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法国导演本杰明:立志在年底前学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时至今日,本杰明·巴特勒米仍然感谢15年前的一个决定:去中国。

本杰明1986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艺术家庭,11岁时就开始参加电影的制作工作。2009年,本杰明来到了中国,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如今,他不再把自己当作是一名游客,而是在这里追逐电影梦的人。

5岁时就有来中国的想法

本杰明的父亲是一名编剧,哥哥是一位摄影师,他的家族还是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后代。受到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本杰明从4岁起就立志做一名导演。

“5岁时,我的父母给我买了一个地球仪,我指着地球仪上巴黎的位置,然后去找对应的另一边是哪个国家——是中国。”本杰明回忆说,那时候我觉得去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梦想,像一名冒险家要做的事情。就这样,“去中国”像一粒种子种在了本杰明心里。

巴黎被称为电影的故乡,20世纪80年代中期,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在法国深受人们追捧,电影行业从业者十分受人尊重。11岁时,本杰明就展现了惊人的天赋,制作了人生中第一部影片。中学毕业后,本杰明考取了巴黎国际电影学院,学习导演与音乐专业,18岁时他已经创作和导演了超过20部电影短片,在学校时曾受到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雷德利·斯科特和伍迪·艾伦等的指导。2008年大学毕业的本杰明选择独立创业,不过,一场金融危机让他的公司难以生存。“那时我的中国合伙人打电话问我,要不要去中国?”本杰明说,这正合他意,于是2009年他来到中国,在辗转西安和上海两座城市后,最终在北京创业,开设了自己的电影制作工作室。

“自幼我的家人便教导我要尊重国家差异和外国文化,中国是我梦寐以求想要实地探索的首要目的地。当我第一次乘坐飞机来北京,我从飞机的窗户往下看到了长城,以前只是听过,亲眼所见后十分震撼。”本杰明说,他曾思考过为什么要来中国,现在这个答案很清晰:来这里不仅为了追寻事业,更是被神秘的东方文化所吸引。在本杰明的住处,有很多他从各地淘来的中国工艺品,这些工艺品在设计上都融合了现代和传统元素。

这里的变化日新月异

本杰明在中国的创业并非一帆风顺,他的作品介于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之间,因为市场需求问题,他在北京开设的电影制作工作室未能持续下去,但是他的作品确实让业内耳目一新。2021年5月,本杰明的电影《辉蓝》被戛纳中国文化艺术节国际微电影节提名最佳导演奖。

因为电影拍摄需要,本杰明去过中国很多地方,他发现在中国生活的舒适感令人难以置信。“中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现代化的生活日新月异,让人们很享受。”本杰明告诉记者,有一次,他为了拍摄电影找到一处上个世纪80年代建设的房子,而等到电影开拍时,他们不得不临时更改了拍摄地点,因为那座房子过于老旧不再适合居住,原来的住户已经搬到了当地政府统一建设的新房中。

这也让本杰明坚定了在中国继续创业的决心,在他看来,中国的发展很快,提供了很多机遇。他在许多不同的领域工作过,但一直是一名导演,有时也作为制片人,现在,他正在制作新电影《开往银河的火车》。“这部电影融合了欧洲和中国文化元素,以爱情故事为基础,聚焦主角充满幻想、冒险以及诗意的⼀⽣。我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向世界展现我对中国的热爱。”

立志说好汉语

在北京居住的这些年里,他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十年前北京冬天空气很不好,如今完全不一样了,蓝天几乎每天可见,政府治理空气污染非常高效。空气越来越好,很多鸟儿飞回了城里。”本杰明告诉记者,在他租住的雍和宫附近的胡同里,每天早上醒来,都能听见很多种鸟类的叫声。

“在中国生活了15年,我已经把这里当作我的‘第二故乡’。”本杰明说,他经常把中国推荐给身边人,他的家人和一些朋友都因为他的推荐来到中国。除了北京,本杰明还喜欢青海,喜欢那里的景色和牦牛,甚至在青海有一些放牧的朋友。

在第一次来中国之前,本杰明的父母很不理解,父亲认为他去往一个非常古老的国家,“在我父亲的脑海中,中国还是他在纪录片中看到的上个世纪70年代的样子。通过我,他们惊奇地发现,根本不是那样。”

本杰明表示,中国给他惊喜,描述起来没有止境,而他现在只能用英语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这一切,因为他的中文不好,不能准确表达太复杂的内容。“今年我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要在年底前学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