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级舞剧《咏春》在香港首演了!1月4日晚,舞剧《咏春》在香港演艺学院进行了首场演出。羊城晚报记者有幸成为香港首演首批观众,现场体验“武舞相融”的魅力。
自2023年3月在深圳保利剧院完成首站演出后,该舞剧在内地已完成百余场巡回演出;9月更是首次迈出国门,登陆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所到之处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据悉,《咏春》本次到港将连演5场,直至1月7日,并由此开启其2024年全球巡演之旅。
演出现场热闹非凡,中外观众齐齐点赞
不到晚上7点半,首演现场便已人山人海,其中不乏星光,香港著名演员汪明荃、叶童、黄百鸣也赶来“尝鲜”。
黄百鸣是电影《叶问》四部曲的监制,他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我拍了四部《叶问》,里面打的正是咏春拳,我觉得很有亲切感。”他特别提到,咏春来自佛山,叶问是佛山人。“香港和佛山都是大湾区的一部分,我们是一家人。能够将咏春在全世界发扬光大是大湾区的荣幸,也是香港的骄傲。我认为香港人应该更好地了解咏春拳。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以舞蹈的形式对咏春拳的表达,非常新颖。”
香港菁英会副主席、香港网络红人工作者协会创会主席高松杰是第二次看《咏春》了。此前,他在深圳观看了《咏春》的第一百场演出。“原本以为是普通的剧目,没想到这么精彩。所以回到香港后,我就一直想,如果香港有机会上演这个剧目,我一定邀请朋友一起来看。结果真的来了。能看到两场有意义的演出,我很高兴!”
高松杰还期待,内地的好作品可以多在香港这个平台演出,将好故事传播到全球。
来自瑞士的马丁·施瓦布先生是中国功夫迷,他与工作伙伴一同来到香港,偶然间了解到《咏春》舞剧即将在香港首演,“我们一看到就觉得很感兴趣。”尽管此前对咏春了解不多,但看过舞剧后,施瓦布立刻就感受到了咏春和中国舞蹈的魅力。“演员的身体律动非常优美,传递的感情也很到位。我很喜欢这部剧。”
双线叙述武舞融合,展现中华武术魅力
据悉,舞剧《咏春》由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演出,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任编剧,中国舞坛“双子星”韩真、周莉亚任总编导。冯双白表示,咏春拳来自岭南大地,其不仅能作为中华精神气质的一个优秀符号,还具有国际性表达的广度与厚度。
舞剧通过“双线”叙事,讲述了两个时空交叠的故事,一边是叶问怀抱“咏春堂”牌匾赴香港打拼,传承中华武术的英雄岁月;另一边是近半个世纪后,电影《咏春》摄制组来到深圳追梦的故事。通过“戏内戏外”的两个故事,舞剧《咏春》不但讲述了站在光环里的英雄叶问,更展现了追寻英雄、塑造英雄的平凡追光者。
武术和舞蹈的结合,是舞剧《咏春》的一大亮点。叶问与四大派掌门“对阵”的场面形成了全剧的高潮片段,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太极拳先后登场,叶问则以咏春拳逐一相会。五大门派的经典武术招式与古典舞、现代舞相融合,武术的速度力量与舞蹈的飘逸洒脱同步上演,在行云流水中展示了中华武术精华。这18分钟的对决选段,还被浓缩为13分钟的节目,登上“2022最美的夜”b站跨年晚会,迅速出圈,当晚播放量就超过2.3亿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舞蹈演员身着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舞台灯光下,香云纱犹如陶瓷般光滑,散发着深沉的黑色光泽,为舞剧更添一份轻柔而有质感的魅力。
咏春在香港发扬光大
咏春拳源于南派武术,以“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构成极具特色的拳法套路,叶问是咏春传承的重要人物之一。20世纪以来,咏春拳在福建、广东等地流传。20世纪50年代,叶问将其带入香港,并将咏春传授方式简化,以适应大规模教学。叶问在香港开设武馆广授门徒,成为咏春拳后来在世界范围内开枝散叶的基础,其一众杰出弟子们继承了叶问遗志,将咏春拳进一步发扬传播,使之成为称誉国际的中国拳术。
如今,咏春拳早已不再局限于武术场馆,更成为许多电影和舞台作品的创作灵感。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武打电影中的武术指导经常从咏春的拳法套路中获取灵感,设计武打动作。从李小龙的《龙争虎斗》,到甄子丹主演的《叶问》系列,再到梁朝伟主演的《一代宗师》,咏春拳和叶问通过电影在华人世界家喻户晓。
文、图|记者 付怡 特约撰稿人 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