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弯路, 还是要自己走——观《双子杀手》有感

在看《双子杀手》之前,我发现这部电影在网上的口碑挺微妙,不少人都觉得李安马失前蹄,甚至还认为他拍了一部大烂片,觉得他没有发挥自己讲故事和挖掘情感的长处,反而花太多精力在自己并不擅长的技术上面。

看电影这种事,其实就和小马过河一样,是很私人的体验,别人的评价可以作为参考,但到底如何,还是需要自己去看,才见分晓。而我去电影院看完这部片子之后,反而觉得李安颇有勇气。还有谁比他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优点呢?他也许比谁都明白,但他就是要拍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不用自己的优点麻痹自己,挺清醒。更何况,这部电影纵然不是李安最好的作品,但绝对不能说是一部糟糕的电影——若给《双子杀手》盖上“烂片”的帽子,那又将其他真正的烂片置于何处?

这部电影中关于科技和伦理的博弈探讨,其实并不算新鲜。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长辈与晚辈,也不是平辈的朋友,更像是不同时间轴上的两个影子。电影里平行追车那一段拍得挺精彩,很具象地将克隆人与被克隆的本体之间的微妙关系呈现出来。不过可能我自身的思想深度有限,总觉得电影对克隆伦理的探讨点到即止,甚至有些流于表面地简单化了。又或者,一部电影的体量毕竟有限,也许影像故事就像一个引子一般,只是触发观众对某个议题的思考的开端。

影片结尾,亨利忍不住想对那个比自己年轻二三十岁的克隆青年朱尼尔提供人生建议,希望他不要重蹈覆辙,而那个青年笑笑:“有些弯路我想要自己走。” 有趣的是,我觉得李安拍这部电影的这件事本身,就淋漓尽致地诠释了“有些弯路我想要自己走”这句话——知道这会是一条没有花团锦簇或如潮赞扬的弯路,然而,仍然在这个路口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走下去。

电影里,亨利没有继续将自己的意愿和所谓的过来人的人生建议强加给对方,而是付之一笑。这样的“我会想要提供建议,但决定权仍然在于你自己”的平视态度,在当代父母与子女之间仍然是非常奢侈而罕见的存在。在我看来,李安在这部电影里对亨利和朱尼尔的关系的塑造,颇具有理想色彩——看着过去的“我”,我并不想改变那个“我”,而是耐心而平和地看着“我”成为另一个我。也许,从某种层面来看,这也是一种“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