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台共计345场演出,开启上海大剧院2023-2024演出季春夏篇

风暖日高,春意正盛。上海大剧院今日公布2023-24演出季春夏篇,延续“元”这一主题,在去年秋季已公布的缤纷演出基础上持续上新,计划于3月19日至8月初期间推出51台共计345场演出,打造一片斑斓春夏演艺图景。

国际名家名团齐聚,带来经典剧作

纵览上海大剧院演出季春夏篇,不难看出,音乐与舞蹈类项目是重头戏。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柏林爱乐乐团、“芭蕾女神”扎哈洛娃和奥希波娃、秘鲁男高音弗洛雷兹、美国次女高音乔伊斯·迪多纳托等名家名团接连登场,奉献视觉与听觉盛宴以飨上海观众。

古典芭蕾领域,创立于1778年的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无疑是其中翘楚。3月21日-24日,作为世界芭蕾舞团中当之无愧的璀璨明珠,“芭蕾天团”斯卡拉将在新任艺术总监曼努埃尔·勒格里斯亲率下,来沪呈现浪漫主义经典芭蕾舞剧《吉赛尔》。这是舞团时隔6年后重返上海大剧院,也是中国内地唯一一站。

让舞迷们期盼已久的“芭蕾美神”斯维特兰娜·扎哈洛娃,敲定将于5月来沪,这位在索契冬奥会开幕演出中令世界瞩目、被中国舞迷昵称“z娃”的芭蕾明星,不仅将献上融合芭蕾、音乐与时尚,讲述“时尚女王”香奈儿一生的《香奈儿传奇》,还首次在上海夫妻同台——携丈夫、著名小提琴家瓦汀·列宾以及一众莫斯科大剧院明星舞者,带来小提琴与芭蕾交织的《足尖情弦》。

7月,另一位舞坛天后奥希波娃将在上海大剧院实现中国内地首秀,先后担任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两大世界知名舞团首席的奥希波娃,以能量充沛的半空跳跃技巧和充满戏剧张力的演绎令人称道,此次来沪,奥希波娃将精心挑选兼具艺术性和创意性的舞码,展示其对芭蕾的活力与热诚。

音乐方面,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呈现,6月24日,被誉为“音乐世界璀璨之星”的柏林爱乐乐团将在首席指挥基里尔·别特连科的率领下展开近10天的上海之行,除携手钢琴家王羽佳奉上4场交响乐、若干场室内乐外,还将通过一系列艺术教育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现“柏林爱乐乐团在上海”,展现名团风采。

“新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古典声乐界超级巨星秘鲁男高音胡安•迭戈•弗洛雷兹,2019年首次来到上海大剧院,即以“返场谢幕长达40分钟”的热烈,“种草”从全国各地赶来观摩的声乐爱好者。这位大剧院的老朋友将于5月20日这个浪漫之日再度登台,作为活跃于国际舞台上的新一代抒情男高音,此次他将带来罗西尼、多尼采蒂、普契尼、威尔第等多位作曲家的经典歌剧唱段。

6月9日,美国次女高音乔伊斯·迪多纳托再度携手金苹果古乐团回到大剧院舞台,以《伊甸园》为名,通过一套跨越四个世纪的曲目,将亨德尔、瓦格纳、马勒以及当代作曲家、奥斯卡最佳配乐奖获得者瑞秋•波特曼等不同风格的音乐与戏剧元素相结合,贡献一场探索存在的纯粹本质、人与自然关系的音乐会。

此外,上海大剧院挖掘中剧场资源禀赋,进一步深耕、打磨小而美的演出品牌“一个人的古典”、“隐藏系列”等。4月9日和6月9日,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金奖得主维塔利·皮萨连科、ard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吉他赛项头奖得主匡俊宏将登台“一个人的古典”系列音乐会;5月24日,有趣有格、可盐可甜“隐藏系列”则将推出古琴艺术创新的标杆人物巫娜《从内变形》古琴即兴音乐会。

聚焦文学ip,浓缩“上海味道”

文学作品和舞台艺术常常相互辉映。这个春夏,上海大剧院积极策划,聚焦文学ip,遴选出一批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诗人、作家的经典创作中生发出的舞台作品,为观众呈现舞剧、音乐剧、话剧等多向度演出类型,在舞台上邂逅经典角色的新生。

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是江苏大剧院近年来打造的“爆款”舞剧,于2023年摘得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5月8日-12日,该剧将再返大剧院,以年轻一代视角对民族文学经典进行重新演绎。

4月18日-21日,由郑云龙担纲艺术指导及主演的音乐剧《将进酒》聚焦李白在四川江油的成长历程,将古代巴蜀以及江油当地的山水、风土、人情再现于舞台之上。

此外,在年轻观众群体中口碑与票房兼具的中文原创音乐剧《人间失格》、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制作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缪时客出品黑塞三部曲之一音乐剧《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都将在这个春夏登上大剧院舞台。

在诸多文本转化至舞台的作品中,莫言剧作《鳄鱼》让不少观众甚为期待,这也是该剧在上海的首演。《鳄鱼》是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十年后的最新力作,通过一条无限生长的、会说话的鳄鱼挖掘人性深处的秘密,深刻探讨“欲望”这一主题。融合莎士比亚式的精彩对白、富于想象力的戏剧冲突设计,加之独具特色的“莫言式魔幻”,今年7月《鳄鱼》将于舞台呈现在救赎中的向光之旅。

海派文学以“开放多样、海纳百川”占得一隅,上海大剧院在策划此次演出季时也特意注入了些许“上海味道”。4月,改编自金宇澄同名原著、与第一季万缕千丝又独立成章的舞台剧《繁花》第二季将献演上海大剧院,借助舞台设计在70、90两个年代间穿插,讲述阿宝、沪生、小毛的选择与命运,回归城市特性,展现独树一帜的“上海腔调”。

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根据王安忆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舞台剧《长恨歌》也将在7月以上海话演出的形式呈现。一场繁华上海的遗痕旧梦重现舞台,一幅上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新老上海的风俗画卷徐徐展开。跨越三个时代,命运多舛的“上海小姐”王琦瑶的一生展现在观众面前,27万字小说的精华浓缩在剧场里的三个半小时。

除文学ip之外,改编自英国bbc长寿金牌剧集的同名沉浸式悬念剧场《9号秘事》,自去年12月底起便已在上海大剧院·9号空间(5楼小剧场)驻演,演出最大程度保留原版剧集气质的诚意、又融入独特的现场观演方式,收获了年轻观众好评,一经开票旋即热购。

4个全新公共空间亮相,让生活更艺术

“让艺术更生活,让生活更艺术”,这是上海大剧院多年来的理念,在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看来,剧场与观众的相遇,不应该只局限于看演出那么短暂的时间,“剧院的意义是什么?一方面,是展示艺术、传播艺术的文化空间,另一方面,也应该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的公共空间,日常可以轻松地走进来。”

基于这一思考,上海大剧院于2023年2月启动对剧院西侧4个水景的升级改造工作。历时近一年,作为a+艺术空间的持续延伸,4个全新公共空间——1998艺廊(1998 lounge)、抓马咖啡馆(drama cafe)、后台·艺术商店(book stage)、别样空间(vip room)改造完成,约400平米的狭长空间华丽变身为餐厅、咖啡馆、艺术品商店,除别样空间外,其他三处空间皆已对外开放。

其中,1998艺廊为餐饮空间,名字旨在纪念大剧院的开幕之年,在提供西餐之余也为市民、游客提供可点单外带的咖啡、酒水;抓马咖啡馆目前人气最旺,其装修风格也别具剧院气息,红色幕布从天而降,两排从小剧场拆旧而来的蓝色座椅贴墙而置,上有座位编号,品饮一杯咖啡却又如同坐在剧场之中;后台·艺术商店布满大剧院设计开发的文创产品,并会根据演出剧目实时更新。除此以外,商店中还陈列着二十余年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的经典演出的签名版海报影印件,让人在行走间领略大师风采。

除了新增的400平米公共空间,上海大剧院大约300平米的票务中心也在去年年底修葺一新。焕新的票务中心和1998艺廊的入口紧紧相连,延伸了a+艺术空间,这样一来,剧院多个空间打通形成连续动线,让市民在剧院漫步时更有获得感,构建更具流动性、互动性的艺术生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