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信宝发布《2023年短剧产业区域版图》

凭借快节奏、强情绪、高密度的叙事特点和碎片化的观看形式,今年以来,国内短剧在规模量级上呈现指数级增长,“上线1天充值破2000万”“上线8天充值破亿”的高额营收令人咋舌。

近日,静安科企合合信息旗下启信宝发布了《2023年短剧产业区域版图》(下称《短剧版图》),通过对市场的全面观察与总结,对短剧行业产业链企业数量、新增数量、企业规模、地域分布等多维度进行梳理,助力关注者形成行业的“全景认知”。

超30万“玩家”入局短剧

短剧,又被称为“微短剧”“小剧场”“轻剧场”等,是指单集时长短于传统电视剧、制作成本较低、主要以手机小屏方式传播、网络达人参与制作的一种新型影视形式。短剧行业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政策推动发展和成熟与精品化阶段。2020年,短剧被纳入监管体系,与此同时,各大视频平台相继出台激励政策,进一步推动了短剧行业发展。

2022年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了《关于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的意见》。政策护航之下,短剧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根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10.12亿,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5小时。其中,微短剧受众规模庞大,半年内有50.4%的短视频用户看过3分钟以内的微短剧、微综艺。

2016年至今,我国短剧相关企业注册量增速、存续企业数量均呈持续正增长态势。启信宝《短剧版图》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现存短剧相关企业超过30万家,是2016年的近4倍。供给侧的增长让短剧市场呈现出繁荣景象。

逾20万家企业从事短剧制作

据悉,短剧爆火,究其最根本原因在于其紧凑的剧情、鲜明的角色、高潮迭起的冲突,满足了用户“猎奇”需求,并填充了当下碎片化时间的空白。

启信宝《短剧版图》显示,短剧现阶段已经拥有相对完善的产业链:上游内容来源方,主要有ip版权方的自有ip、数字文学网站;中游负责进行内容制作,主要由不同类型的影视制作公司和mcn机构完成;下游内容分发涉及短剧投流和短剧播放平台部分。产业链上众多公司百花齐放、各司其职,推动了供给增长。

启信宝产业链数据库显示,短剧产业链上游企业中,出版机构企业数量占绝对优势,达1.7万家;中游主要为短剧内容制作端,其中短剧制作企业数量最多,达22.9万家。下游企业主要向短剧发行(5.9万家)和短剧营销(1.04万家)两个方向靠拢。

产业链的完善让短剧市场供给侧实现了“井喷”发展。广电总局公示的全国重点网络微短剧规划备案情况显示:2023年11月,全国重点网络微短剧规划备案公示的网络微短剧达11245集,超出5月份(6412集)数值近一倍。

京沪短剧存续企业排名各大城市前列

短剧有多火?从影视拍摄基地剧组接待量上可见一斑。知名影视基地浙江横店每天都有上百个剧组在拍短剧,被网友戏称为“竖店”,因为这些短剧都是在手机上用竖屏看的。纵观短剧发展版图,除横店外,多省市相关产业发展势头呈迅猛增长态势。

从城市角度划分,北京、上海短剧产业存续企业城市排名领先。截至2023年12月,北京短剧产业企业数量超过5万,中游企业从数量上具有决定性的优势;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优秀的人才基础、创作环境也为短剧发展提供了沃土。启信宝《短剧版图》显示,上海短剧产业存续企业超过2万家,居全国第二。

总体来看,短剧行业已经形成了从内容创作、制作、发行、营销的完整生态。内容创作者、制片人、演员、平台方等多方共同参与,推动了短剧产业的蓬勃发展。未来,短剧行业有望在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监管引导下走向精品化发展道路。合合信息将继续以商业大数据技术洞察行业发展趋势,提供数智化指引,助力文化产业向优向好发展。

来源:上海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