃的第一口微辣麻辣烫,就让我‘痛哭流涕’,再也不敢开口了!”

第一次见到梁永奇,这个既斯文秀气又爽朗活泼的小伙子便向记者讲起了自己的“糗事”。

在北京交通大学攻读研究生的他,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中车株洲所的团队在学校举行的招聘会。

短短不到一个小时的互动中,招聘团队展示出来的人格魅力、质朴情怀、前沿技术、广阔平台深深打动了他。为此,他婉拒了留在北京深造和沿海企业高薪机会。

“趁着年轻,就应该去闯一闯!”有的同学不解,有的朋友劝说,梁永奇坦言,这样选择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选择。

临走时,导师结合亲身经历叮嘱他:株洲所是个绝对值得去的好地方,那里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热,一个是辣,你要做好准备。

带着希望和祝福,这个96年出生的河南商丘小伙毅然奔向了“热辣滚烫”的湖南。

梁永奇(中)与同事一起交流探讨。

“奋斗,我变成了我们”

梁永奇还清晰地记得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作为新人的自己负责驻厂工作期间部门物资的管理工作。

看似非常简单的工作,小到一桶快速面,一双袜子,大到一套被褥,一个床垫,梁永奇却丝毫不敢松懈。从清点物资数目到发放,再加上志愿者工作及本职工作,每天晚上要忙到十一点以后才能结束,累得精疲力尽的他常常连衣服都没脱就直接躺下休息了。

公司建立的“导师带徒”“青年创新工作室”等机制和平台,精准实施一系列团队融入、产业融入、岗位融入等举措让梁永奇有了更好发挥青春智慧、创造青春价值的机会。

他一边虚心向前辈讨教工艺技巧、管理难题,一边也毫无保留地向新进员工传授自己的经验。从每年校招的新进员工身上,梁永奇不仅看到了自己的身影,更看到了公司的未来。

无论是“硬核”的麻辣小龙虾还是“喷香”的辣椒炒肉,都成为了梁永奇的心头好。工作和生活中接触的“吃得苦、耐得烦”的湖湘文化也让他渐渐明白,火辣的不只有湖南味道,还有湖南精神。

“在付出与奉献中,在努力与奋斗中,我变成了我们。”梁永奇说奋斗的历程是痛并快乐着的。虽然有时候很累,但是一句简单的“谢谢你,辛苦啦”就能让自己满血复活,因为自己的“朋友圈”正在融入更多好朋友。

“追梦,为高铁装上‘中国芯’”

在为高铁提供持续动力的牵引电传动系统中,有一块巴掌大小的igbt模块,它把控着车辆自动控制和功率变换的“命脉”,是高铁的“心脏”。

就是这样的核心部件,多年来却一直依赖于国外进口,习近平总书记说“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这也是挂在公司进门处最显著的话语。命脉,不能掌握在别人手里,必须走自主研发igbt的道路。

梁永奇所在的团队是一支35岁以下青年占七成的“青年特战队”,经过一代代技术传承,团队始终坚持追梦“中国芯”之旅,潜心igbt功率半导体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

由于试验资源非常有限,为尽快攻克核心技术,团队经常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整天,渴了喝凉水,饿了啃面包,用显微镜盯着研究对象,常常眼睛红肿发痛。

芯片生产时间往往以月为单位计算,纠错时间更加漫长。从实验室到量产,团队成员们经常一连数月开启“24小时运转”模式,对温度、气流、工艺时间等成百上千个参数一遍遍验证、分析、微调、验证……直至找到最优解。

最终,从晶闸管产品、全压接器件、全压接高压大电流器件到现在的igbt芯片,一批批青年接续奋斗攻关,一步步突破封锁、打破垄断,终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关。自主研发的igbt让驰骋在世界各地的中国高铁,用上了“中国芯”。

目前,团队已推出第七代igbt技术,其中很多技术为原始首创,产品性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还广泛应用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高端工业等多个领域,实现了自主igbt芯片“补短板”。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梁永奇说,这是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在公司转正答辩结尾时,用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