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有声剧上线,展现一代医者的成长史 马伯庸:这是我写过最长的一部小说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赵茜

又有一部改编自马伯庸的有声剧和大家见面啦!

这次,是聚焦中国近代医疗故事的作品《大医》。“大时代下的群像戏,用这种方式演绎特别合适,适合跑步、泡澡、长途旅行以及睡不着觉时收听,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3月29日,马伯庸发布微博称。

《大医》分为《大医·破晓篇》和《大医·日出篇》两本,讲述了动荡时代中,三个出身、性格、际遇各不相同的年轻人,懵懵懂懂进入慈善医生行业,不断提升医术、医德,彼此帮扶,打怪升级,最终成长为一代“大医”的故事。

接受媒体采访时,马伯庸曾多次讲述过这本书的灵感来源——

2017年,他前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做职工文化讲座,受邀参观上海华山医院院史馆,来到一栋建于1910年,名为“哈佛楼”的老建筑前,透过这栋西式二层小楼,第一次知道了红十字活动在中国的发展脉络。

从那一刻起,一颗新故事的种子被种下了。

在《大医》有声剧的推荐视频中,马伯庸讲到,这部小说对他来说非常特别,“第一,这是我写过最长的一部小说,前后有80万字,分了四册;第二,小说的时间、时代背景,也是我之前从来没有碰过的,它是从1904年到1950年,横跨整个近代史波澜壮阔的时间;第三,这个题材也是我之前不了解的,它讲述的是中国第一代慈善医生、中国第一代红十字会战地救援的医生,他们的人生,他们的经历。”

他说,《大医》这本书,是一本成长之书。他在动笔之前,原本只是想写一个精彩的、波澜壮阔的故事,但是随着调研的逐渐深入,随着写作的逐渐深入,书中所塑造的的角色,这些角色对时局的看法,乃至于书中整个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发展的走向,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当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成长,得到了一个对历史的再认识、再挖掘。”

由于《大医》这本书中涉及的人物角色非常多,时代背景、故事发生的场景又经常发生变化,因此,开发《大医》有声版时,马伯庸提了一个要求,希望制作团队能够有所演绎,不要简单地把书中内容念出来,而是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把这本书中的思考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所以我特别委托了专业的团队,请他们做了有声剧,在这部有声剧中,听众可以感受到《大医》每一个角色的特点、讲话的方式,还能够感受到上海繁华街道中的嘈杂、武昌起义战场上的子弹横飞、淮北水灾灾民之间的呼号,这些大的各种各样环境的变化。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尝试,也是一个非常漂亮的作品,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大医》这本书的特点,所以我建议大家都去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