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悔梦归处, 只恨太匆匆

我们喜欢《匆匆那年》,并不是因为彭于晏,并不是因为倪妮,更不是因为电影本身。

我们喜欢《匆匆那年》,是因为我们喜欢过去的我们,那些随着时光告别的纯真。

曾经你也遇到过一个方茴吧。

她没那么美丽,没那么优秀,没有被世界包围的炽热感。她只是个干净的女孩,她穿着肥大的校服,你最大的爱好就是在阳光下慵懒地看着她的侧脸。这也许就是我们青春的全部意义。

曾经你也遇到过一个陈寻吧。

他很帅气,他很阳光,他会为了你的笑容想尽办法,他坐在你的后面。你们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吃着五毛钱的冰棍,黄昏慢慢漫过你们的笑容。那时候的一辈子很短,只在你能看见的范围内。

《匆匆那年》就是这样一部电影,无论他有多少技法上的缺陷,无论他有多么不符合原著,无论这部电影本身有多少缺点。我们还是会感动,还是会在看完电影,听着片尾曲的那一刻呆呆的望着屏幕,回想我们的青春,回想起我们生命里的那些陈寻、方茴、郑烨、林嘉茉、苏凯,回想起属于我们的匆匆那年。

方茴跳下自行车的那一刻,伴随着优秀的原声,我一下子就为之一震。这就是我想看的镜头。那一刻,无论从哪个角度拍,拍的多难看,我都会想起同样奔跑的那个女孩。

我们生命里有无数个夏天,也会遇到过无数个人。虽然,也许最后,我们在一场横跨青春的互相折磨里走到了终点,但是只有那个夏天,那么美好,美好到我们还来不及珍惜就已经被迫离开。

对这点认识,我觉得陈寻在小说里的一句话就点明了我们所有的伤感。

“不怎么想,但是永远搁心里了。”

这就是我们的匆匆那年。

我们也许不会再见面,也许因为愧疚而永远分道扬镳,但你的那些时光,你的那些笑容,你的那些存放在我这里的青春,都在我的心里面永远的成为了冰山一角。我们都不敢说自己从未后悔,就像陈寻在电影中最后的表现一样,但无论我们有多么后悔,过去的一切都已经化作生命中不可抹去的一页。当我们翻开它的时候,那里没有忧伤,没有后悔,没有重来,只有匆匆二字。

放在心里的事,表面上看起来不经意,但实际上不知何时已经到了骨子里。陈寻思考着无数种告别和重逢的方式。

也许陈寻真正后悔的是没有好好地和方茴告别。

电影的讲述很多情况下都很破碎,但我享受这种破碎。它让我回味,让我想念,让我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能想念足够多的人。

我想起我们的那些年。

在我们的那些年里,总有那一排大树吧。

我不得不说当陈寻站在大树下的时候,我呆在那里,这种触动让我说不出话来。

总有那么一颗大树吧,上面写满了我们的秘密。我们以为大树就像我们一样,可以天长地久。可是都会长大,树会乱了纹路,人会错了念头。我们总想着会到曾经的地方就能找到曾经的人,但那里只有乱了纹路的树和错过的人。这也许就是物是人非。

有个朋友问我,这部电影是否值得一看。

我问他,你高中有喜欢的女孩吗?

他说,有吧。

我问他,你们在一起了吗。

他说,算是吧。

我说,你一定要去看。那里有你的青春。

谁的青春里没有一段青涩的爱情?

当我想起这个话题的时候,竟无语凝噎起来。

陈寻以为说的话就是一辈子,那时候,谁知道一辈子有多长呢。我们只看得见心爱的姑娘的宽大校服。陈寻被抛起来的时候,希望能够看见方茴,方茴却被隐没在人群里。这也许是两个人最终分道扬镳的原因。那个叫陈寻的男孩不只是方茴的光,他还照耀着那么多的人。而方茴微弱的光,只为陈寻而闪耀。

其实陈寻也没有错,我们最开始喜欢的人一定不是适合我们的,等到我们真正遇到了另一个自己,我们会迷失,会犹豫。走下去的人勇气可嘉,没走下去的人也无可厚非。毕竟长大的我们不会把一生的赌注都押给那个最初。

不过说句实话,我更喜欢小说的结局。

一个爱方茴的男人给了另一个爱方茴的男人一个机会。

虽然这部电影有很多槽点,但是我仍然不忍心去批评它。因为那里有我的青春。

长大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长大让我们学会去选择,而不是执着。如果陈寻可以再坚定一点,也许方茴就不会离开他。

长大让我们学会去误解,而不是原谅。如果方茴可以原谅陈寻,也许就不会有那样的悲剧。

长大让我们学会去怀念,而不是珍惜。如果所有人知道,那样走下去的结果是永远平行,也许他们就不会那么决绝的走下去了。

方茴对陈寻说,一辈子都不要说对不起。

陈寻说,我没法跟你一辈子了。

当我们意识到一辈子这么长的时候,那些美好的我们就已经消失殆尽了。

整部电影看似是在探讨爱情,实际上是在追忆似水年华。

关于爱情,它反而没什么特别。

他只不过是在探讨一个问题,我们为爱付出了这么多,可我们那时候真的懂得什么是爱吗?

如果让我们重新选一次,我们真的还有勇气去那么爱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无论答案多么丰富多彩,最终那虚无缥缈的假设也会消失在那个眼神中。那眼神的尽头是那一排愈发粗壮的大树。

那年匆匆,不求梦归,只求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