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的回归之作,结果弄巧成拙,大导真的老了?

本文作者:李啸天

曾经在香港影视圈叱咤风云的大导演吴宇森,上一部执导的作品是上映于2017年的《追捕》,可惜扑街了,时间也是7年前的事了。

再往上倒一下,《追铺》之前的《太平轮》(上下)两部也扑街了。

再往前倒,就是上映于2009年的《赤壁(下)》了,这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已经是15年的事了。

作为导演的吴宇森,消失在公众眼里的时间太久了。

而他执导的最后一部好莱坞电影,还是上映于2003年的《记忆裂痕》,这已经是21年的事了。

没有入会认输,尤其是曾经呼风唤雨的大佬。吴宇森也是。

于是,在2023年底,吴宇森回归了,而且直接回到了好莱坞,执导了一部非常吴宇森非常好莱坞化的枪战动作片---《静夜厮杀》。

好容易复出了,肯定要拿出点东西,拿出点想法,拿出点创意来。

《静夜厮杀》够新颖,在创意方面,可以说非常用心了。

你能想到一部电影里,主角一句话都不说吗?

全程。

电影是影音的艺术,靠的是画面与声音。画面不用说,声音包括配乐与台词。台词是电影艺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电影没有台词,还能怎么演?

吴宇森做到了,《静夜厮杀》做到了。创意十足。

电影没有声音,还能拍出好电影,其实也有优质前作,《寂静之地》就凭出色的创意,取得了极佳的效果,不仅出了续集,还要出扩展宇宙,可以说是大获全胜了。

《寂静之地》的没有声音是将配乐精简到极致,至于电影角色其实是会说话的,也是有台词的。

片中之所以不配乐,之所以不说话,是因为外星生物会循声追杀。声音就是恐惧源,这个设定相当新颖,出其不意,惊悚效果拉满。目前已出的两部《寂静之地》都挺好看的。

另外,没有台词的好电影也有,典型像北野武执导的《那年夏天,宁静的海》,以及刘亚仁主演的韩片《无声》。这两部都是文艺片。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是讲述两位聋哑人的爱情,强调至爱无言,两个人即便是不说话,也能将爱情的真谛演绎的很感人,北野武这个糟老头一旦温柔起来,还是很抓人的,拍摄了这样一部很别致的爱情片,很值得一看。

《无声》里没有台词,也是将主角刘亚仁设置为了聋哑人,而且是一名痴憨的乡村佬。其表明是一名买菜的乡民,实则是一名为收尸人,负责为杀人黑帮处理尸体。表明上看这是一部犯罪片,但实际上它将讲的是人性的觉醒。本质上还是一部文艺片,没有犯错之前的刘亚仁还是很强的,贡献出了影帝级的表现。

国产片里也有一部《暴裂无声》,男主角宋洋也是不会说话,全程没有台词。但这部影片算不上成功,宋洋演的也不怎么样,可以忽略不计。

是以,主角不说话,没有台词,影片还可以演的很好,是有成功的先例的。

吴宇森是有前例可循的,但怎么说呢,《静夜厮杀》的效果,还是差强人意,相当一般。吴宇森的复出,很不成功。

如果不是挂了吴宇森三个字,这片甚至不值得一说。

如果要做一个类比,《静夜厮杀》与温子仁执导、凯文·贝肯主演的《死刑》(也翻译为《非法制裁》)很接近。

温子仁作为当代的“恐怖片教父”,创造的“电锯惊魂宇宙”、“招魂宇宙”都极为成功,执导的大片《速度与激情7》《海王》也大获成功。《海王2》也是他执导的,扑街的主因在于dc,不在于他。

《死刑》是温子仁前期执导的唯一非恐怖片作品。

《死刑》是一部犯罪片,讲的是一名公司副总裁,家庭美满,过着幸福的小日子,结果一次在加油站加油的时候,遭遇黑社会。赶巧,黑帮成员要过“成年礼”,副总裁的儿子就成了黑帮份子投名状里的垫脚石,莫名其妙地被杀死了,就在副总裁的眼前,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被杀死。

当凶手被羁押,却没有被严肃处理。副总裁急了,既然法律不给我一个公道,那么我就为自己讨回一个公道。

怎么讨?

是可忍孰不可忍,不能忍就无需再忍。

复仇,反杀黑社会。

于是,一名企业金陵,整天养尊处优,一转身剃光了自己的精致的发型,开始疯狂地锻炼,然后开始单枪匹马杀向黑社会的匪窝。

电影很俗套,但是还是蛮好看的。尤其是温子仁借鉴了一些惊悚片的拍摄手法,将影片拍摄的更为好看。

《死刑》上映于2007年,没想到16年过去,吴宇森居然copy了一个《死刑》过来。

只是,吴宇森让主人公失语了而已。

与《死刑》一样,《静夜厮杀》的男主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结果,自己的儿子在一场黑帮火拼之中,被流弹击中,当场死亡。男主也被击伤声带,导致失语,无法说话。

但为子复仇的心,同样燃烧了狂怒中男主,他决心复仇,并杀往黑帮。

尽管细节不同,《静夜厮杀》与《死刑》的故事框架是一样。

可悲之处在于,后出的《静夜厮杀》不如早前的《死刑》。

路径依赖使然。

温子仁擅长拍摄惊悚片,他对于影片节奏的把握是很准的,所以在《死刑》及后来的《速度与激情7》《海王》里,还是很好调用了他的经验,将大片玩得很溜。

吴宇森的经验是香港警匪片攒起来的,当他将港片经验直接copy,只是将香港演员置换成好莱坞演员时,拍摄的《替身杀手》就彻底沦为了不三不四的尴尬作品。

汲取港片精髓,进行创新制作,《碟中谍2》《变脸》就让吴宇森大红大热。包括后来扑街的《风语者》《记忆裂痕》,尽管票房不太行,但口碑并不差,可欣赏性十足。

可是,票房的失败就已经断了吴宇森好莱坞之旅的后路了。

回到国内,他拍摄的《赤壁》已经是靠卡司与场面制胜了,尽管票房大卖,但口碑并没有上去,只是留下了“萌”“略懂”等几个台词梗。至于《太平轮》,即便是大卡司,依旧没能救活这个剧本,电影的上部已经很差,下部上映时直接无声无息。

吴宇森用自己引以为傲的双雄模式翻拍的《追捕》,也是万万没想到扑街扑的一塌糊涂。让人看到属于吴导的时代真的已经过去了。

吴导自己当然是不承认,于是他执导了《静夜厮杀》,用事实再一次证明他真的老了。

归根结蒂,《静夜厮杀》的剧本不行,拍摄手法也不行。

在观看《静夜厮杀》的过程中,给人的感觉,这不是一部属于当下的影片,而是属于三四十年前那个时代的作品。整部影片透着一股浓重的《醉拳》《少林十三六房》时期影片的感觉,就是受了委屈的男主,想要经过一番拼命的锻炼,完成蜕变与升级,最终走上完美复仇的过程。

《死刑》里也有男主锻炼身体的镜头,但不多,也不是重点,《静夜厮杀》里就太多了。它又不像《醉拳》《少林寺》《蛇形刁手》《少林三十六房》那样,将练功的过程拍摄的很好看,甚至可以成为影片的重头戏,可以脱离影片而存在,但《静夜厮杀》里的锻炼过程就是为了练而练,然后练的不知所谓,除了浪费镜头浪费时间,毫无存在的价值。吴宇森的这个拍摄手法,就太陈旧了,汲取港片精神汲取错了,错的离谱了。

然后,到了后面的重头厮杀戏,按说戏份到了重头了,可以打个痛快了吧。

当下的动作片,已经被《疾速追杀》给校正了,打斗戏讲究一个生猛凌厉,绝不拖泥带水,能一招致命的,绝不浪费第二个招式。

《静夜厮杀》里的打斗戏,镜头拍摄上还是蛮可以一看的,也挺有想法。但是太少,而且好些场面,明显是照顾主角的造型了,还是去追求一个帅。吴宇森还是照着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哥的路数去拍摄的。男主乔尔·金纳曼帅谈不上帅,可是在吴宇森在打斗的过程中偏偏要追求金纳曼的帅气,搞的观众啼笑皆非。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来这一套?

乔尔·金纳曼也真是惨,曾经作为男主饰演过《机械战警》,结果原本可以拍成系列剧的影片,只拍了一部就熄火了。金纳曼自然没有火起来。后来,他又成了《自杀小队》里的队长,戏份不少,可是又被手下的成员将戏抢走,自己一点都不出彩。作为主角,两次机会没有把握住,也就凉凉了。

如果《静夜厮杀》能够火起,将会同时拯救吴宇森与乔尔·金纳曼的职业生涯,但是它扑街了,对于两个急需拯救的人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只说吴宇森,曾经与昆汀·塔伦蒂诺、北野武并列为三大“暴力美学”大师,现在大概真的到了退休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