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第四代了?一年后回头来看,它到底取代了“谁”

文|令狐伯光

这两年ai闹得沸沸扬扬的,特别是2023年gpt出来的时候,很多工作都感受到了危机。尤其是当时绘画,二次元等工作引起特别大的争议。但是后来又没有了,虽然ai在迭代,并且进步很快,但目前这个说法逐渐暗淡下去了。

由于我个人是流行文化领域的作者,其它领域就不提了,还是从流行文化领域聊聊。

那么,ai如果再进一步发展会代替流行文化吗?比如绘画?音乐和其它行业吗。

我的答案是表面上文字工作和绘画最容易,但是在ai真的所谓的生出自主意识之前,还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人类艺术除了写实,还有抽象,最关键在于抽象的多,写实的少,现在就不太了解绘画的看一眼可能还不错,但是稍微了解绘画的就明白不能细看。

现在ai也就图一乐,不知道有没有绘画人在担心会被取代,我敢说现在不可能,以后也不可能,绘画所赋予的意义是由人来定义的,打个比方,毕加索的画好看吗,不好看吧,你不说毕加索,送我都不要,但是人们喜欢毕加索,并不是因为画面怎么精美,而是可以通过他的画解读出他的想法,他作画时的感受,这才是绘画的魅力。

绘画也叫情感具象化,能为画面赋予情感和意义有且只有人。确实,只有不想努力画技不行,连一点天马行空的想法都没有的底层画手会担心被淘汰,你还在哭ai抢你饭碗,大佬已经懂得让ai成为得心应手的工具了,可以在ai的想法上二次创作,细化,表达自己的想法。

毕竟说烂了ai也只是个工具,只有缝合没有想法,只有表象没有内里的机器罢了。ai学多久,缝合多久也做不到乌合麒麟缝合的引人深思。游戏厂商也不会找所谓的ai作画,ai又不是人,听不懂人话,人设都吃不明白,改起来也需要专业的画手改吧。

不过,就gpt都迭代了四代能做出越来越多能理解的作品来讲,可能未来也只剩下抽象了。

ai越来越厉害?觉醒不说,但是绘画冲击为何那么大

能为画面赋予情感和意义的有且只有人?理论是这样,但在这一点观点有失偏颇,事实人脑的交互是理论可以被计算的(尽管现实只实现了对于鼠脑的一部分区域的实现)科学是重视事实的学科,事实上,在ai出现前,自我反省的学习能力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特性。

人类的各种情感与感受,来自于从出生到现在的世界观以及脑内多巴胺分泌带来的情感,理论上来讲,如果能完全模拟一个人从出生到现在的种种经历与感受,同样也可以模拟出他的情感,或者通俗意义上的解释。

人类所谓的情感和意义,是脑内多巴胺自然演化出来的,而非好像上天赋予我们的情感一样(后者又被称之为宗教)

ai学多久缝合多久也做不到乌合麒麟缝合的引人深思,第1个错误就是ai生成图片并非缝合,另外从句式上讲,这样不加时间条件的言论一般被认为是情感大于理智。此处句式应改为“以当前ai作画水平,在现有模型的基础上,无法做到诸如乌合麒麟等一线作家的水准”

另外仅仅以现有ai水准,可以做到以成建制的规模量产图片,即使成功率小于等于0.1%(即1000张图片只有一张是合格) ai也能在完全免费的基础上用小于等于同等画师的时间完成。

ai日后的发展确实不可能取代绘画,相反有可能会倒逼绘画行业进步,因为质量小于等于ai绘画的三流绘画手会被淘汰,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高了绘画行业入门的门槛,但同时也杜绝了一些恶劣现象的发生(例如描图盗图手稿都要打水印等)

同时真正热衷于绘画本身(而非绘画圈,即不以赚钱为目的)的人不会被淘汰,同样能够表现自己的情感。

其实,现在网上这么多抵制ai的言论,一方面是因为入坑绘画的门槛要远远低于入坑人工模型算法迭代的标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那些安静实验模型的人并不会理会网上的争吵,当一个技术成熟到被大众所知道的时候,那么任何抵抗都已经无济于事了。

绘画行业比ai围棋界抵抗强烈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ai不成熟,另一方面是因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围棋胜负可以看出来,而一张画好看不好看却只能遵从我们内心的感受(最新的模型已经基本解决了手问题,开始向拿持物品等问题攻克)

当前对ai行业的抵抗虽然说的那么高尚,但其实还是卢德运动。人们对美没有公认的定义条件,但却都有一套自己内心的标准。当你看到真正好看的ai图片的时候,再拿来对比那些三流画手画的画, ai难道真不如人类吗?

机器觉醒要来了?有可能,但目前还无法战胜人类

我们每当说到ai迭代要觉醒,立刻就会说想法,情感,但所谓的“想法”“情感”到底是什么呢?现在流行的ai作画容易被分辨出来是因为流行的模型就那几个,有一定的画风的趋同性,如果未来更多的绘画模型被放出来,画风和精细度进一步提升,到时候我想表达一种情感,只要先让ai作画,再从其中挑出来符合我情感的不就好了?

可能ai不能很精准的一下子画出来我想要的东西,但所谓的情感难道是不能被遍历的?一幅画没有,我让ai画一万幅,其中总有一幅能精准的表达我想要的那个情感吧。

事实上,不懂艺术的普通人才是世界上的大多数,ai作曲作画目前确实没有资深从业者做得好,可真的又有那么差吗?也不一定吧。且从成本效率等方面考虑,只要ai不是差的离谱,顶替人工只是时间作用。

当然不是说人工就会全部消失,只是学音乐的门槛,学绘画的门槛就会提高很多,前期大量的成本投入且后期还不一定有产出,能支持这种人的家庭一定非富即贵,音乐生美术生和现在比起来会大幅减少,一旦基数少了,那么更多的份额会被ai取代。

所以我觉得ai说要完全取代,不可能,但取代80%,很有可能。

我想起每个人学一门新语言的时候,最先学会的都是脏话,脏话说起来低级,庸俗,不上台面,但它也接受度高,传播范围广,就像黄图,不算什么高级的绘画艺术,但传播快且每个人都能看懂。等再深一步就开始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绘画需要构图光影等,音乐需要乐理 编曲等。

但大多数人都走不到这一步,他们就止步于脏话,黄图,口水歌,因为这些对他们都只是消遣,他们更重要的命题是 生存。所以我认为,除非未来科技能有跨越式的提升,真的做到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人民生活需求极大满足,否则大众的审美就一直这样了,奶头乐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足矣。

现在大众确实看不出来,但世界不是静止的。ai作品铺量开了之后全民的审美水平会被ai倒逼进入高速提升的状态。

这就是为啥ai绘画火了,但只火了一点点,因为人们会为第一张全新形态作品的诞生而感到惊喜,但ai很快量产出成千上万张,同样雷同且优秀,造成了迅速的大众审美疲劳。去年初给你我看一张sd跑的图,我们都会感到惊叹,但现在看一百张我也没啥情绪波动。ai生成作品已经逐渐的具备其鲜明特质,导致它从一种“很新的东西”变成“烂大街的东西”。

因为过度的鉴赏,大众觉得无趣,审美者才会开始寻找新的更高层次的东西——而这种创新力是ai目前缺位的能力,所以新的审美方向又会由艺术领域工作者重新接棒探索,在成熟后进入商业化,推广给大众。

有很多人批判绘画已死,其实只是放在十几年的时间尺度下去谈,然而事实是就算抛开先锋艺术界,在最庸俗的商业美术领域里,诚然巨大突破欠缺,但改进和创新一直在继续,只不过大众作为成果的享用者,身处链条的末端,经常有点后知后觉。

新风格出现——流行化——大众审美提升——寻找新的边界,这个过程会一直循环下去,ai的出现不过是把这个一百年一轮的过程加速到数十年,甚至数年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