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佳?到底谁在夸《三大队》?

监制陈思诚,导演戴墨,编剧张冀。

演员阵容:张译、李晨、魏晨、曹炳琨、王骁、张子贤、杨新鸣……

故事改编自曾刷爆朋友圈的纪实文学《请转告局长,三大队的任务完成了》。

光看以上信息,我早已将《三大队》列入年度必看片单。

昨天电影正式上映,豆瓣开分7.8,今天已上涨至7.9分。

但比起这些数字,更打动我的是一篇篇来自观众的“小作文”。

放眼望去,没有“刺激”“炸裂”等字眼,而是充满真情实感的字字句句。

有人直言“《三大队》是今年看过的最好看的电影,没有之一”,有人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泪腺,有人没哭但品出了人生的百感五味,有人因为一首歌想起了爸妈,有人带爸妈看完电影全家化身自来水……

看得更仔细点,你会发现,在不同的视角下,《三大队》展现了不同的魅力,都引发了强烈的情绪共振

它难得地无差别地打动了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观众,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破圈之作。

怎么做到的?

或许答案就在每位观众的感受里。

01 谁在夸《三大队》

《三大队》的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本身极具戏剧张力。

12年前的一个雨夜,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奸杀案。

三大队作为屡破大案的警队楷模,肩负起案件的侦查工作。

队长程兵(张译 饰)立下军令状:五天侦破此案。

然而,一场意外让三大队全员的人生发生巨变。

他们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入狱,再度聚首已物是人非。

蔡彬(曹炳琨 饰)卖起文玩,盘上手串,过上了真·佛系生活;

马振坤(王骁 饰)与妻子一起经营大排档,日子算是安乐;

廖健(张子贤 饰)做保险业务,儿子是他的同事;

队里最年轻的徐一舟(魏晨 饰)则成了训狗师;

程兵的生活同样经历天翻地覆,从家庭美满、事业有成的三大队队长跌入人生谷底。

他心里有个解不开的结:嫌疑人之一王二勇依然逍遥法外,受害人尸骨未寒。

于是——

12年,7个省,跨越11785公里。

程兵带领三大队走上一段漫长的追凶之路。

过程中,队友们逐个放下。

而程兵带着他的执念从意气风发走到两鬓斑白。

他用12年时间把自己打磨成一颗子弹,在12年后的朗朗日光下击穿罪恶,也击中了大银幕下无数观众的心……

《三大队》的成功,首先在于立住了程兵这个人

有网友说,当许多影视作品都在告诉大家不要执着于过去,“向前看,别回头”的时候,“程兵这样一个活在过去的人,却是今年我最喜欢的角色。”

的确,程兵是今年大银幕上最独特的“孤勇者”。

为了追凶,他率领三大队一路前行,深入湖南、四川、辽宁、广东、云南、广西、贵州。

同时,他也驻守过去。当队友们为了各自的牵绊选择离开时,只有程兵始终坚持走完这一条似乎看不到尽头的人生逆旅。

最真实的一点是,影片并没有渲染程兵的强大不屈,相反,用细节点出了他的伤痕累累与摇摇欲坠

前者,溶在他与前同事杨剑涛(李晨 饰)的酒杯之中。

从青年到华发,两次对饮,看似弹指一瞬,双方却已活出截然不同的人生,命运的无常与残忍肉眼可见。

后者,化作他划遍通讯录也没能发出的一条短信。

短短五个字“我追不动了”,寄托着一颗千疮百孔却无处安放的心。

越是书写程兵的平凡,越彰显他踽踽独行的不易,也就越能得见一个人坚定“我执”、挺直脊梁的珍贵。

当我们习惯了顺应社会的步伐,程兵却试图与命运掰手腕。

这何尝不是一种朴素的英雄主义?

“我执”不只是为自己,而是为追逐公理正义永不言弃的信念,是平凡中见伟大的具象化。

扎实鲜活的群像塑造,是《三大队》改编的一个亮点。

它不断推动叙事,也为故事注入了温度和厚度。

追凶路上,三大队的兄弟们开出租,干排档,当网吧网管,做小区保安……一路排查,用最“土”的方式做最细致的侦查。

不需要多煽情的技巧,程兵一个眼神,队员各司其职、全速出击的动作,就体现了三大队合作无间的默契。

我尤其喜欢他们捣毁人口贩卖团伙的那场戏。

有占据地形捋清楼内情况的,有负责制服守卫的狼犬的,有打配合入内查探的,有留在原地侦查的……

一声“动”,是兄弟之间互为后背的信任,也是刻在骨子里不灭的血性。

影片在塑造人物上同样举重若轻,一个个小细节、小闲笔,便赋予了每个人独特的性情和完整的弧光。

看似油滑实则通透的蔡彬,充满少年气的徐一舟,勇猛也细腻的马振坤,总是蹭烟抽的廖健。

每个人都有着漂亮动人的谢幕。

回过头看才发现,无论是火车站的蓦然回首、绚烂烟花下的呼喊,还是沙滩上的挥别、河水里的劝解,这些告别早已被埋进命运的草蛇灰线。

或许个体总被命运磋磨,但这份情谊不会随时间流逝。

他们都曾为程兵点亮一段路,助推他走向最后的征程。

好电影常出神曲,在《三大队》身上又得到了验证。

这几天,我的朋友圈几乎被两首歌刷屏。

一首是《少年壮志不言愁》——作为八十年代大爆电视剧《便衣警察》的主题曲,它无疑勾起了父母们的怀旧情怀

影片里每次出现这首歌,都伴着厚重的情绪氤氲。

从女儿为父亲程兵点歌的骄傲,到三大队重聚后的迷茫与坚定,再到尾声程兵完成任务后的感慨万千……每一句歌词都是戏中人的未尽之言。

片尾主题曲《人间道》则将观众们牢牢“按”在座椅上。

同样由刘欢演唱,它与《少年壮志不言愁》形成互文。

没一个“难”字,却诉尽人生难处,但紧接着一句句“我要”又唱出了信念的不改与希望的重建。

我很喜欢这句“我要天上落的雨又回到天上”。

联系程兵的女儿叫“小雨点”,既点出“恶人还需犟人磨”的执着,也象征对世间所有纯善的守护。

当然,最能感悟《人间道》悠长意蕴的,莫过于现实中的警察群体

他们对电影的评价也直戳我心。

三大队作为普通人的血肉感和惩恶扬善的坚定信念,都深深打动了这些特殊的观众。

一句“感同身受”,更道破真实的力量

事实上,这也是《三大队》能够俘获不同观众群体、达到普遍共情的关键——

02真实唤起共情

一个追凶12载的故事,光看题眼,就能想象出各种风云变幻、惊心动魄。

但监制陈思诚和导演戴墨选择反套路行事,“唯真不破,以情动人”

没有炫技和煽情,甚至没有聚焦于犯罪类型,而是以真实、真诚为底色,围绕人物的精神内核踏实地叙事、立人。

追缉和抓捕的过程固然惊险,但更戳心的是大案背后的人生。

《三大队》不仅体现了时间的长度与地域的转换,还用那些普普通通的日常、那些生活给予人的痕迹,堆叠了光阴的厚度。

看着程兵不断改变的状态,我们仿佛触摸到了流逝的时间,也渐渐懂得他驻守过去的艰难。

固然不够爽文,但生活的烟火和真挚的情感,远比犯罪奇观和大道理台词更让人内心撼动,也会带来绵长的后劲儿。

《三大队》讲人被时代、命运裹挟,也讲人对正义与信念的坚守。

影片里有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没有谁能活在真空里。”

它既是程兵一路追捕王二勇的凭仗,也点出了他在追凶之路上必将面对的困境。

这一笔,越品越是感慨。

渺小如我们,要如何在“真空”里追上12年,还坚持与命运缠斗?

《三大队》没有给程兵加太多光环,没有试图把他从人塑造成神。

而是以最平实的手法,以个体的追问、普通人的求索,锻造了平凡又震撼的力量。

让我们自然而然地燃起一种相信、一股期待:

相信黑夜里总会有人点亮一盏灯,期待“这人间所有道都在青天下”。

另一个非常高级的处理,是影片最后十分钟。

程兵用12年的步履维艰和累累伤痕,换来了真凶的伏法。

子弹穿膛而出,他终于可以说出那句:“三大队任务完成!” 

无需再多的言语,命运的重量、人性的极致,都凝在这句话里了。

当程兵一个人走出警局后,有个细节:

他的眼前出现人群,耳边有了声音,这象征着他得以离开“真空”,真正回到了“人间”。

编剧张冀透露,剧本最后的一句话是:

“程兵觉得今天的阳光很好,他决定在街上多走一会儿。”

电影将漫长的岁月浓缩成了一个长镜头。

程兵慢慢向前走去,一路上三大队的队友们纷纷与他打招呼,他欣慰地笑了……

最后,他走到一个丁字路口。

背后的小巷有他最熟悉却回不去的归属,前方则是人潮汹涌,车水马龙。

程兵一个人站在那里,镜头慢慢拉远,他变得越来越小,逐渐成为这个热闹世界的一份子,又或者是时代巨轮下的一粒尘埃……

这一幕给予了我灵魂一击。

它可贵的是,有无数种解读方式

可以是失去目标不知何去何从的悲凉,可以是融入人间天地辽阔的新生,可以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释然,可以是阳光朗朗下的不悔……

一个完全反传统反“大团圆”式的结局,看似戛然而止,实则意蕴悠长,胜过万语千言。

它带来的冲击与思考,注定会让很多人铭记于心,并不时回想。

我想,这才是《三大队》最大的后劲儿。

从强烈的情感共振到深刻的神来之笔,《三大队》带来不少惊喜。

它没有给出刻板答案,而是展示选择的力量,也让观众自己选择。

真实的表达,真诚的创作,自然能够赢取观众的真心。

在这个雪花飘舞的季节,能在大银幕上见证命运的齿轮转动,感受丰沛的情感,并从中汲取一股力量,谁能说这不是一种平凡的幸福呢?