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摸家底”,盛邀全社会参与

上海2022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完成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评估,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和生物多样性监管信息系统,初步形成以生态保护红线及自然保护地为核心、城市生态空间网络为框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

上海去年启动了首次全面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目前进展如何?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4月17日做客“2024民生访谈”时透露,上海今年将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战略计划,内容涉及生物多样性制度建设、空间布局、相关重点区域的保护、防止外来生物入侵等多个方面。“摸家底”也是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前,上海在相关领域开展过物种调查和监测工作,比如林业部门开展的上海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监测,又比如2002年至今,上海生态环境部门牵头组织的4次生态系统调查,但这一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将整合上海相关领域的所有力量,调查的全面性、系统性、协同性均“史无前例”。

晏波表示,对于已有的“摸家底”成果,将充分尊重,不会推翻重来,要把精力集中到未充分涉足的领域,比如针对一些在生物多样性上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根据上海的特点、情况来设计、细化调查方案。

生物多样性保护,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上海《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众开展或参与多种形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

晏波表示,上海这一次“摸家底”就十分重视社会参与,希望专家学者、市民群众都能参与进来,生态环境等部门将搭建平台,鼓励大家共享信息、经验,这将成为上海摸清“家底”并进一步制定相关文件、采取保护措施的重要参考。

此前,上海已有不少成熟经验。上海市林业总站、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的两次“貉口普查”是中国第一个在特大型城市以公民科学的组织方式进行的城市野生哺乳动物调查活动。城市荒野工作室等单位开展的上海传粉昆虫公民科学项目(一期)中,志愿者在71科209种开花植物上监测到7目51科大于90种传粉昆虫,为上海相关部门的生态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