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完美的电影投资人

通过投资一部电影作品赚钱中最具挑战性的一个方面就是弄清楚投资中的经济因素,这也是大多数潜在电影投资人容易迷失的地方。

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3.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中影数字提留1-3%的发行代理费。剩余的40-42%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大部分情况为40%)。4.影片的发行方会收取归属制片发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即为可分账票房的2-6%作为发行代理费。5.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6.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3-5%。7.制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为:1*(1-0.033-0.05)*40%*(1-0.1)=0.33为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以上情况为例,一部最终票房1亿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为3300W,所以才有一句话,一亿成本的影片,3亿才能回本!

你的电影投资能够赚到多少钱是由一系列简单的数字决定的:

你投资时电影项目的价值

电影项目的票房,以及你最后在票房中的分账比例

由票房和分账比例计算出你的最终收益。

最前面两件事发生的时间间隔与这些数字结合在一起,可以算出你的回报,你就具备了理解后续所有问题的基础

你应该投多少

既然投资活动的回报率要与你投入的资金数额相乘才能决定你获得的收益,那么针对每一个影视投资机会,确定计划投入的资金量,将是你电影投资生涯的第一步。你可以基于一些常见的假设,用逆向法算出这个数字

首先,要记住专业的电影投资是一项长期的活动,让自己保持长时间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假设你将会投资3年,就可以把3年内影视投资基金的整体规模,或公司3年内在电影项目方向的投资额度平均分成3份,每年投资出去其中的一份。而对于个体影视投资人,大多数影视投资专家会建议,基于电影项目投资的风险和流动性问题,每年投资电影项目的资金额度可以设定占你整体投资组合一定的比例,或者你年收入的一定比例,也可以综合考虑两者,比如你投入到影视投资项目资产类别的比例不应该超过整体投资组合的10%。

预估票房—最具挑战性的技能

前面不断在阐述一个信息一票房是目前电影投资人的主要利润来源和所有影视产业从业者的生命线。但是,票房就像股市或者大宗商品期货一样,很多人宣称可以预测,但如果谁相信那些预测谁就是傻瓜。

电影票房的预测比大宗商品价格预测还难,但它太重要了,严肃面谨慎的影视投资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在努力做这项工作。关于电影票房预测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电影观众研究、模型改进和影响因子研究、利用互联网数据(大数据)研究

第一阶段是电影观众研究方法。电影观众研究方法有点像豆瓣的功能,即利用访问、问卷等各种不同的调研方式采集观众对电影的反馈,并通过这些看法与反馈来预测电影的票房。影响房的要素包括电影的内容、演员、宣传工具、口碑等。

第二阶段是模型改进和影响因子研究。相对豆瓣比较感性的票房预估方法,电影投资人把数学建模应用到票房预测当中,以期得到更加理性的结果。在这些票房预测模型中,电影投资人将多个影响电影票房的因子作为自变量,并采用线性回归预测票房。

第三阶段是基于互联网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一即大数据分析。2013年6月,谷歌对外公开其电影票房预测模型白皮书 quantifying movie magic with google search,研究证明,电影的整体搜索量与电影票房二者之间有非常明显的线性相关,即当搜索量大幅上升的时候,电影票房也达到高位,反之亦然。

对此,影视投资人应该有清酲的认识,目前的票房预测模型还有若干需要改进的方向:首先,目前所有模型的主要思想是通过电影上映前的用户关注度来推算首周票房,这实际上没有考虑电影上映后的口碑对票房的影响;其次,模型较为依赖历史数据,而没有考虑到社会热点,这可能难以识别并忽略掉一些上映后脱颖而出的小成本“黑马”电影;再次,目前的技术只能提前10天预报出首周票房,还可以更加超前

总体而言,影视投资人一直尝试着从繁杂的海量数据中筛选出真正的信号,努力穿越不确定性的迷雾,区分出未来图景的哪些部分可以预测、哪些不可预测。这条通向未来的道路还在探索之中,但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不错的进展,并给予了影视投资人更大

当你投资的时候,电影项目的价值是多少

对尚未实现实质性盈利的一项资产进行估值,是把“黑魔法”、高深数学、市场形势、投资人回报计算以及产权所有人自以为是的心态这几种要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的。结果,前面讲到的四个简单数字中唯一重要的数字,也是电影投资世界里最令人困惑、颇受争议和具有可变性的数字。

制片人(或导演、编剧)希望影视投资人基于影片未来价值(未来票房加上植入广告收入加上版权收益加上衍生品授权等,可能非常高)来估值,而影视投资人希望基于影片的制作成本甚至已经投入的资金量来估值。客观上,这两种方式并没有对错之分。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仍处于早期投入阶段的电影项目,只要制片人和影视投资人都认为票房未来会比较好,其估值方式就应处于两种方式之间

最后双方达成一致的估值数字,会体现出包括导演、演员等在内的很多因素,同时也会反映出谈判各方的相对谈判议价能力。假如寻求融资的电影项目数量与拥有真金白银可以投资的影视投资人数量之间存在不平衡,这通常就意味着,最后对电影项目的估值反映的是影视投资人愿意支付的价格。

投资一部电影是一笔市场交易,交易各方需要确信各自所付出的代价换回了适当的回报。因为影视投资人投入了一定金额的现金,获得了这部电影未来的一部分受益权,这就形成一个数学公式,对于任何一笔投资,可以计算出这个项目(这部影片)现在的、在投资之前的价值是多少。如果你和制片人的意见一致,那你们就能达成交易。影视投资人应该解读这些合同条款的内在逻辑,无论如何创新,风险和收益一定是对应的。基于这条金科玉律,我们可以把影视投资的本质归纳为两种基础投资逻辑: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除此之外,所有的影视金融创新都是这两种收益方式的组合或者固定收益类影视投资,一般指有相应的抵押、担保、保证、质押等措施来确保本息兑付,收益率固定且不会超过合同所规定收益的理财产品,但此类固定收益类影视投资在保障不足时会出现兑付风险浮动收益类影视投资,一般指由影视投资人出资,由具有专业能力的制片人执行项目创作作品取得收入,资人一旦签订了投资协议,那么你的收益和票房的数量关系就确定了。如最终票房不理想或者根本没有获利,则影视投资人亏损资金;如获得收益,则投资人和制片人按一定比例分配收益。

没有任何或者仅有部分措施保证本金安全

它们的区别在于投资风险和适用需求两个方面:在投资风险方面,固定收益类影视投资相对风险低、收益稳健,浮动收益类影视投资风险较大,特别是投资人对风险难以判断;在适用需求方面,固定收益类影视收益稳健,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影视投资人,浮动收益类产品则适合中等收入的个体影视投资人或资金规模较大、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影视投资机构。所以,在清晰、透彻地理解影视投资合同里面投资条款的真实含义之前,影视投资人除了针对项目本身进行评估之外,还要评估自己的风险厌恶程度以及投资规划票房之外的收益票房是一部影片最直接的收入来源。除了票房之外,还有其他的收入来源,我们将这些票房之外的收益统称为“非票房收益”,比如有线电视、付费电视、收费电影频道家庭录像等其他发行渠道的收益等。在美国,电影收入的40%是从影院的票房收入中取得的,60%是从对后电影产品的开发中获得的,也就是以该影片为火车头,带领相关产品和产业的综合开发所得。当然,这60%的收入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该影片能否叫座,即电影产生的消费影响力如何。据说,迪士尼的《冰雪奇缘》中的公主服卖了10亿美元。

综上所述,电影一定要好好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