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一》,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是台湾导演杨德昌的电影《一一》,电影中固定长镜头的力量,能够增强电影艺术的真实感,利于展现人物的心理、性格和思想内涵。在我心中,《一一》是部近乎完美的生活电影,不论哪个年龄段看,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这个近三个小时时长的故事,从不同年龄段的家庭成员之间,到他们与外面的世界之间,两个不同的维度里不同人生阶段的人遇到的人与事,这里面包括了情感的压抑、家庭关系、童年疑惑、少女心事、成长与老去等等。

当然,也正是因为它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看完这部电影唯一直观的感受大概就是一句“这就是生活”的感慨了。可《一一》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也不是说它能让你过三种不同的人生,只是除了眼前能看到的生活之外,这部电影让人看到了更多。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昨天看的时候,竟然不厚道地睡着了。回顾整个观影过程,伴随了接电话、上厕所、取外卖、洗澡等,直到最近几天才看完。

如此,我却觉得这个片子太难得了。它营造出一种奇妙的氛围,一种大家聚在一个家庭里、各有各难,但请照顾好自己生活的感觉。所以,家人照顾家里老人,工作,吵架,你去取外卖,洗澡,上厕所,都很正常。生命本就如此,即使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我们的视角,无法时刻关照到每个人,电影里说的,“我们只能看到别人的一半”。这是《一一》的真实感带来的氛围。中国有两句老话,一句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句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导演杨德昌通过《一一》生动传达了这种状态。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老么向母亲显摆自己女友的照片,那个最在乎他的母亲,一脸的魂不守舍,老太太的心思不在这儿,她找不到她的心思了。这电影应该和这老人一样,不再去琢磨自己的那点心思。我也喜欢三子在被捕前,不顾危险,也可能是基于本能,一遍遍地喊着“妈妈”。

虽然,整部电影的时间跨度可能只有那么一段时期,从一对新人结婚到一位老人去世,有点从生到死的意味。但是影片中的角色丰富了时间维度。从童年,到少年,到中年,再到老年,都经历着平淡与哀伤,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烦恼,难言轻松。电影还特意表现了,按照中国人通俗意义上的“好人”与“坏人”模式来活,也是如此。

另外,电影里各种琐事杂事源源不断地涌来,没有扣人心弦的剧情,也没有别具一格的视觉,但想看下去的心情一直在。有时候判断一部电影优劣的标准没那么复杂,能吸引人一直看下去的,就是好电影。稍显美中不足的是,电影里金句太多,过犹不及。尤其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不停地讲一些大道理时,说教的意味尤其浓厚。

或许,《一一》的说教味,估计对很多人都很适用,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提及此片时,仿佛有过完一生的幻觉。假如人生真的三言两语就能通透起来的话,那人生的意义还值得无数人大书特书吗?杨德昌知道放下包袱,仍不能轻装前进,这一层意思我是极喜欢的。可他太执迷于微言大义,似乎是要把刚脱下的衣服,一件件再穿起来。又仿佛沐浴的目的,只是为了更衣。杨德昌让我想起妙玉,曹雪芹说她: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总之,无论如何,这仍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好的电影之一。那里有与气候相关的冷暖,有与山水一样起伏的错落。有毋须摆渡,但仍可一望再望的彼岸、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